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阿拉善沙海景区露营(阿拉善沙漠旅游景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02 12:45   点击:212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阿拉善沙漠旅游景点

第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

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名称由来

维吾尔语中,“塔克”、“塔格”、“博格‘达’”的“达(克/格,轻声)”都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专家这样评价:“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发开花。这时,沙漠里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把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景色充满诗情画意。”“春季开花的短命植物群落最引人瞩目,冬季的雪景、春季的鲜花、夏季的绿灌都各有特色。”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准噶尔盆地属温带干旱荒漠。

第三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Badain Jaran Desert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赖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东、拐子湖以南。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

主要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东部小范围属阿拉善左旗。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垂直高度约435米,堪称”沙漠珠穆朗玛峰”。处于阿拉善沙漠中心,气候干旱,流动沙丘占沙漠面积的83% ,移动速度较小 。

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 ~ 300 米,最高的达 500米。以复合型沙山为主,为北 30°~40°东方向排列,系西北风的强大影响所致。高大沙山的周围为沙丘链,一般高20~50米。沙丘和沙山上长有稀疏植物,西部以沙拐枣、籽蒿、麻黄为主;东部主要为籽蒿和沙竹,沙拐枣、麻黄等逐渐减少。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 ,为主要牧场。

沙漠因为缺少水而生成,因为缺水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但在极度干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却有着沙山和湖泊共存的奇观,这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费解.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144个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由于蒸发强烈,湖泊积聚大量盐分,湖水大多不能饮用或灌溉。

东南部一些湖泊的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可供牧业利用。某些湖盆边缘仍有淡水泉出露,可饮用,为今后治理沙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大沙漠

--腾格里沙漠

Tengger Desert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沙漠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意为天,寓意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因此得名。

在腾格里深处有许多湖泊,远远望去,湖边堆堆盐囱恰似冰雪,湖面泛着银光,犹如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图片大沙海冰川。如面积有30公顷的沙漠高地湖泊高墩湖,湖里不但有鲤鱼,湖上还有野鸭、天鹅等30多种鸟类。平坦如坻的草原上,牛羊成群,骆驼游荡。那里最著名的是通湖草原,地势低洼,原为一沙漠深处的内陆湖,周围草场片片,有很多双峰骆驼。

第五大沙漠

--柴达木沙漠

柴达木沙漠是中国第五大沙漠,面积3.49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国沙漠分布最高的地区。干旱程度由东向西增大,东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干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仅10~25毫米,干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现出风蚀地、沙丘、戈壁、盐湖及盐土平原相互交错分布的景观。

第六大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

面积为2.28万平方千米。在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以南,阿尔金山以北。“库姆塔格”为维语,“库姆”为沙漠,“塔格”为山。“库姆塔格”即为沙山。多流动沙丘,快速向西南移动,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会合的趋势。

"库姆塔格"这个词来源于维吾尔语,维吾尔语中是“沙子山”的意思。中国西部有两个同名同姓的“库姆塔格沙漠”:一个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全称为“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简称鄯善库姆塔格沙漠),面积1880平方公里。

另一个在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简称甘新库姆塔格沙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大致位置北接阿奇克谷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线、南抵阿尔金山、西以罗布泊大耳朵为界、东接敦煌鸣沙山和安南坝国家级保护区(地理坐标:东经:90°27'~94°48',北纬:39°00'~40°47'),该沙漠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第七大沙漠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古称“库结沙”、“破讷沙”,亦作“普纳沙”。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横跨内蒙古三旗。

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面积为1.61万平方千米,在鄂尔多斯北部。临近黄河。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15米,少数高达50~100米。

第八大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面积为0.99万平方千米,在阿拉善高原东北部,在蒙语中,“乌兰布和”为红色的公牛,用以表示沙漠的破坏力特别强大。以流动沙丘为主,高10~30米,最高部高50~100米。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境内。北至狼山,东近黄河,南至贺兰山麓,西至吉兰泰盐池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季风强劲。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解放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治理,在蹬口县二十里柳子至杭锦后旗太阳庙一线,营造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林带两侧5公里为封沙育草区,控制了沙漠东移。沙漠内除种树种草外,还开辟出20余万亩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莱、葵花籽及各种瓜类。乌兰布和沙漠日照丰富,可以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湖池广布,有发展农、牧、林、渔业的良好条件。

第九大沙漠

--毛乌素沙地

Maowusu Shamo

毛乌素沙漠( 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 Desert)。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这个地方,终于从地理课本移进历史课本了!

第十大沙漠

--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浑善达克沙地东西长约450千米,面积大约5.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在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沙泉,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入小河。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太河,也有的只流进水泡子里,还有的只是时令性河流。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那里野生动植物资源比较多,是候鸟的产卵繁育地,还有很多珍稀的植物和药材。

第十一大沙漠

--科尔沁沙地

面积为4.23万平方千米,在西辽河流域。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高10~20米,最高达50米。库仑旗流动沙丘特别高大,蒙族称作“塔敏查干”,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和冀北山地之间的三角地带。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

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龚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还有沙黄土堆积,植被以虎榛子灌丛和油松人工林为主。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持旗松树山及附近沙地分布有油松林,沙地东南部大青沟内分布有水曲柳林。

第十二大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面积0.72万平方千米,在呼伦贝尔西南部。多固定半固定沙丘,高5~15米,以满洲里至海拉尔铁路沿线最为典型。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为大兴安岭西麓丘陵漫岗, 西对达赉湖和克鲁伦河, 南与蒙古相连, 北达海拉尔河北岸,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且南部高于北部。该区东西长 270km , 南北宽约 170km 。呼伦贝尔沙地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由于人们过度放牧,使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形成中国的第四个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季。沙地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的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

2. 阿拉善沙漠好玩吗

1、腾格里沙漠月亮湖。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生态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腾格里沙漠腹地,离北京仅90分钟航程,距银川机场仅2小时车程,是距国内中心城市半径最短、设施最全、旅游内容最为丰富的高品位沙漠生态旅游区。

2、通湖草原。通湖位于阿拉善左旗腾格里苏木境内,是自然景观独特的沙漠湖盆地,腾格里沙漠旅游区和内蒙北稍子大漠渡假营寨就位于此。通湖旅游区境内沙丘环抱,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新建的蒙古包群民族风情浓郁。

3、贺兰山广宗寺(南寺)。广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称南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境内,贺兰山西麓的一个山谷之中,距巴彦浩特镇东南23公里左右,该寺有6个属庙,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规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庙。

4、乌日斯草原。乌日斯草原为阿左旗乌日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一集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地处阿拉善中心城市——巴彦浩特西郊,2006年通过了3A级景区评定验收。景区投资累计超过3000万元,可提供餐饮、住宿、沙漠探险、生态科考、会议接待、文艺演出等多项服务。

5、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老城王府街北侧,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阿拉善历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

6、西部梦幻峡谷。西部梦幻峡谷位于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敖伦布拉格镇距离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仅60多公里的砂石路,到巴彦浩特近300公里,路况较好,沿途有几个苏木镇,吃住不成问题,非常适合有车的朋友进行大漠自助旅游。梦幻峡谷包括多处奇特景观,主要有:七彩神山、人根峰、石骆驼等。

7、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九店湾黄河段,东临黄河,西接开发区中心区,南与宁夏接壤,北连乌海黄河段,形成一狭长带形。

8、通湖湿地草原旅游区。通湖位于阿拉善左旗腾格里苏木境内,是自然景观独特的沙漠湖盆地,腾格里沙漠旅游区和内蒙北稍子大漠渡假营寨就位于此。这里南与宁夏中卫县城及举世闻名的沙坡头隔沙相望,由中卫县城或沙坡头经迎水桥镇往北31公里,黑色路面直达通湖。

9、腾格里沙漠天鹅湖。天鹅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境内,地处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与月亮湖南北相距35公里左右,与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东西同样相距35公里左右,三者形成一个钝角等腰三角

10、贺兰山福因寺。北寺位于贺兰山麓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境内,地处乌巴公路南侧,距巴彦浩特镇约25公里。北寺是阿拉善王之子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的,原名“准黑德”,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贺兰山森林公园环绕着北寺,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登险峰,游古寺。景区内设有宾馆、餐厅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度假村。

3. 阿拉善沙漠景区

天池多指由冰川、火山等地质作用形成于高山中或山顶的淡水湖,天池中的“天”字既指湖泊的位置相对很高,又指其天然成因。

2020年的9月,在我们对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系列科考时,一个比较特别的名字“大漠天池”被列为重点科考景点之一,在去往景区途中,科考队员的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虽然风力可以把地面的砂粒吹较高的地方,但沙漠总体上通常形成于相对低洼的环境,沙漠中常有面积不大的湖泊或水塘,尤其是阿拉善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各有上百个天然湖泊,这些湖泊无一例外都位于沙丘的底部,且都是咸水湖

4. 阿拉善沙漠门票多少钱

景区目前免费对外开放的。

九湖源景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由内蒙古额尔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腾格里沙漠中“九个泉”自然风光,开发建设的“吃住行、游购娱、文商学”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打造了直升机空中游览、沙漠冲浪、水上游玩、冰雪乐园、射击射箭、电玩游艺、大漠寻宝、儿童乐园、骑马乘驼等四季体验项目,开发了商贸洽谈、会务培训、赛事集会、拓展徒步、休闲健身、果蔬采摘等新兴旅游业务,配套了特色餐厅、宾馆套房、沙漠别墅、KTV酒吧、特产超市、园林景观等综合服务设施,推出了敖包那达慕、民俗文化博览、篝火晚会、大汗廷宴、蒙古茶礼、演艺接待等特色文化活动。

5. 阿拉善沙漠旅游景点介绍

要说阿拉善周边景点:有阿拉善英雄会,月亮湖景区,额吉纳胡杨林景区,阿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曼得拉山怪石林颜画景区等。

6. 阿拉善沙漠旅游景点有哪些

甘肃,分布着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数十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与沙漠共存的方式。从人力治沙到机械化、科学治沙,甘肃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程度呈减轻趋势,土地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    根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2009年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9.14万公顷。人们的生活也从过去的“人进沙退”到“人沙和谐”。    一代接着一代干 不能让民勤变成楼兰    甘肃省武威市,北部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在地理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    冬季的青土湖,芦苇全部黄了,尽管天气寒冷,这里依然水鸟飞来,生机盎然。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于1959年全面干涸。那之后,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这里呈合围之势。    没有水,人们不得不走八十公里左右拉水回来。先吃,再洗碗,再喂牲口。    “我们坚持留下的人必须把沙子治好,如果治不好,沙漠会把大家都吞了的。”    坚守民勤的人们开始压沙,用麦草方格来固定沙丘,减缓沙丘流动的速度,再种上梭梭固沙,涵养水分。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有6个单位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5人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武威市民勤县石述柱荣获“全国防沙治沙英雄”,凉州区张生成荣获“全国十大防沙治沙标兵”。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充分调动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固沙治沙,慢慢地沙子少了;而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青土湖就慢慢的越变越好。”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新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奎说。    2010年以来,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形成了水面,并逐年扩大。目前,青土湖水面达到25.1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为目前的3.04米,局部地下水埋深小于1米。    在敦煌市阳关镇西侧、库姆塔格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这里有一个被媒体称作“沙漠都江堰”的综合性治沙工程。2016年8月,来自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洪水,经“沙漠都江堰”的分流后到库姆塔格沙漠后,阳关镇安然无恙。    他的创造者何延忠最初是为了实现高寒冷水鱼产业的梦想,来到这里后,何延忠才发现,由于南靠祁连山,这里每年汛期都会受到祁连山北坡肃北和阿克塞洪水的威胁,洪水挟裹着大量泥沙奔流而下,冲毁道路、农田和村庄。    “必须守住阳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受古人的启发,经过专家指导后,何延忠开始修筑“沙漠都江堰”。    他带着团队修筑黏土固沙工程固定沙漠,形成了保护敦煌阳关的第一道屏障;在库姆塔格沙漠风口修建沙障,有效阻挡沙丘向阳关推进,形成了第二道屏障;生物固沙是种植耐旱植物,形成了第三道绿色屏障。    2013年8月,以中科院院士程国栋、郑晓静,冯起为代表的30多位科学家对“沙漠都江堰”的科技成果进行研讨,认为此项工程浩大、设计巧妙、建成不易,其以“害”治“害”、化“害”为“利”的治沙治水思路,极具创造性和推广性。目前,“沙漠都江堰”工程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业领域为流域雨洪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    多功能立体固沙车 治理沙漠迈入机械化    一日之计在于晨。几个年轻人睁开朦胧的睡眼,今天又要向着沙漠进发了。他们的“坐骑”独一无二,既能当代步工具,同时也是试验对象。    今天的工作是继续试验固沙车出草是否顺畅的问题,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人,在试验草沙障内种植耗水低的沙生植物“梭梭”。    试验,测算,记录,种植。晚上要把试验数据带回去,继续对固沙车出草结构进行分析改进。直到天已微微变黑,他们才乘坐着这辆“独一无二”的治沙车回农家院……    这是3年前的这个时候,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腾格里沙漠边缘,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工程与生物治沙试验基地的一天。    3年后,在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已经形成2000多亩的草方格沙障,成为阻止沙漠化扩张的一道坚实防线。而筑起这道防线的“多功能立体固沙车”,也已经过千锤百炼,可以大规模地实施机械化治沙了。    作为世界首台机械化治沙车,这台“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拥有11项实用新型技术及发明专利,作为甘肃建投自主研发的产品,已于2014年7月开始沙漠治理作业。    人工铺设草方格治沙固沙因其防风固沙的效果好而受到国内外治沙界推崇。然而,由于治理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加之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速,这种方式难以抵挡渐趋加速的沙漠化扩张。    而机械治沙由于利用固沙装备将稻草、麦秸等植物茎杆在沙漠表面铺设成不同形式的草沙障,由于增大了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减风力,阻止流沙移动,截流雨水,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风固沙作用。机械装备固沙质量高、效果好,大大提高沙生植物的种植存活率。    根据测算,人工铺设草沙障6人每天可以铺设600平方米;而固沙车3人每天能够铺设4万平方米,月均完成120万平方米。    而日前,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被列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未来,甘肃建投还将在此积极探索沙漠治理体制,提升科技治沙水平,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提升沙区文化等多角度探索探讨沙漠化防治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作为全国最早研究开发沙产业地区之一的甘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饲料、沙漠养殖、沙漠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沙区特色产业,全省沙产业累计投入达126亿多元,累计产出达153亿元。    经过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截至2014年底,我国10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相比2009年缩减了1022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缩减了6337平方公里。    科学治沙显成效 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在甘肃,有很多专家学者一生都与沙漠为伴,屈建军就是一遇大风就上沙山的“沙疯子”。    “治沙跟看病一样,需要先把脉,摸清风沙的特点再来治理。我们现在可以做到针对不同的沙害提出技术、产品、治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治沙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应因地制宜建造不同的治沙体系。比如敦煌莫高窟戈壁风沙运动规律及风沙防护对策、鸣沙山月牙泉沙山动态变化及流场恢复技术以及一些海边沙害治理和铁路沿线沙害治理体系,目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被广泛复制。”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和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站长的屈建军告诉记者。    五十多年前,一群戴着眼镜、扛着塔尺、提着仪器的书生走进了甘肃民勤西沙窝,在沙井子支起帐篷,安营扎寨,开启了甘肃人民科学治沙的序幕。    民勤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汇地带,民勤的沙漠治理关系着整个河西走廊乃至更多地区的生态安全。    “目前,我们在沙山堡建成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有试验地2300亩,成为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前沿防沙治沙的桥头堡。”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刘世增介绍说。    凭借四十五年定位研究和治沙成果的支撑,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建成全国唯一依托省级研究所建设的“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创造全国第一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为西北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近年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与7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科技交流,与130多家国内科研院所和大学开展合作研究;600多位国外专家、官员来所考察学习,30位专家出国交流;执行了38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举办43期国际培训班,将中国治沙技术推向了世界。    许多外国小伙伴们都认真的给课程“打了分”。    巴基斯坦斯瓦比大学(Swabi)助理教授YOUSAF JAMA今年参加了中国的青年科学家优才计划,来到甘肃在荒漠化治理国际培训班进行学习。“中国的荒漠化防治水平的在国际上是不错的,而巴基斯坦在这一块的措施并不算太多,这是很有意义的经验,撒哈拉、巴基斯坦的荒漠化水平都比较厉害,通过这一年的学习研究,我需要把实验的数据和试验的情况记录下来。”    随着中国荒漠化治理水平的不断进步,科研和产业治沙等步伐的加快,掌握了先进的治沙技术的中国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国际化荒漠化防治,在国际荒漠化防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