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溶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的作用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5-11 14:51   点击:194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溶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的作用

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

二、千奇百怪的溶洞景象产成的原因是什么

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斯拉夫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按其发育演化,岩溶可分出以下6种。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云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阶段(溶沟阶段)的产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因阿诗玛姑娘的动人传说而变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称“神女镜”或“仙女镜”。

三、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四、地下溶洞是怎么形成的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层是先决条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碳酸氢成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当这种水在地下深处有一定压力时,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

五、溶洞的形成?

很多的溶洞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像江苏宜兴的张公洞、杭州的瑶琳仙境、桂林的七星岩等等。溶洞中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宽敞高大的溶洞、迂回曲折的通道、可以航行的河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些类似龙宫的溶洞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些溶洞在刚发现的时候,人们经过研究认为,这些溶洞、钟乳、石笋等都是由地下水的溶蚀和沉淀形成的。在几千万年前,有些地方的地质主要是碳酸盐类的岩石,周围又被地下水所包围,尽管岩石非常坚硬,但在地下水长期的侵蚀的作用下,还是被逐渐侵蚀成了一个洞穴。当这些含有石灰质的水重新回到洞中时,由于温度、压力等的变化,水中的矿物质逐渐析出,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石笋、钟乳石等自然景观。

这是很久以前人们所得出的理论,然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理论逐渐被科学家们所提出的生物建造学说所取代。生物建造学说认为,人们所看到的钟乳石、石笋等都是由藻类为核心,外层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原始的一种植物,同大多数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趋光生长的特点。它们在发育的过程电能够收集、粘连细小的石灰质微粒,自己本身也能分泌出钙质,并且群居生活,一代一代地生长在一起。而且现今所发现的石钟乳几乎都是迎着光线弯曲生长的,同藻类植物的趋光性相吻合。石钟乳内部像树木年轮一样的构造,又是藻类植物逐年生长、分泌钙质、粘连石灰质的最好证据。此外,在溶洞表面多生长着多种多样的藻类植物。

综上所述,科学家们认为,溶洞洞穴的形成同水还是有关系的,但溶洞内那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则应该是藻类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建造起来的,然后表面再经过石化作用,才最终形成人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