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驱寒的近义词是什么(形容天气寒冷的古诗词有什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2 21:13   点击:132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御寒”和“保暖”是近义词还是反义词?

近义词。个人认为两个词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御寒即抵御寒冷,保暖即保持温暖,所以御寒暖的程度低,保暖暖的程度高

二、中医里的“寒气”指什么?怎么分辨自己是不是寒气重?有怎样驱除身体的寒气?

中医的很多理论在西医的体系中无法表达,或者说,很少有人愿意/屑于去寻找表达的方法。那我不妨尝试一下。


先给结论:所谓“寒气”其实是一系列病症在中医体系中的统称。因为都有“发凉”“着凉”一类的诱因和表征存在,所以统称为“寒气”。其实不同的“寒气”代表着不同的致病机理。


简单分个类:


1,关节里的“寒气”:


气候变化时,很多人会感觉到关节酸痛难忍。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皮肤、肌肉、关节的温度都下降。而当回到温暖的地方时,皮肤和肌肉很快回温,然而关节回温没这么快,我们用手摸能感觉到“膝盖凉凉的”。关节运动的润滑剂叫“滑液”,当温度较低时,一方面滑液中的粘蛋白增加,另一方面肾上腺素增加,同时增加血粘度,又间接影响了滑液的粘度。在这种情况下,关节活动显著受限。以上是关节中“寒气”的致病机理。


另外,低温使得细胞渗透性变差,代谢废物(如尿酸)无法有效排出。所以“寒气”有触发痛风的可能(可能性极高,光同事就有三个)


2,风寒性面瘫


病人:着凉了嘴歪了怎么办?

中医:这是中了风寒了,快来扎针灸吧!

西医:一派胡言!这明明是面神经炎,应该用药物治疗!


这种疾病在中医这边叫做“口眼喎斜”,西医称之为“面神经炎”。该病症大部分发作于冬天,一般的诱因有风寒、病毒感染或自主神经紊乱等。中医可用艾灸治疗,通常的说法是“温通经络”,翻译成西医常用语,那应该是“促进血液循环”,这种治疗法有积极的作用。


3,风寒感冒


感冒是比较简单的病症,但是致病机理比较复杂。中医中将“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当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时,六气便称为“六淫”,变成了致病因素。换算到西医这边,研究结果标明致病机理是微生物体系的变化。外因是外界菌群浓度和种类变化,内因是人体内微生物体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平衡破坏,疾病即生。


譬如夏季比其他季节出现更多消化道感染菌群,所以夏天经常会腹泻

譬如春季温度多变,忽冷忽热爱感冒,是因为人体内部微生物体系不能对骤升骤降的气温适时作出反应,所以会得中“风寒”。


参考文献:


[1] 杨华艳.气象要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2]谢安阅.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 郭静.昆明地区时令外邪致病与上呼吸道微生态及SIgA变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07.DOI:10.7666/d.y1051425.

三、中医里讲的“寒、热、温、凉”什么意思?

寒热温凉平是一组概念,描述中药药性,有清热凉血等效果的药物属于寒凉药物,比如板蓝根、金银花、生地黄等,作用强的为寒,较弱的为凉,相反,有温阳祛寒作用的药物属于温热,如干姜、附子、大枣等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药为平,如山药、茯苓等等。

而胃寒、胃热中的寒热,为病性的描述,是中医八纲辨证的一部分。八纲辨证包括对疾病性质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的判定,配合脏腑辨证对疾病进行定位。如阳证-里证-胃腑-实证-热证,是一组完整的辨证,可以依据这个证型开方用针。

病性描述中的寒热,主要以功能亢进为热,功能不足为寒~

四、“严寒未尽,微暖为止”是什么意思?

酷寒的气息还未散尽,微微暖和就可以停止了”,直译出来,毫无美感。缺乏一些特定交代,实在不能品出什么意思,顶多就是暗示冬春交替正在发生,或者一种事物的变化。

五、形容天气寒冷的古诗词有什么?

北风怒号,像一匹脱缰的烈马卷着杂物在半空里肆虐,打到脸上像鞭子抽一样疼。

2、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3、这天,太冷了。就连路旁的小花小草都缩紧了身子。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怒嚎着,如咆哮的狮子。

4、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大衣,电线上的水滴结了冰,成了晶莹的五线谱,松叶也被冰霜凝固了。

5、枯黄的树叶随着萧萧的寒风,纷纷投身于大地母亲的怀抱。

6、大雪随着寒冬来了,街道宛如是银子铸成的,那么亮,那么有灿烂,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行人的呼吸也化作了一股股白烟。

7、冬天,户外那粘满霜雪的柳树上尽是树挂,像是一根根银条悬挂在树上,格外壮观。

8、刚烧开的水,一落地就结冰了。

六、“伤寒”是什么意思,现代哪些疾病可以归为伤寒,治疗效果如何?

以下内容总结自书籍《思考中医》

伤寒即伤藏,一个主导,一个体用

  • 主导:阳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四个过程杀(收)
四个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董仲舒《春秋繁露》“物随阳出入,数随阳而终始”

——阳为主导,阳是一切的Tigger,例如:太阳的运动主导四季;

  • 体用:阳用阴体

体 为 基础,用 为 作用;阳化气,阴成形。阳为trigger主导应用于万物,为用,阴为被用之体;


阳为用:

1.阳生阴长,阳生了阴才能长,阳化气,阴成形,化气之阳,促成万物生长;

2.阳为寿命的根本,《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寿而不彰”

3.“阳者,卫外而为固”,身体牢不牢固,能否抵御外邪,主要依靠阳的卫外作用;

阴为体:

1.助阳,帮助阳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有个相互作用

2.藏精,《素问》“阴者,藏精而起 *也,阳者,卫外而固也

体用相互作用,阳作用的好不好,还得看阴这个体如何,阴这个体再好,也得看阳的作用如何; 阳为主导,阴助于阳。

  1. 阴阳非对立关系,“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释放-收敛的过程,至阳是收的开始,收藏即补充消耗,阴盛阳衰,从量上来讲,阳气不应该衰弱,而是反而得到了补偿,得到了增加,为新一轮的释放做准备。
  2. 精”是阳气聚集的状态,非释放状态,藏精就是“体 ”帮助聚集的过程,阳气能不能聚集,由放转收,就靠体的帮助,所以阳用像是原材料,像是触发,阴体像是加工原材料触发后的机器;《素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3. 在人体中,肾属冬,属阴,主藏; 人体中肾为最阴,为体中阳用之体,即人体中负责收藏阳气的机器;
  4. 用发挥的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体好不好。一个烂机器,再好的原材料给它也加工不了;
  5. 人的一天的过程,适用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夜晚来临,晚上睡觉,属于阳收的状态,就是用来给体收藏回补阳气的过程;
  6. 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春夏帮助养生发的过程,秋冬养收藏的过程;譬如肾有助于收藏,故秋冬应该补肾;

寒:

  • 时间方面:

寒为冬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寒即为阳气收藏的状态

  • 空间方面

《素问》“西北方阴也,东南方阳也”,大方向上,西北藏,故冷,东南主生,故释放为主,气温较热;

生、长、杀、藏,四个过程是个循环的过程,藏最为重中之重;《素问》“善养生者,必奉于藏”


何以养藏:

藏的好坏,就看这个体的情况,所以养藏,不是控制外界的阳用,阳用已在,人不能左右,但是体是人能改善的,故养藏即为样这个体的收藏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保养这个加工的机器;

《素问》“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比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温就寒,无泄皮肤,使气*夺,此东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 疒委 厥,奉生者少”

”无扰乎阳”,以阳为中心,阳气在闭藏,不要再打扰它;

四个方面:

1.慎起居,早卧晚起。冬天日短夜长,阳杀阴藏,时间上以休息睡觉偏长;

2.调情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冬季情志收藏,应趋于内敛;(比如要达到什么目标也是靠阳气来完成,如果不扰阳气,就要稍藏志,若已有得)

3.适温寒,去寒就温。温有助于阳气的收藏,比如多穿衣。体寒,阳气就会释放抵抗寒冷,就破坏了藏无扰乎阳的过程;

4.节动静,无泄皮肤。即冬季不要大量运动,皮肤开泄,阳气消耗;

这几个方面都是用来补体,若体不足,用即不能发挥,《素问》“善养生者,必奉于藏”

七、解表散寒 发表散寒意思有何不同?

意思差不多,不必在这死抠字眼

八、中医对于体寒是怎么解释的?

中医里的温 热 凉 寒指的四个季节下的四种温度下所显现出来的象。

春温,万物复苏,夏热万物生长茂盛,秋凉,瓜果飘香,冬寒,万物封养。

冬寒藏养主要为来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保留余气。但由于身体长期各种工作、生活压力耗损严重,身体长期处于虚寒的状态,身体藏养少。所以中医调理身体不是消灭症状,而是把大地春,万物复苏的状态调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