万里旅行网

元好问的十首万年历巅峰之作?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2 03:30   点击:212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元好问的十首万年历巅峰之作?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好玩的国学精选他的十首经典诗词曲:

1.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2.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4.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5.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6.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7.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8.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8.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

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9.玉漏迟·咏杯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10.【仙吕】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华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花和月,大家长少年。夜夜璧月圆,朝朝琼树新。

贵人三阁上,罗衣拂绣茵。后庭人,和花和月,共分今夜春。

二、成人看国学经典书籍的顺序?

当然有讲究了,顺序不对,效果减倍,明伦网育心经典教材配套的累积式教育法中的读经顺序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供你参考,如下: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三线程,用经典来说:就是经+典+其他,

用难易程度来说,就是难+中+易

用建筑来说:就是钢筋+水泥+其他,

用吃饭来说:就是菜+饭+汤;

用吃饭工具来说:就是碗+筷+勺,

我们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从生活中寻找智慧,道在生活,生活永远充满智慧,我们许多人却舍近求远,从许多大师那来找到,永远实行不了的教育方法。

三、国学和文学之间什么关系

国学和文学之间什么关系 国学[guó xué]

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指以先秦的经典与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及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等各类文化学术。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统治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道家、释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文学(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学位名称)

[wén xué]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文学是一种表达形式,可以是表达国学的一部分。国学是更宏大的范畴,适用于多种表达形式。

国学属于文学,文学包含国学。

成功与文学之间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多读书,知识多了,离成功越近

文学和国学什么关系?详细点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参考::baike.baidu./view/8732.htm)

文学是国学的一种形式而已。

戏曲和文学什么关系 戏曲属于文学啊,它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

玄学和科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怎么说呢 在我看来是有点玄,但不能称之为玄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有科学家通过科技手段证明了里的“经脉”的存在.

由此可以看到,玄学和科学并不是绝对的对立,事实上有的科学是从玄学发展而来的.当人们不知道如何解释玄学时,我们称之为玄学,若能证明其合理性,就变成为了科学.

西方也存在过玄学,不过叫法不同罢了,西方人称之为“巫术”“魔法”之类.

太学和儒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溯五年开创太学,它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的者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在传播文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及格,任用为 *** 官吏。

张爱玲沈从文之间 是什么关系(私交和文学交往) 张爱玲沈从文是我喜欢的两位作家。只不过:一位是旧爱,一位是新欢。

他们对文字有极强的驾驭能力--优美活泼并富有地方特色。所写故事除却情节曲折,还有人性穿插于其中。两个人古文功底深厚且对明清小说都非常钟爱。两人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都有其生长环境作底色。像张爱玲的作品,无论题旨、手法如何变幻,上海都是一种背景、一种情调、一种氛围,一种永远或隐或显、或浓或淡的精神存在。而沈从文,即便多年之后,他也一再重申自己是来自湘西的乡下人。

私交之类的倒是没有的。

欢迎追问 满意的话 选最佳哦

国防法学和政治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政治学和经济学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只要承认 *** 干预,任何经济学都有政治学的特征。当代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政治、法律等因素对公关部门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尤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既从经济学中揭示政治生产关系,也从生产关系揭示了生产...

哲学与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1、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的关系是具体和一般,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二者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研究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思维、判断、与逻辑,研究哲学也要以科学为基础,二者是不同的学科,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具体表现。

第一、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早期的哲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是如何从本原产生变化而成的。哲学在以前是人们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分离出来的。哲学最先是被判断成自然科学的,但是由于科学的发展,逐渐被自然科学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学家许多都是哲学家。

第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必然受着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特别是古代社会,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之时,显得尤为密切。中医学属于古代自然科学范畴,其理论体系始终没有脱离古代自然哲学。中医学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构建其理论体系。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不仅为中医学提供了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并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的研究方法,使中医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学运用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去观察事物,借以阐明中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并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虽然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并没有像其他经验科学而被科学实验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学理论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自然科学不断丰富和推动哲学的发展。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这些哲学概念和范畴通过中医学的诊疗实践,得到了探索、验证和深化,从而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古代哲学以“气分阴阳”的理论来阐释宇宙万物世界的“气化”规律与过程,实际上是把气两分为阴气与阳气以说明气的两种不同趋势和作用,进而以阴阳二气的运动来阐释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终极原因与规律。中医学在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继承了这一合理内核,以此阐释人体的气化规律与过程。广义上讲,在人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发等作用的阳气与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等作用的阴气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中升降出人、交感合和。具体体现在各个层次的气中,如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等皆可阴阳两分且合和,如元阴与元阳的协调共济、宗气之阳的上走息道与宗气之阴的下蓄丹田、脏腑之阴阳二气的调控冲和等。这些气之间如元气与宗气、营气与卫气、脏气与腑气等也相互构成阴阳关系的交感与平衡。阴阳二气的升降出人、交感气氛、相摩相荡的运动,推动、调控、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与古代哲学类似,中医学“气分阴阳”理论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气为人体调控之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人体之气的调控之道,即气是如何推动、调节、维系人体生命活动变化的,以及遵从的规律是什么;即生之本,本于阴阳,而阴阳之和,本于阴阳二气。古代哲学气分阴阳,阴阳和则万物生化的辨证思想精华在中医学得到充分合理的继承与应用。

因此,中医是古代哲学科学化的产物之一,又通过其科学哲学化不断丰富和充实古典哲学的内容并推动了古典哲学的发展。

第四、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逻辑范畴。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的反映。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逻辑范畴是思维反映客观世界辩证运动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是对各门科学的基本范畴的进一步概括和综合。逻辑范畴与各门具体学科的范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逻辑范畴是范畴中的一般,它概括了思维领域中一切现象和过程共同的东西,反映了客观世界最普遍的关系。

第五、自然观为科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某种契机,能够作为科学问题产生的起点。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理论的形成是探索性活动,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科学问题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矛盾。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的恰当变换常常能开辟新的思路。问题的提出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与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问题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是前者突出了问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

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是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自身的非自洽性、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具有知识背景的时代性性、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提出和认可的主体性特点。科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坚持实践的观点,运用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沿着科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地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验与发展等问题。

第六、自然观为科学理论的建构提供总的蓝图和哲学背景,这种蓝图或核心思想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提供重要思路,具有关键性的启示作用。调查一下科学理论,简直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包含自然观背景。伽利略的运动学理论和自由落体定律,其自然观背景是:整个自然界是由少数几种基本类型的物理实体所组成的,这些物理实体是依照少数相当简单的数学定律相互作用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其派生的许多运动定理的自然观背景是:宇宙是由微粒所构成的质点组成的,它们通过随距离改动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而相互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理学的自然观背景则是:自然界是由唯一的统一场所组成的。又如,思格斯依据19世纪的科学成就提出了“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果”和“生命来源必然是通过化学论文代发的途径实现的”思想,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观的命题。这一命题后来为苏联科学家奥巴林创建生命来源的理论提供了重要思路。奥巴林在恩格斯这种自然观的启示下,综合了20世纪初天文学、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成就,详细提出了生命来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从无机碳化物到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从简单的有机物到复杂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和核酸;从蛋白质和核酸到具有新陈代谢功用的多分子体系。

由此可见,哲学起源于研究宇宙的本原,发展到研究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关系。哲学的发展来源于自然科学,也离不开自然科学,反过来服务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地发展,离不开哲学,离不开哲学的方式方法,离不开哲学的智慧。人们运用哲学的逻辑思维、辨证方法来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自然科学。

因此,优越的哲学思想会导致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伴随着哲学思想的升华。作为一名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生,应该自觉学习先进的哲学思想,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为自然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学习先进的哲学思想,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很有帮助,对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