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一点给你发上来,晚上再找其他。
云梦:多指云梦泽。“云梦”一词,屡见先秦古籍;但汉后注疏家已不能正确理解其意义,竟与云梦泽混为一谈,因而又产生出许多关于云梦和云梦泽的误解。云梦泽汉世犹见在,故汉人言泽地所在,虽简略而基本正确;晋后随着云梦泽的消失,对经传“云梦”一词的普遍误解,释经者笔下的泽地所在,乃愈释愈谬,积久弥甚,达到了极为荒谬的地步。
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对云梦泽有详细的描写: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 郁,隆崇 ,岑 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 玄厉, 石 。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 菖浦,江蓠蘼芜,诸柘巴苴。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 靡,案衍坛曼,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苞荔,薛莎青 ;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东 雕胡。莲藕觚卢, 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玳瑁 。其北则有阴林:其树 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梨栗,橘柚芬芬;其上则有孔弯,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犴。
唐代孟浩然也有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泰山: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泰山的风景名胜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历经几千年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中国山岳风景的代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古遗址42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5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石窟造像14处,近现代文物12处,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城子崖遗址、四门塔、大汶口遗址、灵岩寺、岱庙、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冯玉祥墓等,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从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都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些经过考古挖掘科学鉴定的远古文化遗寸,说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泰山被尊为华夏神山。大约五、六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泰山的崇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的山岳崇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泰山的崇拜。根据古文献记载,先秦时代曾经有七十二君到过泰山,祭告天地。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也都到此举行封禅大典。经唐、宋到明清,尤其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时期,泰山的地位抬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封禅祭祀活动在泰山延续了数千年,并贯穿了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封建社会。随着五行学说的流行,泰山又被封为东岳,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吸引了历代大批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和书法墨宝。道教人物早在汉魏时起就活跃于泰山地区。在唐、宋、元、清四个朝代,道教在泰山都有重大发展,逐步走向辉煌。公元4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泰山。公元351年,有人在泰山创建寺庙。北齐有人在经石峪刻下石经《金刚经》。
“泰山岩岩,鲁邦所赡”---
- ----诗歌总集《诗经》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诗仙李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圣杜甫《望岳》千古绝唱
封禅颂 [汉] 司马相如
自我天覆,云之油油。 甘露时雨,厥翱捎巍
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嘉谷六穗,我穑何蓄。
非惟雨之,又润泽之。 非惟犏之,我汜布C之。
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名山显位,望君之来。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白质黑章,其仪可嘉。 畋畋穆穆,君子之能。
盖闻其声,今观其来。 厥涂靡踪,天瑞之征。
兹亦于舜,虞氏以必。 濯濯之麟,游彼灵。
盂冬十月,君徂郊祀。 驰我君舆,帝用享祉。
三代之前,盖未尝有。 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采色炫耀,p炳煌。 正阳显见,觉悟黎蒸。
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有章,不必谆谆。
依类托寓,谕以封峦。
泰山石
[唐]李德裕
鸡鸣日观望,远与扶桑树。
沧海似F金,众山如点黛。
遥知碧峰首,独立烟岚内。
此石依五松,苍苍几千载。
题灵岩寺泉池
[唐]李 白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
片石含清锦,疏松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童子献双梨。
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再书王母池
[唐]吕洞宾
昔年留字识曾来,
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故留踪迹不沉埋。
《泰山咏》
晋代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元曲《登泰山》
张养浩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上竿”,
登岱
明代王世贞
“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郑生至自泰山》
明代诗人李梦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泰山》 李梦阳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岱宗》
明代徐文通
“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
《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象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现”。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泰山颂
杨辛
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峨嵋:
中国最高的一座旅游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超过泰山的一倍多。全山山势雄伟而又树木葱茏、秀色如海,所以有“雄秀”之称。因为山体巨大,登山路线近百里,体弱者很难登顶,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以轻松登临,在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峨眉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在峨眉山市境内,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望峨眉山,双峰缥缈如画眉,其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有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 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十景:“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 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 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 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慨。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
唐__鲍溶
倾景安再中,人生有何常→为少君别,风驭峨眉阳。
结我千日期,青山故人堂。
期尽师不至,望云空烧香。
顾惭有限身,易老白日光。
怀君屡惊叹,支体安能强。
往闻清修,未究服食方。
瑶田有灵芝,眼见不得尝。
玉壶贮天地,岁月亦已长。
若用壶中景,东溟又堪伤。
寄言赤玉箫,夜夜吹清商。
剑门关: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 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 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 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 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 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 河坝等景点。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 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 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 北朝时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唐明 皇避”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 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 叫“姜维城”。这里还有清代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康熙皇帝 第十七子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 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 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关
陆游
剑门天设险, 北乡控函秦。
客主固殊势, 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 关柳暗知春。
羁客垂垂老, 凭高一怆神。
剑门关
【唐】 曹宗旦
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
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
水调歌头・题剑阁
宋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
人苦百年涂炭,鬼器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
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
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
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mmmm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