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24节气何时启用的?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9 18:09   点击:57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24节气何时启用的?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何时?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最早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本身也是指导农民展开种植活动的节气指南。

      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还有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拐点。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季风和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差异很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也非常不同。

小暑、大暑、暑末、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冷热程度。雨、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反映了雨雪的时间和强度。

三个节气白色露水,冷露和霜降表面上反映凝结和水蒸气凝结,但在本质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水蒸气凝结,温度继续下降,不仅增加了冷凝,也变得凉爽,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水蒸气变成霜。

       二十四节气歌口诀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气温变化、气候变化。通过二十四节气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花开、什么时候种菜,民间甚至将这种规律总结成了24节气种菜表和口诀,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就与耕种有关,它们标志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变化来选择何时耕种何时秋收,甚至可以知晓什么时候种什么样的蔬菜。

三、24节气产生于哪个朝代

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夏代。

最早的历法是“夏历”,相传是夏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这是中国、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西汉时期,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四、中国的24节气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是谁编造的节气歌呢

中国的24节气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歌是由中国勤劳朴实的农民根据节气时分和自然规律所编制的。

相传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将二十四节气纳入了《太初历》并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在当时,利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量黄河流域的日影最长、白昼最短的时间,并把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和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为24等分,每一个等分代表着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就是一个节气,每个节气之间间隔15天。根据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将冬至列为24节气的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如今最新的二十四节气歌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简单易懂,以流利并极具方言的语言特色将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点完全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二十四节气歌囊括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它基本上反映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具体时间以及一些自然中食物更替交换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现在已经被中国人所熟记于心,特别是中国农民,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既是他们何时播种,何时收割庄稼的口诀,也是铭记于心的要诀。我相信中国的每一个务农的农民一定都会背诵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一首短短的二十四节气歌,诗歌全篇可缩短至28字。字字精准,字字点睛。

春乃立春、雨乃雨水、惊乃惊蛰、春乃春分、清乃清明、谷乃谷雨、夏则立夏、满则小满、忙则芒种、夏则夏至、暑则小暑大暑……歌中的每一个字仿佛都有自己的生命一般,一个字代表了一种生命。

短短的一首诗篇向广大人民诠释了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规律,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