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877年的大艺术是谁写的?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二、王粲诗歌艺术特色?
它摒弃了汉赋铺张扬厉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世道,怀念故乡,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
王粲的文学活动,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划分的界线就是建安十三年的归附曹操。前期他主要在荆州过着流寓生活,亲历过战乱灾祸,又长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忧国忧民之情与怀才不遇之愤纠结在一道,使他的文学作品笼罩着一层悲凄愤悱的情调。
扩展资料:
据《三国志》记载,王粲有诗、赋、论、议近六十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粲集》11卷,《去伐论集》3卷、《汉末英雄记》10卷,皆佚。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1卷。严可均《全后汉文》卷90~91辑录有其辞赋奏疏。中华书局出版有俞绍初校点的《王粲集》。现世存诗23首。
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r、应`、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粲
王粲的作品以建安十三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较前后阶段的作品,王粲的诗歌创作
形成了前后期不同的风格特色。前期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多哀伤、沉郁之情,诗风苍凉悲慨。后期政治上深得重用,尽展才华,心情乐观开朗,诗风慷慨豪壮。
1.前期苍凉悲慨王粲本为名公之后,一代名儒蔡邕曾倒屣相待,其自我期许亦很高。他在投归曹操之前,经历了残酷的战乱,避难荆州时又因貌丑而受到刘表的冷遇,客居荆州时期正是王粲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才华横溢而不受重用,长期沉沦下僚,致使王粲长怀忧愁苦闷之情、思乡怀归之绪。孤独、愤懑、忧伤集于心头,故前期文学作品风格苍凉悲慨。《七哀诗》是王粲诗歌的代表作,方树东在《昭昧麟言》中称赞说:“ (七哀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世界上最美丽的曲子往往是悲曲,悲音之所以有震撼力,是因为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悲音所激发出来的是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和情感反思,从而感悟人生本体的意义“建安时代的战乱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激发起士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了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王粲前期诗歌“苍凉悲慨”,这种诗风与其伤感的心态密切相关。亲,最佳哦!
三、《论语》(先进)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主题: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艺术特色:《论语》主要有以下两大艺术特色。最大的特色便是它采用的语录体文体,这种文体的最大特点便是语言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书内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
另外一大艺术特色便是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
四、有关电影《甲方乙方》的影评
要不是冯在电影圈耍黑暗,陈佩斯的电影比他优秀多了!
五、艺术包括哪些
1.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
2.实用艺术:建筑,园林,书法,工艺设计
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
5.文学艺术:散文,诗歌,小说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