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地貌旅游资源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西藏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绚丽多姿。西藏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高山区、藏南高原湖盆地区、藏北高原湖盆区和藏东高山峡谷区,拥有从草原、湿地、草甸、湖泊、河谷、林海到高原冰川、雪峰、地热等丰富壮丽的立体景观。其中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5座,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雄踞地球之巅,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是亚洲4大河流的发源地。西藏还有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3个;全区现有森林面积和活木总蓄积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五和第一,森林资源丰富,林地覆盖率为9.8%。
此外,西藏有世界级自然保护区3处,即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1处,即雅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主要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景区域、以藏北羌塘草原为主的草原风光区域、以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风光区域、以阿里神山圣湖为主的高原湖光山色风光区域;仅湖泊类就有以神山圣湖为代表的高原雪山湖泊,以纳木错为代表的草原湖泊和以巴松湖为代表的高原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湖泊。
西藏的悠久历史孕育了“雪域高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人文旅游资源已成为西藏旅游发展的最大亮点。目前,西藏已有1600多座保护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寺庙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典籍,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藏民族为主的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根据不同的方位和内容,形成了5个不同的人文景观区域。主要有:以拉萨布达拉宫、大 昭 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中心人文景观区;以山 南雍布拉康、桑 耶寺、昌 珠寺、藏 王墓群为代表的藏文化发祥地人文景观区;以日 喀 则扎 什 伦布寺、萨 迦寺为代表的后藏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区;以藏西北“古格王朝故都遗址”为主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区;以昌 都康区文化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区等。
此外,西藏全区还拥有布 达拉宫、大 昭 寺和罗布林卡3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即拉萨、日 喀 则和 江孜;5A级景区1处:布达拉宫;4A级景区(点)4处,即大 昭 寺、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巴松湖;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座,即拉萨市;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地县级保护单位168处。已开辟了拉萨―日 喀 则―江 孜为环线的“金三角”历史、宗教、文化游览区,并准备将此线路延伸到藏北阿 里和藏东南地区。
二、纳木错海拔
纳木错海拔海拔4718米。
一般人在纳木错都会有些高原反应,但是却还是有很多人不顾一切的爬上扎西半岛的山上,那里的风景非常值得。但不用太害怕,只要你不在那过夜,不剧烈运动,不要特别激动(一般人到那都是很激动的)还是没有问题的。
游玩建议:去纳木错通常是前往扎西半岛,游玩时间约3-4小时左右,如果想要去纳木错的圣象天门(距离扎西半岛较远),可以在圣象天门的附近住宿一晚,第二天再返程,圣象天门属于当地不同的开发景区,需要单独购买门票。
纳木错简介:
纳木错的形状类似一个长方形,东西长约70多千米,南北宽达30多千米,总面积约有1920平方千米,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纳木错的冰山一景,却也吸引各地的旅行爱好者对西藏向往的人们,来到这里的人有摄影师、朝圣者、游客,他们不远万里来到纳木错,只为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么追求。
三、纳木湖的类别,景色特点和主要物产是什么?
纳木湖又称纳木错,属于咸水湖。
纳木错生态旅游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恶洞、扎西寺等。
迎宾石:也称为是纳木错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错,以保生意兴隆。
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善恶洞:藏传佛教认为人无论做善事或恶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钻善恶洞一样,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从此洞中过,反之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过措。善恶洞只是佛祖给世人敲的警钟而已。
扎西寺:纳木错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 纳木错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还建有4座寺庙,象征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错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纳木错湖区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水资源、大面积的湿地(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日照充足,太阳能水分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
纳木错动植物资源丰富。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 纳木错风景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有蹄类种最普遍的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和盘羊,雪豹是最能适应高山寒漠环境的食肉兽动物,在雪线附近仍有活动。
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纳木错原生的环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
纳木湖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 东西长70公里, 南北宽30公里, 面积1920平方公里。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坐到湖边时, 看啊, 蓝天连接着这片蓝湖, 那么宁静、辽远、圣洁, 大概正因如此, 藏族人称它为“天湖”, 它和阿里的玛旁雍湖、浪钎县的羊卓雍湖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纳木湖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到纳木湖有南、北两条路线,从青海方向去要远一些, 须从那曲镇向西行驶230公里, 方能抵达湖的北岸, 从拉萨方向去要近一些, 拉萨到当雄174公里, 从县城边上向北拐入一条土路, 很快便接近念青唐古拉山了。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高处爬行, 到山顶只须走40多公里。这段路严冬雪后路滑, 夏季又泥泞不堪, 惟有在春秋季节比较好走。到了纳根山口, 向西已经可以遥望到闪闪发亮的湖面了.下山有一条平坦的土路, 看起来沿着这条路就可抵达湖边, 其实不然, 这条路是通向北面的纳木乡政府的。草原上茫茫一片;没有路却又到处都是路, 大概是出于环保的缘故, 迄今为止, 纳木湖仍然没有正式作为―个观光地区, 因而到湖边也没有任何标记, 可以参照的是观光客们留下妁车辙痕迹。下山后, 如果你观察仔细, 可以隐约发现有一条径直向西的土路, 起初离湖是越来越远, 但很快, 那蓝色的湖就出现了。当你走到湖边的时候,水波浩荡, 已然望不到彼岸了.纳木湖心有5座岛屿, 最大1个有1.24平方公里。另外, 还有5个半岛深入湖中, 北岸有个扎西半岛是最大的1个, 有10平方公里, 岛上有美丽的岩溶地貌景观:溶洞、石林、天生桥等等。岛上还有座知名度很高的扎西寺, 香客朝拜圣湖必来此地。而一旦到了未羊年, 按照西藏传统要沿着纳木湖顺时针转一圈, 即所谓羊年大朝圣, 扎西寺里, 乃至200公里的湖岸线上, 人潮滚滚, 那才真正叫壮观!西边,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峰历历在目 ,山上的永冻冰川, 是纳木湖的固体水源, 藏族人把它看作是纳木湖的保护神。纳木湖北面是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平缓中略有起伏的藏北高原, 即真正的羌塘草原。那片土地上居住的人实在是少, 40万平方公里内只有6万户人家, 10平方公里内平均不到1户人家。草原深处的牧民淳朴而又可爱, 纳木湖边就住着几十户。如果春天到那儿去, 正好可以看到草原牧民的大迁徒, 因为夏季就要到了, 牧民要携家带口赶着牛羊去雪山脚下更远的牧场, 而把靠近腹心地区的牧场留待牲畜过冬。“逐水草而居。这就是羌塘, 如今依然是这样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