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有哪些有趣的传统文化?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0 21:01   点击:91  编辑:yyns   手机版

都让开,还有比结婚更好玩有趣的吗?话说最开始的传统中式婚礼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大红大绿敲锣打鼓,而是非常庄重典雅的结发仪式!

东汉“中华第一吻”拥抱俑石雕

中国最早有关婚礼仪式的正式记录出自《礼仪·士昏礼》。《士昏礼》详细记载了先秦时期昏礼的具体流程,后来的儒家著作《礼记·昏义》则重新补全了昏礼的细节及昏礼的意义。重申一下,叫昏礼而不叫婚礼的原因是因为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婚礼代表着夫妻的结义,而黄昏正好又是阴阳交替融合的时候,正是举行婚礼仪式的吉时,便把这男女结义的仪式唤作“昏礼”,并不是嘲讽结婚的人都脑壳昏。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礼记·昏义》

根据《礼记·昏义》的记载,先秦时期人们的婚礼非常有仪式感,主要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个步骤,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提亲——问八字——测八字——送彩礼——定婚期”一条龙。但这个一条龙并不是我们通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敲锣打鼓欢天喜地,那是从汉朝往后才慢慢开始兴起的婚礼模式。

“铜人顶盘”西周时期昏礼仪式器具

先秦时期的婚礼还是更加注重仪式本身,昏礼上不举乐,不庆贺,不设席,在他们看来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是非常严肃的仪式,不能吵杂喧闹,礼服也并不是后来代表喜庆的大红而是更加庄重典雅的颜色,新郎着爵弁服,下裳为纁色,镶有黑色的边。新娘头戴发饰,身穿镶有黑边的纯玄色衣裳。整场仪式宁静安详,却给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充分体现了中华婚典文化的古韵之美。

帛画中的战国女子服饰发型

汉朝以后的中国传统婚礼逐渐融入了多民族风俗,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变化(没错,古人的思想观念也是会变换的,毕竟对汉朝以后的人来说先秦时期也算是“古代”了),婚礼仪式的排场越来越大,时间也拉的越来越长。婚礼的开始时间也自然而然的从黄昏变成了上午,多了许多嬉戏欢闹的环节,成了我们更加熟悉的“一拜高堂二拜天地夫妻交拜”这样的婚礼模式。

清代结婚证《鸳鸯礼书》

这是多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游牧民族的婚俗多喜庆;契丹人一直有闹洞房的传统;跨火盆最早始于满族婚礼仪式...等等。这也是我大中国国土辽阔,民族多元化发展,相互交流下的必然结果。现代新人们常提到的、想要重现的中式婚礼也大都是指汉朝以后的这种婚礼模式。

团宴网:传统中式婚礼的礼节

21世纪的我们一提到婚礼,可能首先想到的都是婚纱、婚戒、教堂等西式元素,就好像汉朝以后的婚礼仪式受到华夏周边民族婚俗的影响一样,现代中国的婚礼仪式也受到了西式婚礼不小的冲击。

由于古欧洲的国家大都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国家和教会密不可分,宗教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比吃饭睡觉还要重要,人们结婚都纷纷到教堂接受牧师的祝福。

团宴网:教堂婚礼禁忌

婚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首次身穿中国锦缎制成的白色大拖尾礼服,搭配白色头纱,一改往日新娘头戴宝石饰品,身着晚礼服加披肩的传统装扮,加上女王的名人效应,这一礼服形式迅速流传,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婚纱。

身着大拖尾婚纱的维多利亚女王

现在更多国内新人的婚礼都是带有中国色彩的西式婚礼,也算是把西式婚礼与我国本土文化做了一个融合。比如西式婚礼中的交换戒指仪式、西式礼服、布置,中式婚礼中的宴会、接亲、以及中国特色的堵门游戏等等。当然也有不少的新人偏向于更纯粹的中式或西式婚礼,但不管中式也好西式也罢,能遇到相伴一生走进婚宴殿堂的人实属不易,且结且珍惜。

团宴网:西式婚礼or中式婚礼你更喜欢哪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