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义德·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另译贾马拉丁·阿富汗尼)(1838-1897年)被许多人认为是19世纪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是伊斯兰宗教与社会改革的先驱,伊斯兰现代主义和f伊斯兰主义的提出者,将一生投给了复兴伊斯兰世界,抵抗西方殖民入侵的事业。
很明显,国内少有人了解他,我在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生平:
关于阿富汗尼的出生地和其早年的生活,史学界争议不断,目前最具说服力的观点是以美国学者尼基·凯蒂为首的研究人员的观点。我依照其加以叙述。
阿富汗尼于1838年出生于伊朗(恺加王朝)西北部哈马丹市附近的阿萨达巴德村,10岁以前,阿富汗尼在家中从父接受儿童启蒙教育,掌握了阿拉伯语和《古兰经》的基础知识。1852年,阿富汗尼前往什叶派圣城纳杰夫求学。在圣城求学的4年间,阿富汗尼深深收到了什叶派历史传统和伊朗宗教历史文化的影响,为他以后的思想和行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他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一是伊朗的主流宗教和政治氛围的影响。彼时伊朗将什叶派十二伊玛目宗定为国教,并遵奉乌苏勒教法学派。这两者的教义和教法理论都认为,在其末代的“隐遁”伊玛目重返人间之前,伊玛目的意志由高级宗教学者和领袖穆智台希德予以解释,他们有权根据“创制”原则就宗教和法律问题做出灵活变通的决定。十二伊玛目宗较为开放的宗教思想体系有利于对传统教义和制度做理性主义的解释,这对后来阿富汗尼开放的思想有很大影响。
二是伊斯兰-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什叶派传统居主导地位的伊朗,伊本·西那的著作以及他之后的许多伊朗宗教哲学家们的著作,是教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逊尼派国家普遍不教)。这些宗教哲学家们思想较为开放,主张用理性主义观点解释宗教教义,这对年轻的阿富汗尼的思想有明显的影响。
三是谢赫学派的影响。阿富汗尼在求学期间了解到了谢赫学派。谢赫学派是一个不同于主流的异端教派。其坚信,《古兰经》经文的隐义包含无限广泛的内容,这个观点后来被阿富汗尼所采纳和引用,借以对经典做灵活的现代解读。谢赫学派又认为,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个“完人”,这个“完人”会作为时代的“精神导师”。其地位、威望和能力要高于所有宗教学者,他们在伊玛目缺位的情况下为信众指明方向(这里我大胆猜测,这一理论来源于光照学派的“固土仆论”)。阿富汗尼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在其之后的生涯中有重要体现。
1856年或1857年,阿富汗尼经伊朗南部的布什尔抵达印度访间,在印度居住了两年多的时间。期间他在充分掌握东方传统知识的同时,接触并掌握了一些西方科学知识,开阔了视野。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遭到残酷镇压。目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暴行行,年轻的阿富汗尼在心灵深处萌发了以反对帝国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旨的东方民族主义思想,从此仇恨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成为阿富汗尼终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目标。
1861年至1865年的4年间,阿富汗尼在结束印度之行后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去朝拜天房,后经伊拉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地回到伊朗。
1866年至1868年,客居邻国阿富汗的阿富汗尼直接参与了阿富汗的政治生活,企图通过统治上层推进国家的政治改革。他担任了多斯特·穆罕默德(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开创者)儿子们的老师,并在多斯特死后借助上位的阿扎姆·汗进行改革。但其不久之后就因为希尔·阿里夺权而离开阿富汗。阿富汗尼当年曾利用埃米尔顾问的身份和影响,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如反对专横腐败的贵族阶层,宣传爱国、自由、平等思想,号召阿富汗人民起来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他还建议阿扎姆·汗政府与英国政府举行谈判,以取得英国对阿富汗独立的承认。另外,“阿富汗尼”这个名字可能就是在离开阿富汗后被使用的,其目的可能是掩盖其什叶派身份,更好地融入逊尼派世界。
1869年至1871年,阿富汗尼在印度孟买和埃及开罗小住了一段时间后辗转来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阿富汗尼旅居伊斯坦布尔之时,适值奥斯曼帝国自上而下的现代改革运动(史称“坦齐麦特”)的后期。阿富汗尼是帝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成员,他来此访问的目的之一是为改革派鼓气助威。当然,他也可能是为进一步发动f伊斯兰运动而来到伊斯坦布尔的。
1870年2月,阿富汗尼应邀在当地新建的艺术大学开学礼上发表演讲,主题是阐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阿富汗尼在演讲中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土耳其政府大力开办现代教育事业的开明之举,鼓励年轻学子们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向先进的“西方文明国家”学习。他在演讲中将宗教先知和哲学家进行比较,认为宗教先知通神圣经典和律法哺育千秋万代,所以并非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位先知;而哲学家则不同,每个时代都需要富有经验和学识的贤哲之士;没有他们,人类的生存和秩序很难维持。阿富汗尼在演讲中还谈到,哲学家的学说具有普遍意义,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而宗教先知的预言则是以时代的个殊性为前提,他们为不同的时代描述了不同的秩序。尽管阿富汗尼在演讲中承认先知的启示是不谬的,而哲学家的言论难免出错,但他宣称哲学家的智慧高于先知,这种说法引起保守的宗教学者们的强烈不满。就在这次演讲以后不久,在一位谢赫的指示下成立了一个由宗教学者们组成的委员会,对阿富汗尼“异端思想”进行审查驳斥。在这之后,阿富汗尼被解除了奥斯曼教育委员会改革官员职务,并被驱逐出境,新建的艺术大学也被下令关闭。
1871年至1879年的8年间,阿富汗尼客居埃及。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最初的5年间,阿富汗尼主要从事教学工作,他或在爱资哈尔大学短暂执教,或在开罗家中为仰慕他的弟子们授课。教学内容包括伊斯兰教义学、苏非神秘主义教理、伊斯兰宗教哲学、逻辑学、天文学、新闻写作等专业知识。
阿富汗尼从事教学工作,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为了通过授课向青年一代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即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有趣的是,阿富汗尼不是简单地向埃及青年学生引进西方的科学、理性知识,而是用某种“本土化”的思维方式来开导他们。例如,在讲授中世纪伊斯兰哲学史过程中,阿富汗尼高扬理性主义在诠释《古兰经》启示方面的指导作用,同时对表义学派刻板、教条主义的解经方法采取严厉批判的态度。阿富汗尼企图以此来证明理性主义为穆斯林文化传统所固有。此外,在介绍中世纪穆斯林哲学家时,阿富汗尼刻意强调,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早已成为穆斯林哲学的一部分,因而科学、理性、宪政主义、议会民主等现代观念与《古兰经》的精神和伊斯兰教传统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初高中历史书上的扎格鲁尔也是他的弟子。
阿富汗尼客居埃及的后3年,不再满足于理论思想、社会改革、民族觉醒等内容的舆论宣传活动,而更为直接地介入当时埃及社会的政治运动。1877年,他在一批进步的叙利亚侨民的帮助下,创办了《埃及报》。次年又创办了《商业报》。阿富汗尼在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抨击英国的东方政策,揭露英国在印度、阿富汗和埃及的侵略暴行;从伦理道德和社会正义出发,讨论人类幸福与社会公共道德关系,强调人民不应当服从贪欲、压迫成性的不义统治者;从传统伊斯兰哲学角度论证人的双重本性,即理性光芒指引下的启蒙本性和黑暗的动物本性。此外,阿富汗尼还撰文讨论过东方专制主义问题,认为共和制度和宪政制政府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政治体制。
如同当年在阿富汗一样,阿富汗尼在埃及也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推翻时任埃及国王的伊斯梅尔,代之以赫迪威陶菲克。1879年,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伊斯梅尔被废黜,阿富汗尼支持的赫迪威陶菲克执掌权柄。但政局的变动没有给阿富汗尼带来机遇。赫迪威陶菲克上台后不久便一头倒向了英国人。1879年8月,他以“颠覆”的罪名将阿富汗尼驱逐出境。这是阿富汗尼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悲剧。
1879年至1882年,阿富汗尼一直在印度生活。并受到英国人的监视。但其在不久后离开印度,前往法国巴黎。
1884年,在巴黎与其弟子穆罕默德·阿布笃创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协会”(一译“坚柄协会”),并出版了同名阿文周刊,抨击殖民主义,对唤起伊斯兰各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产生了颇大影响。1886年旅居俄国,并会见沙皇尼古拉二世。1889年,应伊朗国王纳赛尔丁之邀,任国防部长及首相,主持宗教事务和社会改革。因其主张危及到国王的权利,又号召反烟草专卖运动,并遭反对派的抵制,其改革失败,后流亡巴士拉和伦敦。
纳赛尔丁沙阿
1892年应土耳其素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之聘到伊斯坦布尔,被冠以“伊斯兰长老”的称号。素丹利用哲马鲁丁推行f伊斯兰主义,企图获得世界穆斯林的支持,以维护奥斯曼帝国摇摇欲坠的统治。1896年5月1日,其弟子克尔曼尼刺杀了纳赛尔丁,伊朗当局要求引渡阿富汗尼。阿富汗尼被素丹软禁。终生独身。1897年3月9日因癌症在伊斯坦布尔的尼山塔什狱中逝世。这位魂系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游子,在奋斗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至于评价,有功夫再说吧。
参考书系及资料:
《近当代伊斯兰宗教思想家评传》
《认识镜中的自我》
百度百科
阿富汗尼与东方主义者勒南的书信:https://zhuanlan.zhihu.com/p/20729340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