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为什么叫秦岭不叫秦山?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1 23:03   点击:97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为什么叫秦岭不叫秦山?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一座褶皱山脉,西起甘肃临洮,东到河南省的崤山、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中南部。因战国时期,秦岭以北为秦国,故得名秦岭。

秦岭是昆仑山脉的延伸,位于亚欧板块内,属南亚陆间区与中轴大陆区交界的北缘,于海西运动时期形成。秦岭呈现明显的南北不对称:南坡既长又和缓,沟长水远;而北坡陡且峻,断层深谷密布,古有“九州之险”之称。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秦岭构造带是处于中朝古陆、扬子古陆之间的宏大纬向褶皱带。西联昆仑褶皱系,东接淮阳隆起。北带约隆起于吕梁运动时期,中、南带先后经加里东、华力西、印支运动,受到多次南北方向挤压,发生褶皱隆起,并伴有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和断裂,形成一系列山岭、山间盆地。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的陕南地区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冬季温和少雨;岭北的关中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下,年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干燥。

二、关于三秦名山秦岭的简介

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1] 而广义上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2] 长约1600多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在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秦岭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三、陕西秦岭是关中地区最美的地方,没想到山上还有这些珍贵的资源

这里是猪猪的旅行图册,每天都会点亮一个好地方哟!关注一下,就有故事~

关中最美的地方,当属秦岭。

秦岭是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在秦岭山脉上,名山云集。终南山、华山和太白山等,矗立于秦岭上;以南青山绿水,以北冰天雪地。春至山上郁郁葱葱,冬到白雪皑皑,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往。

其中,太白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等特点闻名于世,更有李白做无数诗篇感叹其险峻巍峨:“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除了名山云集,秦岭还有珍稀四宝。

秦岭上生活着许多珍稀的动物,其中,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q,这四种珍稀动物被并称为“秦岭四宝”。

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是有差异的,是大熊猫的另外一个独立亚种,被命名为大熊猫秦岭亚种。同时,秦岭上自1985年以来发现了5只棕色大熊猫,并且是世界上仅有的5只。

朱q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1982年在中国秦岭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朱q,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q分布的国家。

秦岭金丝猴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秦岭羚牛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一般生活在150-3600米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正因地势和位置的关系,在秦岭产生了不少风华绝代的美景,这里丰富又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更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

爬山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

今天的行程到这里就结束啦!还想猪猪带你去看哪些更好玩的地方,留言评论告诉我吧!

四、秦岭山脉有多少座山

地理位置

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已有“秦岭”之名。历史上曾为秦国之地,故称秦山或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30′~35°,东经103°~113°。西以临潭、迭部、舟曲境内的岷迭山系与昆仑山脉为界;东至河南伏牛山麓;北界西段自临潭北部的白石山(海拔3908米)起,东延至天水东南的火炎山(2559米),再往东以秦岭北麓的大断裂带为界,北界东段入河南境则以黄河南岸山地为界;西南以甘、川省界为界;南临汉江与米仓、大巴山分界;东南直抵郧县。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岭最为独特。秦岭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在生态环境上,而且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哺育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也没有哪一座山脉像秦岭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如果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秦岭就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追溯关于古代对秦岭的历史记载,其中描述我国古代的山脉分布的专著首推《禹贡》,《禹贡》中对华夏大地的山脉有“三条四列”之说。作者认为,秦岭居中,列为中条;次则有“三河两戒”之说,而秦岭分地络之阴阳;昆仑有三龙,而秦岭为中龙;葱岭有三干,而秦岭为中干,等等。所以,秦岭在很久以前,就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脉。

秦岭古称“南山”,《诗经》有“节彼南山”,《禹贡》称“终南敦物”,《山海经》亦称“南山”等等。根据历史记载,南山之名由来已久。《史记》中谓“秦岭天下之大阻也”。秦汉而后,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特别经韩愈贬潮州诗“云横秦岭家何在”,秦岭之名随韩诗而远扬。南山亦称终南山,左传有“终南九州岛之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则说:“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间,更有毛凤枝著《南山谷口考》,“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陕南秦岭的山地。

[编辑本段]地貌特征

东西长约1600多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不等。居甘、陕南部和豫西,并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两端微向北翘的“一”字形。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山势西高东低。山脉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红层盆地和江汉平原。

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各异。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亚热带经济林木,如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谓山高水长。

[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秦岭是中国气候上的南北分界线。特别表现在冬夏季风的巨大屏障作用。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北坡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秦岭以北的河流水量较小,流量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以南河流反之。习惯上以秦岭北坡和淮河一线划分,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编辑本段]历史传说

汉中地区、安康地区和商洛地区很早就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址,可推断在100-20万年前,陕南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在马家镇杨家村出土的铜鼎、编钟、陶瓷等说明先民在秦岭地区繁衍生息的历史十分悠久,遍及秦岭地区众多县城的多处原始社会遗址,证实了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相传,尧舜时期,尧封帝喾之子契于商。契即殷商之始祖。夏商时期,在陕南境内的秦岭地区都属于梁州之地。西周和春秋时期,商洛地区就属晋,而汉中、安康属楚。 战国时期,秦岭大多属于秦地。秦汉时期,秦在陕南地区共设12个县,其中位于秦岭地区的就有略阳、凤县、上雒(商洛)和商县等。嘉陵江流域的略阳、凤县,在秦汉两代称嘉陵道,属北都郡,而丹江流域的上雒、商县则是秦王朝的根据地。《史记》、《汉书》中就有“南山檀柘;天水陇西山多林木;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山林竹木果实之饶;武都地杂氐羌,皆西南外夷,武帝初开治;楚有汉江川泽山林之饶,或火耕水耨,以渔猎山伐为业”以及“褒斜材木竹箭之饶”的记载,足以说明秦岭山区当时森林繁盛,而农业种植和捕鱼伐木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从汉末到隋唐统一的300多年间,汉中地区有“后汉,张鲁居汉中,改为汉宁郡,曹操讨平之,复为汉中郡”之说。也就是说,三国鼎立时,汉中地区还是汉中郡。西晋属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在地。唐代设置其为兴元府,洋州和兴州12县,而宋、辽、金时期称为兴元府。安康地区在曹魏平张鲁后,从原汉中分出,设为魏兴郡,县治同汉;晋时魏兴郡仍沿旧治,而永嘉离乱后属东晋,隋唐设金州汉阴郡,宋置金州安康郡,隶属京西南路,县治袭唐。商洛地区秦归内史,汉初至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州郡属治变化频繁,但县治沿旧。唐置商州上洛郡。北宋沿唐旧治,隶永兴军路,金属京兆府。

形成秦岭的厚重感,还有一个原因。秦岭不仅分隔了黄河和长江,形成各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更滋养着自强不息、内敛厚重的黄河文化,凝铸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的气魄和胆识。秦岭的重要,不仅体现在独特的生态系统上,也体现在历史和文化上。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秦岭为中华的文明进程不仅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可以说,秦岭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发展当中重要的自然生态因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秦岭生态系统和秦岭的大山沉淀了很多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景观,从而使秦岭的生态环境拥有了很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包括距今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距今115万年完整的蓝田猿人头颅骨化石、距今18―20万年的大荔智人化石和距今4―5万年的河套人遗址。秦岭在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陕西。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大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和国家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等等。这悠久历史赋予陕西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

这样一座原始而古拙、博大而精深的山脉气质,自远古时期就被人重视、开发和利用。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在西出阿房宫100多公里的秦岭北麓修筑宫殿,以为。汉代武帝时,常在秦岭北坡东至蓝田、西到周至一线训练骑兵、演习军阵。皇家在山中修建的上林苑是帝王贵纣夏季避暑休闲之处。古籍《三辅黄图》中记载:“上林苑中天子秋冬射猎,取禽兽无数实其中,离宫观七十所,皆容千乘马骑。……”

对帝王贵纣的园林则有这样的描写:“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茂林富民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青、奇兽珍禽……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郎……”可见当时秦岭山中富人生活之繁华奢侈。也说明秦岭山中翠微横沉,绿竹幽径,青萝袅娜,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对人们的诱惑。

到了唐代,皇家园林修建在距都城长安仅二三十公里处,据记载,其别墅就建成在长安区皇甫峪中,每至盛夏,帝后妃子皆赴此消夏,宫殿夜夜笙歌,仕女长袖善舞。此地也是太宗李世民病逝之处,至今山中尚可看到宫殿遗址。不仅皇家在此广筑园林,官绅亦追随其后,在这里修建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他在诗歌中描写的此地风物,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秦岭以它的壮观、广阔和美景吸引来大批文人墨客,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等人都曾游历过秦岭,并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在他的《登太白山》写道:“西下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山。”这种气象万千的景色,留给后来者以多少向往和想象?太白山下因气候异常、风云多变,相传在山下行军,不敢敲鼓吹号,否则疾风骤雨会倾刻而至。甚至有人高声叫喊都会“召”来风雨。对山中奇特的“太白积雪六月天”,苏轼写道“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皱。”这些,都说明了秦岭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游历圣地。

一千二百年前,李白在他的《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可以看到,那时的人们视秦岭为畏途。上古时,先民的活动范围更多在秦岭的北坡。

从政治意义上讲,一座山能影响一个王朝的建立,秦岭就以它的天险造就了秦王朝和此后的十三朝古都的繁盛。秦惠公在取得河西胜利以后,东有函谷关阻挡着强大的齐国,北边的获、戎部落逐渐衰弱,南面却对着虎视眈眈的劲敌楚国,他一直寻找着进攻三秦大地的最佳途径。正是秦岭这道天然的长城,阻挡着楚国的侵犯,扶持着一个民族渐渐强大,最终完成最早统一中国的大业。以后长安城千余年文明的铸就和形成世界四大古都的显赫地位,也与秦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代柳宗元说:“中南居天之中,在都之南。国都在名山之下,名山随国威而远扬。”如今,世人对秦岭的极大关注和厚爱,秦岭的地位也远非只是省城西安的“后花园”这么狭窄,她的大名已经传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作为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已成为研究欧亚大陆生物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天然基因库,也是研究世界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界线的结合部以及研究黄河文化、历史考古的重点目标之一。秦岭以其自然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和世界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后世的福祉,名副其实地成为“送给地球的第83份礼物”。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秦岭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所属秦岭火地塘华山松、油松、锐齿栎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所在地。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昔日隋唐帝王避暑之胜地,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位于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主峰仙台海拔3767米,自然保护怄5.4万公顷,距西安120公里。太白山得名已久。《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太白山崇高峻伟,草木繁盛,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发育有第四纪末冰川。山巅有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4个高山湖泊,池水清澈,深不可测。由于山高云淡、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终年积雪不化,即使三伏盛暑,皑皑白雪,仍然莽莽天际银光四射,其景致格外壮观美丽,是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县汤浴林场境内,森林茂密,溪流潺潺,鸟兽繁多,景观迷人,有绿色植物宝库和天然动物园之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高山植物园和动物园。由于高差大,气候、土壤、植物等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有暖温带、寒温带、严寒带气候特点,与之相对应,呈现出不同的森林景观。自上而下生长着侧柏、松栎、红桦、冷杉、落叶松、高山灌木丛等6个垂直分布的景观栎林带。植物种类丰富,有种子植物1500余种,药用植物510余种。太白红杉、连香树、独叶草、星叶草等均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动物约270种,鸟类330多种,约占全国鸟类动物的四分之一,其中属国家保护的动物55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大鲵、青羊、金鸡等都是十分珍稀的动物。

太白山森林公园有多种奇特壮丽的自然景观。园内有低山、中山、高山3种地貌类型,峡谷幽深,奇峰林立,飞瀑深潭,景色秀丽。园内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王禅老祖修道的鬼谷子洞,相传为汉钟离、吕洞宾等八仙修行处钟吕坪,道教始祖老子骑牛过玄关路经汤峪休息的青牛洞,唐玄宗携杨贵妃游汤峪所建的唐子城,药王孙思邈上太白采药的栈道等遗址。

森林公园入口处为汤峪温泉,唐代称凤泉汤。现有大泉3口,日出水400多吨,出口水温度60O C,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疗效。

经过近几年来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已具有较好的综合接待条件。千百年来,被誉为太白山八景的红河丹崖、斜峪雄关、古枫函境、桃川曲流、斗母奇峰、平安云海、太白明珠、拔仙绝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狡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条件的天然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秀丽的风景,为中外科学家、文人和游人所向往。

・ 太白美景 ・

一秦岭主峰太白山,自古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一九九一年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陕西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太白山北麓。公园面积2949公顷,森林覆盖率94.3%这里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协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生动画卷,是我国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风光旅游区,被誉为我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

二是生物种类丰富珍奇。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是华北、华中、华西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古北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过渡带,公园内生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计有种子植物、苔藓植物1850多种,森林动物、昆虫1690多种,并有国家保护树种和濒危保护植物26种,珍奇保护动物9种。

三是山地地貌奇特险峻。低山区谷狭深幽,山色云影开合得体;中山区山势陡峭,梁脊齿状,奇峰对峙,重峦叠嶂;高山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四是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公园低山区有丰富的地热田,温泉水温达72摄氏度,内含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医疗矿泉水。

五是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太白山还是我国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据史载,太白山曾倍受历代帝王赞誉加封,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诗词歌赋及民间传说,为森林公园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李瑞环同志视察太白森林公园后指出:在我国长江以北,气势如此之大,景色如此之美,科学价值如此之高,离大城市如此之近的自然景观实属罕见。对公园的景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