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景区入口分析(景区入口案例分析)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2-12-12 01:45   点击:223  编辑:左君   手机版

1. 景区入口案例分析

三个入口一个出口。

01

八达岭长城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关城向北延伸的长城,有敌楼12处,关城以南有敌楼7处。在关城可以登长城外,在南4楼、北4楼、北8楼和北11楼也有登城口,都能登上长城。其中南4楼,为观赏八达岭长城的绝佳位置;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的最高敌楼,又名“观日台”。

02

北8楼距离关城有1500多米,大家常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即是指一定要步行抵达此处,方可称为好汉。在南4楼和北8楼处,还建有索道,不想步行的游人,可乘坐索道直接抵达敌楼,游玩结束再乘坐索道返回,可节省体轻松游玩。

03

八达岭长城景区设有商业步行街,爬长城累了,下山后可以在此休息进餐。除了高端大气的八达岭饭店(涉外饭店),还有炸酱面、狗不理、饺子馆等老北京风味的餐馆和赛百味、永和豆浆等快餐,可按需选择。吃饱喝足,如果还有精力,不妨逛逛旁边的詹天佑纪念馆、中国长城博物馆和稍远一点的八达岭熊乐园。

04

需要注意的是,景区关城登城口、南北缆车入口、北八楼登城入口可以租借语音导览器。

05

景区有两处索道,北线(滚天沟停车场-北八楼)和南线(詹天佑纪念馆-南四楼)

06

游览长城路途较远,体力消耗较大,上长城时记得适当带些饮料,但是不要过量,够用即可。上了城楼后,风会较大,注意保暖和安全。

2. 景区入口案例分析报告

西岭雪山有两个入口。一个是索道入口是滑雪场,另一个是自然景观景区入口。

3. 成功景区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作为红色景区与社会对接的最前沿,讲解员直接与观众接触,讲解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讲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他们的言谈举止代表着景区的形象红色景区的讲解员既是红色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政治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因此,讲解员的业务素质应当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口头表达、讲解技能等各方面

(一)扎实的理论功底

红色纪念馆陈列的主体内容属于革命题材类,这就要求讲解员在政治思想品格人格追求信仰上要与革命前辈保持高度一致只有具有饱满的爱国热情,才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向观众宣讲,其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廉政教育的效果才会有思想有内涵有高度,才会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所以讲解员要自觉地培养个人的政治觉悟,提高政治敏锐度,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形势动态’使讲解工作体现时代气息 因此,讲解员必须学会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地观察、分析、看待问题,要善于从理论高度总结和概括历史经验,使观众从历史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二)丰富的知识储备

红色景区纪念馆的陈列内容往往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不仅涉及历史,而且涉及哲学、地理、人文、建筑、社会、艺术等各个方面,且受众层面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储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自如地应对不同观众的口味,满足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因此,讲解员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充实、完善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能使讲解工作有深度和广度,才能满足各个层次观众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三)流畅的口头表达

讲解员在解说纪念馆陈列内容前,要熟记纪念馆的讲解词,但绝不能死记硬背,熟记的背后是理解和吃透,在理解和吃透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内容,尽量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为此,讲解员应具备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要简洁、明快、大方、干脆、连贯、得体,要通俗易懂,乐于为观众所接受。

(四)灵活的过程组织

红色景区纪念馆的陈列展览是由一个个的点、线、面组成的,通过讲解则可以帮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对展品和陈列内容加深理解,掌握重点。观众通过耳闻目睹,可获得更鲜明直观的知识,受到形象、生动、具体的教育由于讲解过程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观众在听解说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周边流动人群、杂音等的干扰,也会为自身兴趣所左右,注意力常常会分散,有时讲解时间会拉得很长,观众也会经常进进出出,有时也会有观众提问题。这就要求讲解员不仅要做陈列内容的讲解者,还要做过程的主持者,协调组织讲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偶发事态,处理偶发情况,灵活机动、融会贯通地应答各种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讲解内容、时间和线路。

4. 景区入口案例分析题

入口按功能分为标志型入口和实用型入口。标志型入口建筑多指造型丰富、具有明显标志性或者表征作用的一类建筑物。标志型入口建筑多设置于风景区或园区的各景区、景点出入口。

实用型入口建筑不仅起到表明出入口位置、控制人们进出的作用,还具有管理和服务功能。 

5. 景区入口案例分析怎么写

周覃镇板光寨的入口处的对联“寨兴年年和风顺雨,民富代代丰衣足食”“锦绣河山遍地画,幸福生活满园诗”道出了贵州民众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6. 景区服务管理案例分析

  你好,当前我国正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全国31 个省 市自治区,几乎都做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有 24 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当作主导产业或支柱产 业来发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是有条件的。我们不禁要问,这些省份的旅游业真的都能做 大、做好,做强吗? 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是跟风盲目性。旅游业决不是人们常说的“无污染产业”,因游人大量挤于景区,或者因决策者的旅游开发战略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原因,开发会导致自然生态和 社会环境的破坏。旅游业也不是没有风险的产业, “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只是一厢情愿。事实上,国内的旅游开发,真正赚钱的不过1P比3 ,盈亏平衡 的大约1P比3 ,亏本的不少于1比3。只是那些赔钱的,都 是由政府买单,无人承担责任罢了。由此看来,那种 只强调收益、不重视成本、更忽视风险和生态损失的 旅游开发,是危险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价值,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完全替代。不适当的旅游开发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导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降低,这一点应受到充分重视。总之,旅游开发不能只强调收益,更不能夸大收益;不能忽视风险,不能不计成本;不能只强调综合收益而不考虑综合损失。因此,必须进行损益分析和风险评估。希望能帮助到你。

7. 景区入口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入口按功能分为标志型入口和实用型入口。标志型入口建筑多指造型丰富、具有明显标志性或者表征作用的一类建筑物。标志型入口建筑多设置于风景区或园区的各景区、景点出入口。

实用型入口建筑不仅起到表明出入口位置、控制人们进出的作用,还具有管理和服务功能。 

8. 景区区位分析案例

旅游目的地核心的东西就是旅游吸引力。某地能否成为旅游目的地,关键是看它对本地、周边以及更远的居民能否产生吸引力,让他们产生旅游动机,成为现实的旅游者。旅游吸引力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东西,“在英文中,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就被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保继刚等,1993),旅游吸引力“实质上是目的地系统与客源地系统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朝向目的地方向的力”(车裕斌,2001)。

在过去的研究中,旅游吸引力概念都是与旅游吸引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对旅游者性质与变化是较少考虑的,即使考虑也因为旅游者性质太复杂而不得不略去。实际上,我们发现有许多种类的旅游并非旅游吸引力导致的,例如走亲访友、交流访问、公务出行、打工、求学等。而衡量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以往的研究中往往用客流量来表示。但是我们认为,不能以为没有客流就没有吸引力,从前一章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的演化进程来看,许多旅游资源自古就存在,其所在地的客流量在古代却很小,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的神话“嫦娥奔月”,对人们有极强的吸引力,但是今天的太空旅游还只是极个别的人体验过的。因此,客流量并不能反映旅游吸引力的本质。

旅游吸引力就是人们对挑战、冒险之渴望,或对满足自尊、被承认的期望,或对逃避现实、消除压力的欲望等内在“推力”与独特的旅游景观、新奇的旅游活动项目、优质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外在“拉力”共同形成合力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在对旅游吸引力的分析中,仅仅从旅游资源子系统考察其结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进行考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