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书法作品欣赏古诗(有没有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9 16:16   点击:204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有没有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老杜的一首《李潮八分小篆歌》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知道这首诗竟然是十几年前看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采访,他说他认为中国的文化达到了杜甫诗中说的额“书贵瘦硬方通神”的境界。

还有一首,也算是和书法有关的诗吧,韩昌黎的《石鼓歌》。2012年秋上博的美国四大博物馆藏宋元书画展搞得轰轰烈烈,其中就有鲜于枢草书的《石鼓歌》长卷,好像就在入口处,当时一看到劈头的四句,差点泪奔: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这些流落他乡的文明瑰宝,我们今人又能懂多少呢?

二、有哪些关于书法的诗句?

书法华寺上方禅壁

方干〔唐代〕

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

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

一径穿缘应就郭,千花掩映似无溪。

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

题徐浩书法华经

王安石〔宋代〕

一切法无差,水牛生象牙。

莫将无量义,欲觅妙莲华。

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

唐珙〔元代〕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

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

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

三、如何去欣赏这些书法作品?

先上结论。

一副烂字,没什么好欣赏的。

很多人看到书法作品,都会有类似的问题,这个东西怎么欣赏。看着写个卧龙腾飞挺唬人的,大毛笔一刷,一般人说不出哪儿好,也不敢说不好。

一两句话教明白一个人看懂书法是不太现实的。比如,关于草书,我回答了一个问题。

书法,大家何以为大?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就是笔峰的调整。

这幅字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单调的代表,所有的转折处,都是用一种方式即中锋转侧峰写成,这是最容易的那种。这表明了作者的一个技术单调,如果你想装逼的话,看到一个幅行书作品的所有转折都是这种从从细到粗或者从粗到细的转折的话,80%的情况你可以说他技术不过关了。

当然,说这幅字江湖,还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这幅字横着摆,我们就拿它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字说说看,我截一个图,把这个字正过来。

不考虑畸变效果,就说这个一个字问题在哪儿。

首先看看,书法史上名家们所写的飞是怎么写的。

可以看出,这么多个飞,几乎没有把那一个竖笔拉长的。

这是为啥呢?

这是因为这个竖一般不是最后一笔。一般写完上面那个小的“飞”之后,第一笔就写这个竖,然后翻上去写短撇,长撇,横,然后连到右边的部分。

所以把这个竖拉长,是一个反节奏的写法,行书这个东西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连续书写,如果破坏了连续书写的节奏,那么其本身就不具备太强的合理性。

当然,我是知道他是最后一笔写那个竖的,随它去吧,笔顺这玩意儿,倒不是那么重要。就是看多了古代经典,看这种玩意儿,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没怎么经过训练学习的结果。

如此而已。

四、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惊艳的古风诗句?

1、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柳永《玉蝴蝶》

2、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

3、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赵显宏《满庭芳·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