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登封大冶景区(登封大冶景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3 11:45   点击:2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登封大冶景点

铜绿山古矿遗址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发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小雷山风景区  小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区以西十五公里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共分四大景区:方广寺景区、大小口景区、小雷寺景区、石笋尖景区。各景区有宝塔、亭台、楼阁、庙宇点缀其中。雷山,是一道别致的怪石城,一副秀丽的风景画,一道流畅的山水诗。风景形胜星罗棋布,古树、洞、异泉、奇石自然形成,民俗风情神秘多彩,青铜文化丰厚。自古以来,慕名观光的游客不断。古今呤咏雷山石景的锦制华章数以千计。  黄坪山生态旅游区  黄坪山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冶南部山区,与阳新县西北部交界,距大冶市区约20公里,涵盖大冶市殷祖镇的董家口林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6℃,最高气温仅35摄氏度,比山下气温低3-5℃。  黄坪山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6%。有高等植物380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常见的有豪猪、野兔、野鸡等,另有珍稀动物如金钱豹、穿山甲、猫头鹰、狼等。  大泉沟风景区  大泉沟位于陈贵镇南山北麓,面积约18平方公里,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大泉沟以泉美闻名于世,这里奇峰突兀,山峦叠翠,是一处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胜地。  大泉沟沟长约10华里,一年四季溪流潺潺,曲曲折折,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泉流瀑布。如青山吐玉,似仙女织锦。“滚油锅”、“泥鳅背”、“龙潭映月”、黄牛献泉等惟妙惟肖。行走其间,泉水声、鸟鸣声和林涛声揉和在一个,大自然的杰作令人赞叹不已。  大泉沟的景点名胜更是数不胜数。碧水如镜的石灵屋水库,历史悠久的莲花庵,还有神秘的柯陈山、乌龟墩、狐仙沿、岩鹰洞、大干洞、小干洞、龙洞等等。其中,柯陈山悬崖边“放眼亭”的摩岩石刻保存完好。如“遗人石中千秋自在,神游象外万虑皆空”、“抬起头来别有天地,放开眼去收尽湖山”、“还不回头”等遒劲有力,历历在目。  大泉沟,山奇、水秀、泉美、谷幽,被人们称为大冶的“九寨沟”。  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  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位于大冶市东南部,延伸于罗霄山脉北端,面积为62平方公里。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竹木茂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特别是酷热的夏季,当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如同“火炉”时,此处依然凉爽宜人,日间平均温度低于山外8—10℃左右,晚上温差更大,故而有“小庐山”之美誉。  这里峰峦迭嶂,峭壁林立,古木参天,四季苍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宛如庐山之秀美、黄山之奇险、泰山之雄伟,集江南崇山的秀丽和北国岭岳的雄伟于一身,是一处亟待开发的旅游避暑胜地。  雄踞鄂、阳、大三市(县)群之首的太婆尖就横亘在董家口风景区境内,东连大冶市国营林场黄坪山,西接脉亦山,南迄坳头村,北至雷打尖南麓,地处北纬59.67’、东经114.57’,与位处该山北侧的龙头角山遥遥相望。  太婆尖主峰海拔980米,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太婆山雾茶”因此而得名,饮誉省内外。史载“其旁有龙角、蛤蟆伏、望月诸山、风云变幻,各极其奇”。更有诗云:“驾雾乘车上太和(婆),翻腾绝顶笑牵萝,软风吹醉低天月,欲策飞龙跨大蟆。”  该风景区具的自然王国的秀丽风光,“高山平湖”董家口水库如一条明碧的丝带环嵌在山涧之中。库内共有88条山泉小溪、99座山峰,给林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几分神奇,那苍苍莽莽的竹木林海,那高俊挺拔的苍松翠柏,那金辉万顷的云海日出,那清幽通径的山涧潭溪,令人顿生超脱尘世、返朴归真的感觉。  龙泉洞:位于殷祖镇花犹村东北石磴山南麓。传说洞内藏龙,经常腾云而得名。洞口朝西,宽5—10米,高7—20米,已探明达300余米,洞口右侧岩石刻八个楷书大字,“花开洞口,水到人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龙泉洞内有钟乳石,四时滴水,冬暖夏凉。洞内悬崖处有季节性瀑布,落差85米,非常壮观。据有关人士勘测,此洞长4000余,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太和云雾:位于大冶市殷祖镇董家口林区,主峰太婆尖海拔980米,为黄石地区群山之冠。北望龙角山,南瞰蛤蟆伏,四季云雾变幻。云起时,遍山弥漫,登绝顶,观日出,蔚然壮观。 龙角朝暾:位于太婆以北,主峰海拔786.9原名龙耳山,唐于宝四年玄宗皇帝改名为龙角山,以其“日出光先照其巅,将雨则有云起”的特点而得名。山上有岳飞洞、仙人桥等胜迹。  双泉古刹:位于殷祖镇面山西北麓畈段村境内的郑山林,距南峰花犹树2.5公里。以庙后的两股泉水而得名。相该庙始建于唐代,有上、中、下三殿,建筑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后毁于于日寇战火,1946年夏修正殿,上下两幢约300平方米。传说唐代某高僧在此建寺时,后山有两眼山泉,一泉出盐,一泉出油,长年供僧人食用。传至第三代和尚,萌发贪心,将食用不完的油盐私自出卖,从此,双泉再不流出油盐而只流涓涓泉水了。寺庙左侧有两株千年罗汉松,直径约1米,高丈二有余,历经千年磨劫仍苍翠挺拔,实属罕见,现被黄石市列为珍稀树种保护。  天鹅饮水:位于南山头主峰东侧山洞中,一人可进,天然庙堂,石壁上有一观音佛像,洞中有一天窗,日月光照正好射在观音脸上。传说观音在此修身取日月之精华,才成为南海观世音菩萨。  五龙地宫:位于又泉古刹附近山上,有五个龙洞分布其山,有金宫、银宫、藏宝宫、卧龙宫,主洞为藏龙地宫,竖井而下,双队而行,中间又分东宫西宫,彩彩悬挂,景色琳琅满目。  南山头革命根据地  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南山头位于大冶市南部,东南接阳新县,西抵咸宁市,峻岭崇山连绵50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大冶地区革命根据地,也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先辈彭德怀、徐向前、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大冶市有名的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威震大江南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十二军就诞生于南山头毛宕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红三师、红五军、红八军、红十二军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解决以后,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先后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南山碑林,恢复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金公祠旧址,“两市”市委、市政府并把南山头革命根据地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登封市大冶镇属于哪个县

452470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452471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唐庄乡 452472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卢店镇 452473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大冶镇 452473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大平街 452476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王村街 452476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宣化镇 452477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市 告城镇

3. 登封大冶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

15元/人。董家口风景区位于大冶市东南,有"小庐山"之称。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特别是酷暑夏季,依然凉爽宜人。董家口水库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环嵌在山涧之中,库内共88条山泉小溪丶99座山峰,给景区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几分神奇。

那里峰峦迭嶂,峭壁林立,古木参天,那苍苍莽莽的竹木丶高俊挺拔的苍松翠,清幽通径的山涧潭溪,令人顿生超脱尘世丶返朴归真的感觉。

董家口风景区拥有众多景点:有太婆尖丶龙泉洞丶太和云雾丶龙角朝暾丶双泉古刹丶天鹅饮水丶五龙地宫等。

4. 登封大冶森林公园在哪里啊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原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中国首座

黄石国家矿产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亚洲第一天坑,是国家AAAA级景区。

2007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组成的“一园两区”,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这是湖北省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东方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是一个佛教文化景区,素有“三楚第一山”美誉的东方山,因西汉时期大学士东方朔曾经寓此而得名。东方山风景区内由曼倩垴、揽胜垴和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最高峰走马寨海拔475米。已查明的草本植物达20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上山下的温度差达5℃。2004年,风景区共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其中80%以上为香客。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和建设,东方山已成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有影响力的佛教文化基地和湖北省最大的寺庙群。

磁湖:位于黄石市区中心,表水面积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有8.15平方公里,曾名张家湖、南湖。磁湖是座侵蚀构造的自然湖泊,形成于更新纪晚期,距今约有30万年。黄荆山脉横向联合,卧市区南侧,东方山林木葱郁,为佛教之名山。西塞山壁立千仞,断流江中,乃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全国名胜辞典》把它列入黄石市五大名胜之一。

鹿獐山公园:位于铁山区中心,宫苑风格,山顶四层楼阁“鹿峰阁”飞檐翘角,可俯视铁山城区,夜晚霓虹闪烁,成为重要路标,公园西面有“华藏寺”。

铁山张之洞广场:原铁山街心公园,曾叫”鹿鸣苑”,原中心有景观喷水池,后改为广场,中立张之洞铜像。

铁山古刹(铁山庙):位于大冶铁矿尖林山上,古老庙宇。古刹旁有甘冽的天然泉水和受国家保护的百年古树。

5.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卫星地图

A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出身于奴隶,治洪时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遐迩。商朝至高宗武丁时,西戎为患,朝政日衰。闻傅说有贤名欲用之,然傅说出身低贱,急擢恐引贵族不满,武丁便假托“天命”,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举以为相”。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59年,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2、百里奚,人称"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现在平陆县南村乡槐下村有百里奚墓。

3、重耳(前697年——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立为晋君后,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4、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5、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

6、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7、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

8、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

9、李牧(?一前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

10、纪信(?——公元前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11、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原为侍从官,汉景帝时,为侍卫统领。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12、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13、卫青(?——前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

14、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

15、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16、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17、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18、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19、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20、郭泰(128——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21、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

22、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

23、吕布(?——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

24、关羽(?——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

25、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

26、徐晃(?——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27、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6. 登封大冶镇前十名的有钱人

  1、赵铮  赵铮(1925、3月—2006、12月),女,原名赵淑君,赵沨(详见前文)胞妹。祖籍今项城市范集乡小王庄,出生于开封,就读于河南省立开封艺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春节,河南籍诗人徐玉诺看过赵铮演出的河南坠子《摘棉花》后,找到她说:“赵铮,你唱的坠子,听起来像乔清秀的唱调,可又不是,你把它改动了、丰富了,这就对了。不能停留在学谁像谁,那是继承。要有发展就要有自己的创造,要走自己的路。”

在徐玉诺的点拨下,赵铮对《摘棉花》进行了反复揣摩,进行了创新。赵铮是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赵派坠子宗师,享受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曾任河南省第一、第六届委员,民盟河南省委七届委员,民盟河南省文艺界支部主任委员、民盟河南省妇女委员会第六至八届主任,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刘宗琴

  刘宗琴是登封大冶镇人,12岁拜河南坠子艺人刘魁为师,学会了几部大书。14岁独闯江湖,在西安、宝鸡站棚演唱,崭露头角。西安的刘喜禄,又教会她《响马传》、《西凉国找父》等长篇书目,1946年她重返河南。刘宗琴用“中路河南坠子”、“乔派河南坠子”、“河洛大鼓”三种不同风格的唱腔巧妙融会,把谢恼、羞、烦、躁、刁、恶、毒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宗琴的书迷遍布城乡。有一次在密县(今新密市)一村庄演出,邻村十几里外的农民手举火把陆续拥向书场。拥挤中一姓丁的老人不慎失足跌进山沟腿骨摔折,村民忙找来门板要送他去医院,老人说:“不去医院,我要听刘宗琴说书。”众人只得把他抬进书场。耳听坠琴高奏,简板连击,刘宗琴粗犷豪放的演唱,丁老汉早忘了疼痛,直到书尽散场,他才去了医院。

3、乔清秀

  乔清秀(1910~1944)中国河南坠子艺人,河南坠子北路调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袁金秀。河南内黄人。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以吐字俏利、旋律悠扬的“巧口”着称。她幼时接受多种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熏陶,拜乔利元为师,学唱河南坠子的短段曲目。

  金秀随乔利元学艺,尽显天分,对坠子的热爱也日渐加深。“大姐可要强,不吃不喝也得把曲儿唱好,免得别人瞧不起。”乔清秀的一个妹妹阮秀娇评价她说。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

不久后,二人搭档到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1926年秋,金秀十六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大名姥姥家过正常日子,二是答应乔利元的要求嫁给他。个性中深藏叛逆色彩的金秀选择了后者: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金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金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并改名乔清秀,更显出了她的叛逆与固执。

4、乔利元

  乔利元(1898年~1940年)小名春秋,乔派坠子创始人。南乐县北乔崇疃村人。出身普通农家。少时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十几岁到本村一户姓杨的富户家当“掌鞭”(雇工)。东家会唱山东大鼓,又会弹三弦,乔利元就跟东家学弹唱。17岁那年,乔利元离开杨家到大名县龙王庙镇投师名艺人程长会,正式学唱山东大鼓,开始了梨园艺术生涯。不久,乔利元改唱河南坠子,唱腔带有浓厚的梨花大鼓味儿,听起来耐人寻味,别具特色。

  1926年,乔利元与小他12岁的乔清秀结婚。此后,乔氏夫妇便常在邱县、临清、聊城、济南、安阳、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巡回演出。乔清秀在乔利元的帮助下名声大振。演出之余,乔利元帮乔清秀革新、改造河南坠子传统唱腔,与清秀一起共同创立了乔派坠子。

  1929年,乔氏夫妇到天津,先在“玉茗春”、“东来轩”演出,后在“小梨园”与着名京韵大王刘宝全同台演出。乔清秀唱腔抑扬分明,清脆自如,嗓音甜润,字正腔圆,情感逼真,配合动作,幽默高雅,一时轰动天津艺坛。各剧场不惜重金聘其演出。海报一经贴出,门票抢购一空。乔清秀每次出场欢声雷动,谢幕掌声经久不息。后,她应邀赴北京(旧称北平)西单游艺场演出,名震京都。

5、董桂枝

  董桂枝13岁登台演出,16岁应邀赴天津献艺,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董派坠子,气正腔圆,深沉悲亢,婉转含蓄,荡气回肠。其演唱内容,多为三国,列国人物故事。1930年以后,河南坠子进入了鼎盛时期,形成了乔、程、董三大流派,董桂枝就是“董派”创始人。

1934年,董桂枝在上海美国胜利唱片公司,天津昆仑公司录制唱片《俞伯牙摔琴》、《哭祖庙》、《火烧棉山》、《相府借银》、《兰桥会》、《玉堂春》、《九子图》等大量唱片。1983年,中央电视台录制董派传统保留节目《走马荐诸葛》。董桂枝对河南坠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赢得了“坠子大王”的美称。

6、程玉兰

  程玉兰(1970年~1968年)女,河南坠子演员。字香圃。自幼拜师王玉和学艺,出师后遍走河南,直隶(河北省)城、镇、乡村。20岁来天津,继乔清秀、董桂枝之后,她是第三名河南坠子演员,自成一派。1911年她到天津后,名茶园争先约请轮流演唱。曾与董桂枝搭档演出双唱,二人风格虽异却配合严谨,因程玉兰曾嫁董家之兄永信,故观众称她们是“姑嫂英雄”,并灌制唱片多种。

1940年她与董永信离异。20世纪40年代初,她的演唱艺术达到高峰,成为河南坠子曲种的主要演员,被称为“坠子大王”。1953年,她参加天津市广播曲艺团,随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得到好评。后因下肢瘫痪,不再登台演出,致力于授徒传艺。她对学员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嘉掖后进不遗余力,深得文艺界赞许。

  程玉兰嗓音高亢、爽朗,低音也柔和,翻高落低刚柔相济。演唱时口齿伶俐、表情细腻,唱腔幽邈绵密,后期稍趋宽低。她用河南方音演唱,注重吐字发音技巧的使用,字重、气足、韵味厚。根据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唱法绝不雷同,并能把感情溶化于曲词、腔调中,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

  【结束语】当然在早起的时候还有郭成德和从道情说唱改为河南坠子书表演的薛玉湘、赵明堂、胡明善、徐振东、艾宝莲等。民国初年,又有孙民德、冯治邦、党治法、刘世禄、程万林、高治安等艺人在开封和郑州一带享有盛名。1952年以后,国家提出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外地许多河南坠子艺人先后来到甘肃,使甘肃成为河南坠子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地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