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读史时,哪些故事让你动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1 09:39   点击:165  编辑:yyns   手机版

写写甲午海战吧


对于甲午海战,国人对北洋舰队有诸多误解,

认为北洋舰队丧师辱国,
打不过倭寇,
导致了倭寇的崛起,
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今天就来说说这段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最大的,非倭寇莫属!

早期的有甲午海战,
随后是侵华战争,
然后是8年抗战,

倭寇给倭国带来的灾难,比其他所有西方国家加起来都多!


中日两国最直接的对抗,始于中日甲午海战。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甲午海战的过程:


对抗选手:

中国:北洋水师
日本:日本联合舰队(这个名字很熟悉,是的,就是二战时期偷袭珍珠港的那支舰队!)

这在当时都是两国最精锐的力量!

对抗过程:

1. 故事的开头很励志:

1875年(光绪元年,新君新气象),中国筹划建立现代海军--注意是“现代海军”!
1868年,日本的明治天皇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也开始组建海军!

两个国家几乎同时开始了海军军备:

一个是日薄西山的腐朽帝国----大清!
企图用新组建的现代海军,给腐朽的统治再续一口气!
一个是偏安一隅出身低微的“蕞尔小国”----倭国!
但是奋发图强锐意改革,立志“脱亚入欧”,妄图称霸世界!

起点:两个国家是半斤对八两,

一对子难兄难弟!


2. 故事的过程很精彩:

大清国方面:

经历十载,到1888年,大清国首先完成了其舰队建设,

大清投入:

北洋水师从德国和英国订造了“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等主力舰,共花费800多万两白银。
加上其他军舰、辅助船、枪支弹药的费用,以及威海卫、天津、旅顺等基地的修建和招兵买马的费用,一共花费2000万两左右。

建设成果:

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
辅助军舰50艘,
运输船30艘,
北洋水师也一举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一只海军力量,
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当时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倭国方面:

倭国投入:

到1892年,倭国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
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

倭国成果: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
鱼雷艇24艘,
总排水量72000吨,
超过了北洋海军。

中倭比较:

总的来说:两国的海军建设,基本上算是齐头并进,各有领先,
早期,由于大清国力强,舰队实力遥遥领先。
后期,日本勒紧裤腰带(这个不是比喻,是真的,后面还会说到),迎头赶了上来,
在甲午海战前,基本实现了对大清海军实力的超越!

3. 故事的结局很意外:

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

这是中日两国的第一次交手,也是近代远东地区两个最强国家直接的较量!

战斗的具体过程我们不讲,只讲结果!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倭对抗一直持续,到了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
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只用了半年时间,大清帝国赖以续命的帝国水师,
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精锐(1875到1895,整整20年),
全军覆没!
中国30年洋务运动的自强成果,灰飞烟灭。

原本两国实力相当的战斗,最后的结局变成了一方完胜,一方全军覆没!

怎么也想不通: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日本成功了,但是他们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

大清国败了,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败的!

日本打赢大清国,绝对不是依靠侥幸,

这场战争就算再来100次,日本还是会赢,大清还是会输!


北洋水师为什么失败?

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概括了!

满清统治者,就是那只绵羊,日本的明治天皇,就是那头狮子!

北洋水师官兵本身,可以称得上是一群狮子(虽然有病在身)!

日本的联合舰队,则是虎狼之师!


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生病的狮子----大清国。
遇到了一头雄狮,和身后的虎狼兵----倭国。

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具体来看看:

通常提到北洋水师的失败,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归咎在水师本身士兵不给力,

训练废弛,以至于作战不利,

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这个黑锅,广大北洋水师官兵背了好多年。

我不想做翻案文章,但是我想说的是:

北洋水师的失败,“非战之罪”,绝对不是北洋海军官兵的锅!

在正面战场上,北洋水师虽然处于弱势,

但是也表现出来了誓死报效祖国的决心!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北洋海军主要的战舰和每个战舰舰长的结局:


先说北洋舰队的总司令--水师提督丁汝昌

他最终的结局是:

宁死不降,自尽以谢国人!

我的舰队战败了;
我的水师没有了;
我多年来苦心孤诣苦心经营的基业一朝葬送!
我失败了,彻底的失败了!

我对不起信任我的老上级(李鸿章);
我无法面对朝廷的质疑;
但是我已经拼尽全力!
非战之罪!
我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我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了;
我没有任何退路;
我也没有准备任何退路;
胜,则流芳百世。
败,则遗臭万年!
我败了!
唯有一死,
向朝廷谢罪;
给恩师交代;
向世人明志;
还自己清白;

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死得其所
不亦快哉!

真大丈夫也!
壮哉我水师提督丁汝昌!

总司令是大丈夫,他的部下也不是脓包,个顶个的都是男子汉,真英雄!

中华儿女多奇志!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面对何种困境,

都会有一帮人站出来,为了祖国,为了民族,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无怨无悔!

老天对我中华,是很仁慈的!


其他主力舰船舰长的结局,方便起见,

做了一个表格:

(表格为大叔原创)

分析一下:

10大主力战舰的舰长中,
只有济远舰的舰长方伯谦临阵脱逃,
最后被朝廷处死,其他的9人,
以死报国者6人,
幸存者3人。

幸存者3人并非逃跑之辈,在黄海之战中他们都奋勇杀敌,直至日本舰队退去。

最终因为北洋水师覆灭,有被革职的(李和,善终),

有心灰意冷自己回家种地的(邱宝仁),

有革职之后马上再起用并以身许国的(叶祖珪,革职后再次被启用,累死在任上,算是以身许国)。

这些人,唯有四个字能送给他们:

民族英雄!


北洋水师内部争权夺利,矛盾重重,

他们尔虞我诈,他们拉帮结派,

他们可能也确实贪污受贿训练废弛,

但是到了危机关头,

个个奋勇杀敌,以死报国。

之前,我们对这些人的称谓是以死报国者,后来称呼他们为国捐躯者!

无论在什么样的朝代,无论他们效忠的是谁,

无论他们信奉的是什么主义,

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称之为民族英雄!

对于这样一支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武装,

如果他们不配被叫做一群狮子,请也不要再往他们头上扣屎盆子!


但是很不幸,领导这群以死报国者的,是一只绵羊。

一只病入膏肓的绵羊。

大清朝。


我们来看看大清朝的梗:

北洋水师成军之时,正是世界海军技术战术大发展大跃进的时代,

可以说一年一个潮流,而军舰技术,火炮技术也是日新月异,

北洋水师总兵刘步蟾曾进言

“北洋水师购买军舰、更新旧炮已刻不容缓”,

并上报其顶头上司丁汝昌和李鸿章。

按我们通常理解:大清国赶上好时候了!
应该抓紧置办舰船大炮,“刻不容缓”啊!

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没钱啊!

真的是没钱吗?


当时大清帝国的年的财政收入,在9000万两白银左右!

而每年投入的海军军费,大约200万两白银每年!

但是到了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之后,这200万两的军费也没有了!

我不得不再谴责一次:

你每个月的收入是9000元,

但是没有200块用在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上?!


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消息:

甲午海战那年,
正好是老佛爷60岁大寿,
老百姓家的60大寿都要炖只老母鸡,
天朝上国的老佛爷,60岁大寿哦,怎么能不大肆庆祝一番呢?

于是用来发展海军的钱,被挪用去修园子了!

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最终自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之后,就再也没有投资购买军舰

1888年之后服役的北洋军舰,只有平远号一舰,
平远号是国产的,
不是购买的

于是,在甲午战争开战之前,

北洋水师已经有7年未能购买一舰一炮(有买一些速射炮,李鸿章自己掏的腰包),

并且由于经费欠缺,老旧的舰船得不到检修,

速度损失严重。


由于新的火炮技术的应用,

北洋水师所使用的架退炮射速要远远低于日本的速射炮,

其速率达到惊人的10:1,也就是说联合舰队每发射10发炮弹,

中国舰船才能发射1发炮弹!

北洋水师所配备的大部分还是不能爆炸的实心弹,

这种实心弹弹体内常配以沙石增重,

威力远逊于日本的开花弹!


所以战争的过程就变成了:

打不过对手(炮不行),
也跑不掉(舰船失修,速度损失严重)

打不过,也跑不了,在大海上又无处隐蔽!

你能想象当时北洋海军官兵当时绝望的心情吗?

中日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5艘,而对方1艘未沉,就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北洋水师的命运,已经注定!


在中日海战中,最终11人有7人以死报国,

另外3人也英勇杀敌,只有1人逃跑,

可以说北洋海军的战士已经尽到了自己作为士兵的责任。


但是腐朽的大清国统治者,盲目自信,

停止装备更新,挪用军费,

造成了曾经的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的没落!

没有更新的舰船,没有先进的舰炮,

甚至没有合格的弹药,

因此北洋水师官兵空有一腔报国热情,

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杀身成仁,

以死报国了!


相反,我们再来看看日本的明治天皇,

为了发展海军,下了怎样的决心。

明治天皇有4次提到过海军建设:

第一次:1868年,明治天皇下决心建立海军,将全国所有能够使用的船只,全部调拨海军管理。
第二次:1874年,天皇下令节省宫内开支,全力支持海军建设!日本国民看到此消息,全民振奋!
第三次:1887年,天皇决定从自己皇宫的小金库里,提取三十万元,以资助海军建设。真的是从天皇的牙齿缝里省钱建设海军!
此消息一出,日本举国欢腾,纷纷祭拜,感谢上苍赐予日本一个如此有为的天皇!
第四次:1893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明治天皇觉得拿一次还不够,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都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30万元,用于海军建设。

这就是后来盛传的:“日本天皇为了组建海军,每天只吃一餐饭!”

前线那些饥寒交加的日本军人,

得知天皇每天仅仅吃一餐饭的时候,

人人涕泪横流,

“呼号喧嚣之声满营”。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呼号喧嚣”的内容是什么:

誓死效忠天皇!

"按照日本学者井上清的说法:

“在天皇制的最初十年中,军事费恐怕要占全部经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如果大清国统治者有这样的素养,不需要勒紧裤腰带,

只需拿出财政收入的20%用于海军,

一年就可以再造一个北洋海军!


一直以来,本大叔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死心塌地的要效忠天皇,

不成功就成仁,

是什么在激励他们,

战胜对死的恐惧?!

当看到这里,明白了!

天皇以身作则!

日本天皇的做法,从内心里,已经完全征服了他的国民,

完全征服了他的每个士兵。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当你遇到这样的领导,如何不抛头颅撒热血?


全国上下,节衣缩食忍辱负重,

上下齐心,这样的国家,有什么不能战胜?

老百姓是简单的,稍微忽悠,就入吾彀中矣。

面对明治天皇的忽悠不光掏钱出人,

还感激涕零。


但是老百姓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只有这样的明君,

才会有百姓如此的解囊相助,

这样的情形,后来在中国也出现了,

那是在解放战争的时候,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诚不余欺。


再来回顾拿破仑的那句话我们发现,当年的日本,是一头狮子,带领着一群狮子,这样的队伍,可以战胜一切!

所以我们说:中日甲午海战,大清国再打一百次,都没有任何胜算。

因为在没有开打之前,胜负已定!



最后不得不再提一提《马关条约》:

拿不出海军军费(其实是拿去修园子了)的大清朝,

赔款2亿3000万两白银给日本,

这些钱可以再造11个北洋水师还有富余!


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钱供养海军的日本,

“居然”真的打败了中国。

并且通过马关条约,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资金,

从此走上了强国强军之路。

并在10年之后,打败了更加强大的俄国,

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各得其所:

大清朝要修园子,结果吃败仗
倭寇要强军,于是一路赢下去

下面有两个人,

他们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一个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个为倭国万人敬仰:



苍天饶过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