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城是古代谁建的
苏州古称吴、姑苏、平江府。
1、苏州,简称“苏”,古称吴、姑苏、平江府,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61.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2.17万人,城镇人口815.39万人,城镇化率76.05%。
2、苏州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3、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苏州被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授予了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二、苏州城墙多少年历史
苏州城墙博物馆,是藏在相门城墙肚子里的。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苏州最早建城是由春秋时代的伍子胥主持兴建的。最早建造有八座水陆城门,东面有相门、娄门,南面是蛇门、盘门,西面是胥门、阊门,北面是平门和齐门。
三、古代苏州城有多大
苏州占地面积大,上海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苏州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 ,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42.8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350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469家。上海市,简称“沪”,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地处长江入海口,东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扩展资料: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坛贤能辈出。评弹、昆曲、苏剧被喻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表演的说唱艺术,已在江、浙、沪流传了300余年。苏州的工艺美术闻名中外,苏绣与湘、蜀、粤绣同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桃北杨”;苏州的缂丝、雕塑、宋锦、玉石和红木雕刻等工艺品,各有千秋,巧夺天工。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被列入中国四大名园。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寺观名刹,遍布城乡;文物古迹,交相辉映。加以文人墨客题咏铭记,作画书联,更使之名扬中外。灵岩、天平、洞庭东山西山、邓尉、虞山、玉山等处,都是天然的风景胜地。苏州市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541亿元,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21世纪的苏州将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地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
四、古代苏州城被火烧是哪一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五、古代苏州城被火烧了吗
农历七月三十,苏、浙一带民间原有点棒香的风俗。
相传元末张士诚举兵起义,据姑苏称吴王,深得民心,后被朱元璋击败,城破被俘而死,时为七月三十日。百姓为感激他生前的功德,于是每年在他死期的晚上,用焚烧棒香的方式来纪念他。因张士诚小名"九四",特取名为"九思香";又恐触犯明王朝,就以"九四"的谐音托名"狗屎香"。 点棒香:农历七月三十,苏、浙一带民间原有插棒香的风俗。棒香,是用细的竹梗或木梗做芯子的一种香。七月三十晚上,人们将点燃的棒香和蜡烛,插在家门前的阶石间和场地上,谓之"点棒香”。
六、苏州古代城门
苏州六城门分别为:阊门、 胥门、 盘门、 葑门、 娄门 、齐门。
阊门:阊,形声字,本义为天门。因其坐落西北,以为通阊阖天风,故以得名。至春申君黄歇时,因讳“破楚”,复改阊门。现尚存。
胥门:胥门一作姑胥门。“姑”为开口音,即是胥门,时从此门出,有水陆两道抵姑胥山,胥门当得名于此。现胥门仅存陆城门。
盘门:现存盘门乃元代重建,清初修建门楼,题以“龙盘水陆”额,此门水陆两门并列,两道陆门间为瓮城,盘门是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陆城门。
娄门(缪门):以对直秦代所置娄县为名,“一州三邑孔道也”,由至和塘可往昆山、太仓。娄门陆门分外城、中城、内城三重,水门也有三道具金汤之固。现有现代仿古城门。
齐门: 当年吴国强盛一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就是齐门的来历。现有现代仿古城门。
葑门:在城的东南面。顾嗣立书“溪流清映”。苏州《府志》:“古为封门”。《图经续记》:“取封禺二山为名。” 《伍子胥传》: “东门缚门谓綒门也,今名葑门。越军开示浦,子胥以涛荡罗城开此门,有缚綒随涛入,故名。
七、古代苏州城被火烧过吗
圆明园烧了三天三夜。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占地面积5200多亩, 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的皇帝喜欢夏天到圆明园避暑,因此圆明园被也称为“夏宫”。
圆明园有一百五十余处景,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又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著名景点建造的,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圆明园还原图
圆明园不仅有中国古典园林,还有一处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不少中国传统手法。如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屋顶用琉璃瓦覆盖。西洋楼的主体是人工喷泉,即“西洋水法”,其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可以与当时的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相媲美。
圆明园还原图
圆明园经过清朝皇室150余年的建造,其巨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建造技艺、金碧辉煌的宫殿、珍贵的历史文物、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享誉世界,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还原图
可是这样一个人间天堂也避免不了被破坏的命运。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洗劫了圆明园的无数金银财宝和文化珍品。被洗劫一空后,英法联军也不愿放过这座东方艺术殿堂,又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最终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付之一炬,成为一片废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不可复制的人类宝贵财富,其价值不可估量。圆明园的毁坏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但愿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八、古代苏州什么时候崛起的
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 之文,见于尚书。 虞舜之时,已有刺绣。 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 战国时期湖南 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明代刺绣工艺也表现了多项特色:
一是用途方面,广用流行社会各阶层,制作无所不有,与后来的清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刺绣流行风气最盛的时期;
二是绣艺方面,一般实用绣作,品质普遍提高,材料改进精良,技巧娴熟洗练,而且趋向迥异宋代的繁缛华丽的风尚;艺术绣作,承袭宋绣优秀传统下,能够推陈出新有新发明,特别是明代已经出现以刺绣专业的鸣世家族和个人如有名的「露香园」绣,为上海顾家所创,发明绘画刺绣结合的「绣画」作品风靡至清不歇;这种刺绣家纷然崛起广受社会推崇的风气,也以明末清初最盛。
三是衍生其它绣类方面,刺绣原本仅以丝线为材料,明代开始有人尝试利用别的素材,于是有透绣、发绣、纸绣、贴 绒绣、 戳纱绣、平 金绣等出现,大大扩张了刺绣艺术的范畴。清代刺绣,另有两点值得视为突出成就:一是地方性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著名的除有“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还有京绣、鲁绣等,各自树立自我特色,形成争奇斗妍的局面。二是晚清吸收 日本绘画长处,甚至融和西洋绘画观点入绣, 江苏苏州沈寿首创的「仿真绣」,为传统刺绣注入新血和新面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