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升初二 历史怎么学?
学好历史的方法:
1、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预习,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课上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师各种话语、文字。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课文总体框架,填补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把握历史事件框架、历程提供指导。
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独立及时完成作业。
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业成果的目的。
5、不要死记硬背。
历史知识需要记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就开始死记硬背。为了彻底牢固掌握知识,要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框架、关系、大意等基础上,要理解着知识点去记住这些知识,即尽量在把握知识点意思基础上,可以将知识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6、经常性地复习。
可以安排一周复习几次,长期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多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不至于每当考试前期猛地学习,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够;而是容易记错知识。
- 追答:1、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凭借时间、空间两条线、双坐标牢牢记住历史事件。 3、多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事件介绍。 4、如果你想学好中国古代史,必需学好古文,牢记实词、虚词的用法,这对于以后想学中国古代史相当有用。 5、平时多看历史有关的书,最好是贯穿时段较长、涉及面较广的通史,有利于建立知识网络和兴趣。 6、做练习很重要,买套卷子,专门做选择题,一道题隔开时间重复做它几遍。 7、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需要背点东西,可以根据关键词来记。先把要记的一段文字分开类型,例如记“什么原因”之类,先分开每一段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等。 8、还有就是需要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不然再好的技巧也白搭,加油吧!
- 最后最后希望您能关注我嘻嘻嘻
二、初二作文缺文釆怎么办?
一,多读
- 多读人物传记类,历史类的书籍,积累素材,开拓视野,如《毛泽东传》《拿破仑传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国通史 》《明朝那些事儿》等。
- 多读诗集,散文集,提升文笔,充盈精神,如《朝花夕拾》《文化苦旅》《繁星》《诗经》等。
- 在读人物传记类,历史类的书籍时,边读边画思维导图或年代表,理清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也便于更好地记忆。
- 在读诗集,散文集时,注重边读边批注,并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写阅读感想(100~300字左右)
- 可以阅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
二,多背
- 准备一个专门用来摘抄的本子,如果时间充足,建议每天摘抄5~6句优美段落;如果学业繁忙,建议每周集中处理需要摘抄的段落。
- 除了摘抄文学佳作中的优美段落之外 ,积累《人民日报》金句以及央视语录也是必不可少的。
- 背诵摘抄的优美段落。
三,多写
- 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写一篇随笔或是一篇日记,字数在300字左右即可。
- 可以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题材,突破自己,提升自己。
回答仅供参考
三、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人物传记推荐?
俄罗斯作家阿尼克斯特所著的《莎士比亚传》,很值得一读。
在这部传记中,一个世界著名戏剧大师栩栩如生的展示在读者面前,其创作手法十分独特。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伦敦西北方的一个家庭,家族世代务农。
16岁以前,莎士比亚一直在当地的文法学校就读,学习拉丁文。这类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专。
当莎士比亚的父亲破产时,他还没毕业,就走上了独自谋生之路。换句话说,他辍学了。
没受过高等教育的莎士比亚,只能去当肉店学徒,在乡村学校教书。他的期待不高,那就是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贫不择妻。在莎士比亚18岁的时候,他同一个比他大的农妇结了婚,为了养活妻子儿女,他必须去挣钱。
在22岁那年,莎士比亚来到伦敦。为了谋生,他只能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照料马匹 。这是一个下人的活。
照料马匹不足以养活妻子儿女,他就在戏院里演一些小配角,相当于群众演员。
这种小配角挣钱很少,莎士比亚便加入了《女王剧团》,他想的还是挣钱养家。
在这期间,莎士比亚发现写剧本挣钱。于是,他开始写剧本。他没有高大上的理想,想得仍是养家糊口。
当时,英国伦敦的剧团被大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是一个“粗俗的平民”。
莎士比亚不在意这些世俗的评论和眼光,他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展露头角,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剧作家。
莎士比亚用他奋斗的一生,诠释了寒门世子怎样走向成功的路径。
总之,《莎士比亚传》值得一读。
四、中考作文可以写历史人物吗?应该怎么写?
万万不可
虽然我只是应届中考生,但是我已经试过三次写这玩意翻车了。
初二升初三期末考写一次,20分。
初三开学写一次,20分。
本学期二模写一次,37分。
我的语文老师参与过数次中考作文评卷,她说这类文她一般直接给20分。
初二升初三时,若不是作文分数,我就直接120满分了。
二模时如果正常发挥,作文45—50分,语文116.5—121.5年级第一。
语文老师已经反复强调了不要写这类文,我还挺而走险,结果就翻车了。
不是我作文写得不好,我写的那三篇可以吊打你放出的那一篇。而是不符合很多中考阅卷老师的作文要求。
好像没啥事吧?不好意思,大部分老师还加了一尺杠杆在里边——事例/材料真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