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言,“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天地之间,不出其右,只有保持一定的空,才能其用无穷。
生活中的“空”即是留白,也是一种舍弃,只有部分舍弃,才能得到成全。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通俗地说:就是要懂得留白。
因为留白的文化是东方的,西方不追求这个,他们鼓励所有人肆意的表达感情,慷慨激昂,视中国人的委婉是虚伪。
传统意义上的留白是一种构图方法,以无相表达意象。它还有一个更为雅致的名字,叫“余玉”。
留白作为一种绘画方法,成长于唐代,成熟于宋代。纵观整个艺术史,最能代表留白之妙的作品,就是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宋代
这幅画中只有几道波纹、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片留白,却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马远用不着一笔的无限自然衬托细致刻画的有限的人,更加突现出了一个“独”字。也正是因为这片留白,使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渺远的意境和想象余地跃然纸上。
留白不仅仅是美术上的审美,中国文学上也强调留白带来的意境。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南宋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用来强调诗境重要性的一句话,也是我经常在文案课提到的:话不要全部说完。
金城武为什么迷人,张震为什么迷人,梁朝伟为什么迷人,因为话少!
你能想象把沈腾的嘴安到金城武身上,一个超级迷人大帅哥,天天跟你说:
老妹儿啊,咱做人不能这样,我告诉你啊,饺子皮得这么擀,馅儿得这么剁。
一日三餐在朋友圈告诉你他吃了什么饭,蘸了什么酱,喝了什么汤。
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女人的魅力,尤其是成熟女人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神秘感啊神秘感。
"美人话一多,就变得不迷人了"这句话,回去罚抄100遍。
第二点就是位置定位了。
太多了亲爱的。
我刚把她的照片发给直男嘉宾的时候,他说:
咦,这位小朋友奇怪哦。
我说:
怎么奇怪了。
他说:
好神奇,为什么基本每个朋友圈都有标注地点,但又不是不同地方。你会在北京标注不同的地方,发朋友圈吗?
我:大概只有在我去非常特别的地方的时候,比如第一次去鸟巢,第一次去故宫,以及一些非常值得纪念的地方。但这种情况基本3个月才会出现一次。
我一直觉得,定位这个东西,只有在大变动的那一刻,作为通知,才显得出意义—比如出国念书、旅行、移民的当下,发一个定位,让大家知道你去了哪里干嘛了,这是必要的,也是个话题。
常年累月呆在一个地方,真的没必要,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在炫耀。
其他事情也是一样……
昨天在课上,有个小珍珠问我,她想发一个上钢琴课的文案,要故意强调“大师课”三个字吗?
我说:
算了,懂的人你不用说自然也看得懂,看不懂的人你也不care他们看不看得懂,不是吗?就好像越大牌的包包logo越小,但识货的人照样对剪裁和走线如数家珍。
我们强调很多次,朋友圈是对外展示自己的窗口,这个“自己”,不是自己怎么生活怎么度过每一天,而是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有什么魅力!
那些所有的行为和玩乐可以出现,但是它们应该是展示魅力和能力的方式,而不是展示的目的。
(配图的色调统一,低饱和度的色彩,也是提升高级感的一种方式,以上截图来自于微博旅游博主:@阿蕾Lena,她的摄影和构图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翻看她们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们不会一连9张大头照怼到你脸上来的,她们的动作和布局都是精心设计的,比如Lena常用的就是对角线对称,和隔一张放人物。)
还有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排版方式:
比如,多少加点情节进去,去旅游遭遇什么危机怎么处理,是不是能体现自己的应变能力?遭遇搭讪,调侃一番,既显得积极乐观,又侧面烘托了魅力。
就像大家写简历的时候,你会写工作经历,但是你想让HR看到的,肯定不只是你曾经熬了多少夜、经手过多少资料这些经历本身,而是经过这些经历磨练的你,拥有了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等等等。
那如果有姑娘说,我除了吃喝玩游,真的没有别的好晒得了,也不是没办法,专注吃喝玩忧,精益求精就好。
比如,学一下ins上的网红旅游博主,她们是怎么发博的?
她们的构图为什么看起来就高级?
她们的照片那么多为什么就不拥挤吗?
她们的文案是怎么做到,既炫耀,又不会引起粉丝反感的?
删繁就简,也是剔除糟粕、走向高级的一种办法 ,less is more。
总体上说,其实就是一个大胆摸索着急于长大的小姑娘,会有一些小小的跑偏,但并不影响,这样带点莽撞的可爱和纯粹的向上的能量,也是这个年纪的特殊产物。
好好享受当下吧,不用着急,成熟有成熟的美,年轻也同样别有滋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