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征?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5-09 15:35   点击:119  编辑:yyns   手机版

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征?

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特点

加拿大学者RW Bulter (1980)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进化的过程,经过6个阶段,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5、6]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有些洞穴游客太少,不能维持正常的营运费用,就只有关闭洞穴。如果洞穴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则其巩固、停滞阶段较长,不会很快衰落。

作为地下空间的喀斯特洞穴,在没有开发之前,由于黑暗和危险往往没有自发前往的游客,所以很少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或者有一个很短的发现洞穴后的本地居民的好奇探查阶段,这个阶段一般由地方政府很快采取保护措施后而结束。而一旦开发,由于轰动效应会吸引大部分本地游客及部分外地游客前往游览,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开放的第一年游客量达到最大,轰动效应一过,本地游客锐减,由于其吸引范围一般较小,所以很快进入衰落阶段。在旅游热线上或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借助于已形成的旅游市场分流游客,使其巩固和停滞阶段较长。图2是广东英德宝晶宫、乐昌古佛岩洞、曲江狮子岩和云南弥勒白龙洞的游客量年增长曲线,属第一种情况;图3是贵州安顺龙宫洞和云南路西阿庐古洞的游客量增长曲线,属第二种情况。

青藏铁路盐湖区段盐溶溶洞的微重力探查

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改洞大,青藏铁路大约有34km的路基修筑在这个盐湖区,尽管在路基的设计与施工中曾按盐岩路基和岩溶路基进行过特殊处理,但由于近年来铁路货运量增大,气候条件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盐溶溶洞的发展速度加快,这无疑对列车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调查和了解盐湖区铁路沿线溶洞的分布情况。

根据上述情况,采用微重力勘探技术,对此地区溶洞的分布情况进行探查(石亚雄,1991)。盐湖区的盐溶溶洞,如果洞内没有任何物质充填,与其周围围岩的密度差可达2.13~2.16g/cm3,这样,若溶洞体的体积为1m3,埋深为1m,在其正上方的地表处可产生0.15g.u.左右的负重力异常,这对于观测精度在±0.05g.u.的拉科斯特重力仪来说,只要在高程测量上和核竖其他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测量精度,改善观测条件,合理改正各种干扰因素,这种异常是完全可以探测到的。

为此在铁路两边的溶洞区内,布设三个微重力探测区。采用两台拉科斯特G型重力仪,在总面积(92.6×19.5)m2内,共布设427个测点。因受路基地形限制,在垂直铁路方向点距不等,最大点距3m,最小为1.8m。在作微重力测量的同时,还进行了电法的电测深测量,以相互验证。微重力测量主要进行了固体潮改正,零点漂移改正,高度改正和干扰质量的改正。最后得到的重力异常见图11-27。图中的阴影部分是-0.2g.u.以下的重力异常区,表明这些部位可能是溶洞体。

图11-27 青藏铁路盐湖区段三测区重力异常平面图及钻探溶洞平面位置图

(重力等值线单位:0.01g.u.)(据石亚雄等,1991)

从图11-27中可以看出,测区重力异常范围在-0.3~-0.2g.u.之间,异常等值线的长轴走向大致是东西向,这可能反映出地下物质的东西向条带分布或与地下承压水的流向相吻合,区内形成封闭的局部重力高和局部重力低,反映了地下有较围岩密度高和密度低的地质体存在。三个测区共分布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14个负异常封闭区,可能是14个溶洞存在的反映。其中5个位于铁路路基之下,另外9个位于测区边缘。根据钻探验证,位于铁路两侧的9个溶洞都存在(另外5个在铁路路基中心,不便钻探),可以推测另外5个也是客观存在的。图中虚线所圈区域为钻探所得溶洞的平面形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应用微重力测量的方法,在地形地貌好的地区,颤神探测盐溶溶洞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