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卓尼县九甸峡景区(九甸峡在什么地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3 21:35   点击:14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九甸峡在什么地方

  洮河石深浸于水下,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具备了端、歙二名砚的特点,堪称色泽艳雅、质地优良的上品。  洮河石颜色有“红洮”和“绿洮”,前者呈朱砂色,细润纯净,极为少见,失传已久,但最近在洮河深水中开采出了赤紫色的红洮,于是有了延续。绿洮有“鸭头绿”、“鹦哥绿”等色泽。另外还有少量带黄标的。黄庭坚有诗赞美洮石色泽的艳丽:“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义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制作洮砚的洮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一块洮砚,需要经过下料制坯、设计、精雕细刻、配制砚河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雕刻工艺上,吸收了端、歙两砚之长,发挥了甘肃的“透雕”特点,使雕镂效果,玲珑剔透,精致文雅,美观大方。  编辑本段开采历史  洮砚出产于古洮州,即现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洮河上游,并于洮河深水中采石,故名为洮河砚、洮砚。  洮砚的开采,一说始于唐或更早一些时候。诗人吴兰修的《端溪砚史》引唐柳公权的《论砚》云:“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说明唐代已有洮砚。宋代米芾的《砚史》则指出,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派王韶驻军临洮开熙河,洮砚则成为地方特产的贡品,进入开采的鼎盛期。由于洮砚佳石蕴藏于深水中,采之不易,产之也少。在宋代,甚至京城一些士大夫也只闻洮砚其名,未见其物。到明代,洮砚已极难开采,据说,得巴掌大一方也属难能可贵。而到了清代,洮砚几近绝迹,有嗜砚者竟以黄金求购。  宋代皇室宗亲大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也。  宋代誉洮砚:“临洮绿石有黄瞟似花玉珍以年逢比之旧端郊寒疲聊备一品图左史右”。大文豪苏轼《洮砚铭》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至中国,弃于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子者,黄鲁直”。宋代着名诗人张之潜赋诗铭“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誉洮砚,又“洮河石贵又照壁,刻画无盐项国”。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诗中曰“县官岁费方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明代鉴赏家高濂《洮河绿石砚》释文曰: “此洮河绿石砚也,光细如玉,色好新绿,碧沉而深,真砚中宝也”。清末教育家题洮砚铭曰:“顽石点头,如来顿首,三千毛锥,脱颖而出”。如是我佛合掌说: “亿万斯年,不朽不朽!”  编辑本段石料特性  砚台的价值在于使用、观赏。使用者,要用来磨墨、贮墨,要求下墨快,发墨细,不耗墨、不损笔;观赏者,就石砚而论,除要求后天雕刻制作精巧外,首先要求石质的先天条件:要色泽雅丽、鲜艳,纹络奇幻,妙自天成。以上特性,具一者易,兼得者难。所以,大凡石砚所用之石,要求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石质结构细润坚密,发墨既快又细;  2.石质水份充足,滋润温柔,既不耗墨,又不损笔;  3.石质硬度适中,既可经久耐磨而又便于雕琢;  4.色泽古朴典雅、溢光流彩,纹理成趣。  综观几大类岩石,其特性用来作石砚,具备以上条件者狻少。如玉类石料,色泽虽美、结构也很紧密、雕刻起来虽然吃力,但还能奏刀。但坚不发墨,光滑顽硬;花岗岩、大理岩类的色泽也美观典雅、纹理奇幻无穷,但石理结构的粒径太粗、硬度太高。表面粗糙则下墨无光,墨汁呈粗粒粉砂状,表面光滑则又拒不发墨;石灰岩、砂岩等岩石的结构更粗糙,颗粒组合毫无规则,粒径大小不一,劈理又极不发育,粒径不匀、结构粗糙则表面无法研墨,劈理不发育、硬度较高则不能出坯雕刻制砚。所以,岩石中同时具有以上四种特性的石料非常稀少,这些特性各自的优劣程度也有所不同。只有水成岩中的细泥型板页岩类的岩石,才或多或少具有以上特性。各类作砚的石料,也几乎都是用这类岩石来充当的。  编辑本段洮砚石料特征  其一,结构细密。洮砚石料具有所有沉积岩中粘土岩类的基本结构,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密度 3.04克/厘米’左右,结构以紧密见长。且石料中兼含多种金属离子。所以,不仅发墨快,而且墨汁细而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一般来说,这二者相克相违:石滑者不宜发墨,发墨快细者易损笔毫,最难兼得。而洮砚石料却恰恰两美 全:石理极细而不滑墨,发墨极快而不伤笔毫。  其二,滋润滑腻。洮砚石料矿带濒临洮水,由温润之气精养,矿体中水份充足,石料抛光后手感滑腻,呵之即出水珠。由于它的石质结构紧密,水份便不易散发,因而构成它既不渗水,又贮墨日久不干的特性,故以虽绘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砚林。  其三,硬度适中。洮砚石料的硬度为摩氏三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既能抵御外来磨擦力而经久耐用,又软硬适中而便于雕琢。加上它板页岩结构劈理发育,石性温和,质硬而不脆,作砚更为理想。洮砚石料的以上三个特性已尽善尽美地具备了其作为砚材的根本条件,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以此优良的石质而名列砚行前茅则是当之无愧。  其四,色泽典雅。洮砚石料呈翠绿色和赤紫、暗红三种颜色,且以绿色为主。它的绿色,不论从色相、色度、纯度、色性哪一方面来说,都居诸砚之首。  在可见光谱中,绿色光波长居中。人眼对绿色的反映最平静。绿色在各高纯度的色光中,是眼睛最能适应和最能得到休息的色光。绿色象征着和平、生命、春天,它给人以镇定、健康、安全的感觉。在书房中与笔墨纸搭配在一起就更显得高雅而富于生机,素静而不乏灵蕴。所以说,色泽是砚台石料观赏价值的首要因素。  作为砚石,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之“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不干不腐可谓之“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洮砚石料在砚林中真可谓“德”、“才”、“品”、“貌”四绝,无与伦比!  编辑本段价值  洮砚的石质决定了它的地位和身价。北宋赵希鹄在《洞关清禄》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泼墨不减端溪下岩,……得之为无价之宝。”因此,历代文人颇多对洮砚歌赞诗词。北宋张文潜云:“明窗吐墨试秀润,端州歙州无此色”,黄庭坚云:“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今人赵朴初云:“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似玉。……一潭碧水净如玉”。于中可见文人们对洮砚的推崇。  洮砚有红有绿,以绿洮居多且常见,而以石色绿而蓝者为上,古人称之“鸭头绿”、“鹦鹉绿”。洮砚贵有膘。在绿洮中,有水波状纹路并伴生有铁锈色片痕的“黄膘绿漪石”最为名贵,位处“神、极、珍、妙、能”五品中的极品,古人云“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即指此之谓。  洮砚,由洮河绿石制作,该石取于甘肃古洮洲,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的喇嘛崖,该地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势激险,取材十分不易,洮石属泥盆系中变质细泥页岩,结构细密,且含多种金属粒子石质莹润如玉,叩之无声,呵之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用之得心应手,风雅尽赋等特点。  洮砚的名贵一在与石质,二在它的雕刻精神,独具风格,有:镂空悬雕,多为龙凤松鹤,旧时称为宫庭砚,此外还有人物山水,梅兰竹菊,花鸟草虫等表现方式,古朴典雅,粗狂豪放等特点,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今朝新的一代制砚艺术家们,根据石质,因材施艺,小者微厘,大者盈尺,不拘方圆,量石成砚,浑然天成,呈现出一种多层次,集文化素质及艺术修养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使之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编辑本段工艺  洮砚石料产地有宋、明数代所采掘的老坑遗址,也有清代以后及近代采石者所掘之新洞窟。洞内石料为制砚之珍品,其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风漪、雾露。制成之砚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石质温润而呵之成珠,贮墨砚中,经月不涸不腐。其石表带有金黄、白玉色油脂状石膘者更为名贵,故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的赞语,还有喑红紫石,色泽亦佳,胜过端溪石色。  洮砚石料矿带在县境内的分布面积约20平方公里,年产石料80吨,砚石集中分布在洮砚乡所属的30余个自然村中。以往都是单家独户零星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县上创建了洮砚制作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洮砚开发事业。  洮砚的制作雕刻工艺是很考究的,从造型中的外型自然型和规矩形,构造中的墨池、水池、“石形带盖”,款式有单砚双砚,装饰中的图案装饰,文字装饰,都是十分精美的。在近千年的制作雕刻实践中,砚工们创作流下来的精美传统图案成千上万,如龙凤图案中的“龙凤朝阳”、“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独龙探海”、 “四龙竞雨”、“五龙闹海”、“九龙戏日”、“凤穿牡丹”、“龙凤双飞”等,宗教器物图中的“佛八宝”、“仙八宝”、“八吉祥”、“观音送子”、“八仙庆寿”等;谐音寓意图案中的“五福棒寿”、“恋子双鱼”、“福寿延年”、“福荣有余”、“喜上眉稍”等,借物寓意类图案中的“四君子”、“岁寒三友”、“松菊延年”、“松鹤延年”、“三星高照”、“三阳开泰”、“花好月圆”、“鱼跃龙门”、“鱼龙戏水”等,传说故事类图案中的“桃源三结义”、“文王访太公”、“武松打虎”、“瓦岗寨”、“康熙访贤”、“牛朗织女”、“天仙配”、“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瑶池会”等,源于民间戏曲中的“文成公主”、“牧童放牛”、“白蛇传”、“苏武牧羊”、“花亭会”、“游西湖”、“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源于民间故事中的“麻姑献寿”、“吹萧引凤”、“跨虎入山”、“踏雪寻梅”、“龙女牧羊”、“八鹿庆寿”等除此之外,名山胜景,僧院古刹,楼台殿阁,奇石怪松,虫鸟花卉、家禽走兽,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等,都是洮砚图案采用的创作题材,洮砚在近千年的制作雕刻历史中,利用这些丰富的民间传说素材,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珍品,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洮砚雕刻工艺中,包含着它所有姊妹艺术的某些成份。如有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洮砚雕刻技艺中的透雕和浮雕,由它的姊妹艺术帮助形成并充实了自已独特,系统的艺术风格。洮砚雕刻技艺源于何时,实难准确肯定,但故宫博物院所藏洮河石《蓬莱山砚》和宋文绣院《洮河绿石砚》中砚面的雕刻图案来看,就开始运用了部分透雕技法,《蓬莱砚》中殿阁上的“蓬莱山”三字和龟员碑面的“云云”二字又是洮砚浮雕的先河。  继往开来的卓尼县洮砚雕刻艺术更是前无故人,后有来者,李茂棣1984 年率先在卓尼办起了第一个洮砚工艺厂,不仅教授门徒20余人,且创制了巨型《八仙过海》砚等,傅红云从1984年从师刻砚,雕刻的砚台刀工细腻,构图精湛,曾多次在全国性的艺术品展览会上参展:1987、1988两年分别参加了第23、24两届全国旅游工艺品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目前,县古雅洮砚公司法人傅红云正在全力以赴地投入以洮砚石料为基本材料的县城广场四大标志物的艺术设计,制作雕刻中……。  洮砚的包装材料以木盒为主,普通木盒有松、榆、柳、野丁香、核桃、杏木等,也有用它们的 根制成的木盒,盒中一般垫以绵缎,丝绒或海绵,塑料泡沫类的防震材料,木盒的面上,也多用文字装饰,有些采用木板刻字,有些则直接书写在上面,用清漆或桐油刷面上光。近几年又兴起精美包装,以便携带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和高雅名贵的馈赠物。  编辑本段卓尼洮砚  卓尼县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特色文化大县。  洮砚石就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洮河沿岸,由于这个地方历史上归洮州管辖,石料又是从洮河岸边开采,所以,把用这种石料加工成的砚石叫作洮砚。洮砚的矿产面积在卓尼境内约有40平方公里,以洮砚乡喇嘛崖石料矿带上当地人称宋代老坑中所产石料“窝子石”是最有名的上等石料。(传说,雕刻洮砚的祖师是一名出家修行的喇嘛,很早以前在这个石崖上挖过石头刻过砚,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洮砚雕刻的祖师,就把这个石崖叫喇嘛崖。)  洮砚能够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是因为洮砚石料具有结构细密、滋润滑腻、硬度适中、色泽典雅的特点。这种石料石质细密,手感润滑,墨汁不挥发,不渗水。耐磨,不脆,软硬适中。它的代表色是绿色,因颜色的深浅不一有墨绿色、碧绿色、翠绿色、淡绿色等,也有少量赤紫、暗红色的。绿色砚石,能让人想象到碧绿的洮河水和洮河岸边的苍松翠柏。  洮砚雕刻从唐宋时期开始,到现在有13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宋代初期就很有名气。洮砚的雕刻技法有镂空、圆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风格,十分精制。图案内容非常丰富,花草、人物、山水,鸟兽、亭台等。成形的洮砚工艺精巧美观,图案寓意深远,有代表性的有“五福捧寿”、“福寿延年”、“福荣有余”、“花好月圆”等吉祥图案,又有“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九龙砚”等传说或历史故事。洮砚形状按照砚石的形状而定,圆形方形扇形的都有。  洮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收藏珍品,也是最为理想的赠品,深受各个朝代书法家和大诗人的称赞:北宋着名鉴古家赵希鹄着的《洞天清禄集》中这样称赞洮砚:“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宝”。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洮砚:“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曾为洮砚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  卓尼是洮砚的故乡,在洮河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在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故宫博物馆藏有宋代的“蓬莱山砚”;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明代的“十八罗汉洮河石砚”,故宫博物馆也藏有一方椭圆形洮石大砚; 1997年,《九九归一》巨砚作为甘肃各族人民的庆贺礼品赠予香港特区政府,更使洮砚名声远扬。特别在近几年,由于兰州、酒泉和敦煌等地的对外开放,洮砚供应日本、港澳等旅游者,深受国内书外画家和爱好名砚的收藏家们所欢迎。

2. 九甸峡水电站相关资料

2020年,根据国家提出的'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战略性水利工程计划方案,重构国家水网水利工程,全力解决全国水资不均衡问题,西线工程也由此正式的实质推进,预计2023年前后正式开工。

根据最新方案,从长江上游调集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水利部门通过长期研究和勘察,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共存的方。'下线’从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调水入黄河支流洮河,调水约160亿立方米;'上线’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至贾曲河口入黄,调水约80亿立方米。两条线路以引水洞涵为主,均可形成自流到黄河上游,分两期实施。

南水北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调水工程,共分三期实施,分为东中西三线,其中东线和中线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推进西线工程的实施。

3. 九甸峡景区图片

洮河水利风景区,卓尼大峡谷,卓尼禅定寺,九甸峡,洮砚乡,洮河流珠,阿子滩景区,白石崖寺,尼巴村,扬土司革命纪念馆

4. 九甸峡水库移民

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瓜州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瓜州县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2011年末,瓜州县常住人口14.95万人 ,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2011年)。

瓜州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

历史沿革

早在四千年前,安西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秦以前为羌戎所据,秦时为大月氏占有,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为敦煌郡所辖,两晋沿袭汉制,隋置常乐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称瓜州。

宋元相沿,至清雍正年间设安西卫。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为安西县。此县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

安西县于1949年9月28日解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三军八师接管,10月7日安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酒泉专区行政公署。 安西县,县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瓜州县。

200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南岔乡改为南岔镇,东巴兔乡、桥子乡、踏实乡合并为锁阳城镇,环城乡、西湖乡合并为西湖乡。?年,全县总人口10.29万人,其中汉族占97%。辖5镇6乡,共15个居委会、48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

2006年3月,设立七墩回族东乡族乡、双塔乡。2007年8月1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酒泉市瓜州县腰站子乡改设为腰站子东乡族乡的批复》(甘民区复[2007]20号)同意瓜州县腰站子乡改设为腰站子东乡族乡。2007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九甸峡库区移民瓜州县安置区设立广至藏族乡的批复》(甘民区复[2007]32号)同意九甸峡库区移民瓜州县安置区设立广至藏族乡,乡政府驻地为新堡村。

2008年4月8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酒泉市在疏勒河项目农垦辖区内设立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瓜州县沙河回族乡和梁湖乡的批复》(甘民复[2008]15号):同意瓜州县设立沙河回族乡。乡政府驻地为沙河村。四至范围为东起灌溉农渠,西至自然沙沟,南起昌马西干渠,北至人工排碱沟。同意瓜州县设立梁湖乡。乡政府驻地为陈家庄村。四至范围为东起双塔总干渠—支渠,西至十工农场灌溉渠,南起双塔总干渠,北至小宛农场现状耕地。

行政区划

瓜州县下辖5镇10乡86个行政村。

五镇:渊泉镇、柳园镇、三道沟镇、南岔镇、锁阳城镇;

十乡:瓜州乡、西湖乡、腰站子乡、河东乡、布隆吉乡、双塔乡、梁湖乡、沙河乡、广至乡、七墩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1] 地处东经94度45分--97度00分,北纬39度52分--41度53分。东西宽185公里,南北长期20公里,总面积2413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瓜州县地处安敦盆地内,地形南北高,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北部最高处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最高处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带被北东向的截山子分为两部分;南端为踏实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海拔1060~1300米,县城所在地渊泉镇,海拔1177.8米。

瓜州县有山区、戈壁、走廊冲洪积平原三种基本地貌形态。

北部山区戈壁倾斜平原区,为一系列平行断续的中低山残丘,山体多呈东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300米。山前多形成山麓剥蚀面,山顶多成浑圆状。山前外围为广阔的洪积倾斜平原,海拔1150~1600米,地势平坦,倾斜平原覆盖着中上更新世洪积、坡积沙砾碎石,植被稀少。

南部山区戈壁倾斜平原区,包括南北截山和鹰咀山以北的广阔戈壁地带,窄条形的南北截山分别呈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伸延,宽4~10公里,低山丘陵地形被强烈风蚀,海拔1259~1750米,相对高差50~150米,山体北陡南缓,山脊平圆。榆林河两岸因流水冲刷切割较深,形成多级侵蚀阶地,整个倾斜平原被上更新世和全新世沙砾岩覆盖。

走廊平原区,包括县境内疏勒河、榆林河河岸绿洲,为瓜州县主要农牧业区。依其成因和形态又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地貌单元。

昌马冲洪积扇及疏勒河中游冲积平原,位于疏勒河以南,青山子以东,包括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至桥子的广阔地带。海拔1060~1300米,由东南向西北微倾斜。由昌马河洪积冲积的上更新世、全新世细土物质组成,被疏勒河与昌马冲洪积扇上南北向的十道冲沟所切割。冲沟下切4~12米,沟宽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在七道沟、布隆吉、双塔至桥子扇缘地带为泉水溢出带,泉水汇集后或向西北注入疏勒河,或在低洼地方聚集成沼泽和草甸,由于长期强烈的蒸发作用,地面呈盐渍化现象,有些表层形成盐壳。

踏实洪积冲积扇,地处南北截山之间,由榆林河洪积冲积物构成。海拔1259~1750米,南高北低,中上部冲沟发育,冲沟深3~7米不等。扇缘溢出的泉水汇集于黄水沟,沿北截山南侧西流,通过芦草沟泄入瓜州冲积平原,地下水较高的地方不同程度的渍化,局部低洼地沼泽化。

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平原,包括疏勒河以南,截山子以北,双塔水库以西至西湖的三角洲地带,由疏勒河冲积洪积物组成,平原自东向西南方向微倾斜,地形较平缓,由于疏勒河多次改道以及人工引水灌溉的结果,形成分枝状散流,致使该区成为典型的干三角洲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六工城西北南百旗堡以西,踏实农场以南至锁阳城至唐墩湖沿戈壁一线以及桥湾至布隆吉疏勒河北沿岸,县城东南和老师兔也有少量分布,以雅丹地貌类型为主。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兔葫芦以南,吴家沙窝至锁阳城,西沙窝和东湖以北,泉子以东一带,东巴兔、老师兔以及农区内三工至四工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除部分为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龙岗状沙梁外,其它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5米,最高的约10米。

气候

瓜州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降雨少、蒸发大、光照长、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发量3140.6毫米,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24.9摄氏度,最低气温-10.4摄氏度。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瓜州县常住人口14.95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瓜州县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4.2亿立方米,有各类水库、塘坝37座,总蓄水量2.53亿立方米,其中双塔水库库容达2.4亿立方米,是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瓜州县境内矿产资源已探明金、银、铜、铁、铝、铅、锌、花岗岩、大理石等40余种矿产品,地质储量2813万吨,其中铅16万吨,锌8万吨,铁矿2000万吨,黄金储量和产量曾居全国第六位,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超过15亿立方米。

交通

瓜州县境内兰新铁路、敦煌铁路贯穿全境,国道312,省道313、215线及嘉安、安敦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瓜星高速、兰新铁路客运双线开工建设,县城距敦煌机场120公里。

截至2011年,瓜州县境内铁路通车里程34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718公里。

5. 九甸峡景区

洮河是黄河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曲折东流过碌曲、临潭、卓尼县城南,至岷县茶埠急转向西北,出九甸峡与海奠峡后,穿临洮 盆地,于永靖县注入刘家峡水库。全长673公里,流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沟门村站多年平均流量17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3亿立方米,5~10月占75%以上,为甘肃中部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支流有周科河、科才苦河、热乌克赫、下巴沟、车巴沟、卡车沟、大峪沟、 迭藏河、羊沙河、冶木河、南川河、东峪河、三岔河及广通河等。海奠峡以上为上游,多土石高山,碌曲以西属山原草地,为天然牧场;碌曲以东两岸林木茂盛、产少量木材,宽谷有农田,峡谷具优良坝址,利于引水和发电。海奠峡以下为下游,属黄土高原,临洮盆地灌溉农业发达,建有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4座,洮惠、溥济、通广、临康等渠道灌地均在万亩以上,农产丰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