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阆中古城管理委员会
四川省、南充市
阆中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以来,阆中一直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又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境内拥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阆中市常住人口为622667人。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 阆中市古城区
阆(làng)中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物华天宝,文化厚重,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阆中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万,城区人口约20万。辖49个乡镇,3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平均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境内流长59.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
3. 阆中古城管理委员会主任
阆中商属巴方,周属巴国。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30年),巴国从江州(即今重庆)迁都于阆中,公元前325年后称巴王,已经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4. 阆中古城管理委员会电话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
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2]。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又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境内拥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5. 阆中市古城保护局
古城中最高建筑——华光楼,周围一直以来是阆中市集。
阆中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华位于阆中古城保宁镇上华街21号,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阆中古城现存的楼阁中,华光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又被称作"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六年重建"壮丽冠巴阆诸楼",十年内乱幸免遭拆除。1983年阆中县城建局拨款38万元,将华光楼整修一新。
嘉陵三千里,五城十二楼",因各种历史原因,古城只剩下华光楼唯一一座古楼,为了再现阆苑十二楼的风采,在华光楼内你将欣赏到能工巧匠制作的中天楼、凤凰楼、碧玉楼等古楼模型,以及内涵丰富的名人匾联。站在华光楼的北边,你将俯瞰到保存完好的丹青城郭,在南边,你将看到"嘉陵第一江山"的锦屏山风景区以及碧玉般的嘉陵江,是观赏远山近水的最佳去处。
阆中古城华光楼除底层为石砌拱券外,以上三层为全木结构,屋面为琉璃筒瓦,有仙人塑像、屋脊宝顶等,工艺极为考究,并具有地方特色。
台基:华光楼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占地面积 600平方米,通高36米,南北向起拱形门洞,供行人通过。石拱门有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指挥红四方面军时政治处所写的石刻标语。。
楼檐:华光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相当繁复,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
楼身:华光楼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并有回廊周匝。内有木梯可以层层攀沿,四周游廊挺出供人凭栏眺望。
楼外:华光楼楼外左右,昔为商贾云集的闹市,金玉麟《夜登华光楼》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
6. 阆中市古城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号知余子,今大桥镇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陈尧佐小时候就非常聪慧。在他还没有开始读书的时候,父亲就教哥哥陈尧叟读书了。往往陈尧叟还没有读熟,而站在旁边听的陈尧佐却己背熟了。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26岁的陈尧佐就中了进士,比他哥哥陈尧叟还早登……
尹枢:今阆中市二龙乡。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榜状元及弟。《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举贡三》载:贞元七年,杜黄裳知举,闻尹枢(注:原文误为尹极)时名籍籍,乃微服访之。问场中名士,枢唯唯。黄裳乃具告曰:某乃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某,他不能尽知,敢以有请。枢耸然谢曰:既辱下……
陈尧叟(961~1017)北宋大臣,字唐夫,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进士第一,状元,与弟陈尧佐同科。授光禄寺丞、直史馆,与父同日赐绯。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淳化四年,出使交州。景德元年,辽军直逼澶州,陈尧叟主张迁都,被寇准斥责。天禧元年卒。真宗……
落下闳,(公元前156—87年)。西汉天文学家,巴郡门中(今属四川)人。汉武帝时出现天象与历书不符的三十初一大月亮的事,朝野均提出修订历书的意见。钦天蓝的官吏承担不了这个任务,武帝下令征招民间天文学者,在谯隆、司马迁的推荐下,落下闳去到长安。第一项工作是提方案。官方和民间都提出了……
陈尧咨(970?—1034?)宋代官员、书法家。字嘉谟,阆州阆中(今四川南充阆中)人。陈省华第三子,陈尧叟、陈尧佐弟。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卒谥……
范目,今阆中人。巴人部族长范目很有谋略,向刘邦提出组建巴渝劲旅、还定三秦的战略。刘邦委任范目董其事,范目迅速为汉王组建起7000人的军队。刘邦一面派人在汉中以东大修栈道(即子午道);暗中令范目率军西走陈仓攻入关中,这就是有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范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东……
尹极:尹枢之弟,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状元及第。《登科记考》卷十八载:元和八年,进士三十人,尹极,状元。知贡举:中书舍人韦贯之。《玉芝堂谈荟》载唐宋以来状元姓名,本科状元亦署为尹极,并说尹极为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尹枢之弟。《文苑英华》载:本科听试诗题为《履春冰诗》。
薛式(公元1078 - 1191) 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传奇与史实:薛道光先曾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本参禅了得,为禅门所首肯。
程畿(?—222年),字季然,东汉末年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西)人 。刘璋割据益州时为汉昌长。后来,巴西太守庞羲因刘璋猜疑而怀有叛离之心,命令程畿的儿子征召士兵自保,程畿不止制止儿子的行为,还说服了庞羲,因此受到刘璋的赏识,被刘璋任命为江阳太守。后来刘备取代刘璋担任益州牧。
马忠(?-公元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安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最初与刘备交谈,被他称赞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以马忠为门下督。南中叛乱,马忠任牂牁郡太守,别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后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
7. 阆中古城管理局局长
阆中属于县级市,属于南充市管辖。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以来,阆中一直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又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