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12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1 11:28   点击:133  编辑:yyns   手机版

12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等。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春节传统节日风俗

春节传统节日风俗如下:

一、守岁。

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俗名“熬年”。

现存文献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二、放爆竹。

放爆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起源已不可考,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放鞭炮,让春节更加热闹,有着浓浓的年味,还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和“火”,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盼。近几年,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城市已经禁放烟花爆竹。

三、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起源于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称作“桃符”。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四、祭祖。

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除夕祭祀祖先,起源久远,一是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二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五、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分为北狮和南狮,各具体色。舞狮起源有多种学说,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至迟三国时已有舞狮子了。唐代以后,舞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六、压岁钱。

压岁钱,其起源已不可考,传说是为了压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祟”相传为一种小妖,能使小孩治病,“压祟”即为辟邪、期盼之意,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长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