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确理解中医的“寒、热、温、凉”?
最可怕的其实就是一知半解加一根筋吓黑的,如果你把现代医学和人民健康当做友军的话,你已经出卖了他们。
气温变化会不会引起感冒?
答:会,因为气温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免疫力,而免疫力下降会使某些隐性感染患者变成显性感染。
气温变化是感冒的诱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过度疲劳,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等等。
2002年,英国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的教授Ronald Eccles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体表温度的降低会导致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收缩,随后血管供血量减少,免疫细胞数量也会下降,进入鼻腔的病毒会有更大的概率感染细胞。此外,相当一部分人即使被病毒感染,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已经得了感冒。Eccles根据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个理论。他认为,虽然低温不是感冒的直接原因,但是却可以降低人的免疫力,让那些已经感染病毒却没有明显症状的人病情加重。换句话说,各种感冒病毒总是长存于人间,只是到了低温的季节才会让重症状患者多起来。
如果你不懂隐性感染、显性感染、诱因、病因,还是别误导他人了。 @厉子卿
此外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气温变化和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关系,对,也是诱因之一。因此发病死亡的,我见过超过两位数。
大姨妈问题
你可以给痛经的女友拿个冰袋试试。
寒热温凉是基础定义,遇寒加重,遇热缓解就是寒的一个定义,比如痛经那个。
流清鼻涕,怕冷,舌苔白就是风寒的症状,也是风寒的定义,对应的是
流浊鼻涕,发烧,舌苔黄就是风热的症状,也是风热的定义。
治疗风寒的必然就是温热性药,比如麻黄
治疗风热的必然就是寒凉性药,比如薄荷
以症状和体征命名的证型,然后根据疗效定义药品,就是 这么个思路。
定义本身没有矛盾,当定义和药的功效联系起来有的才有矛盾,比如消渴病的治疗。
五行有矛盾啊,我们早就知道,你问问现在谁看病给你用五行的?
二、为什么有些中医学者说学中医有一本伤寒论就够了?
如果你说的中医,指的是开方,而不是针灸推拿,学一本伤寒论就行了,内难不用看,不仅不用看,看了可能反而会误入歧途。伤寒论和内经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体系。
很多人讲到中医,就会想到阴阳五行,甚至很多职业中医觉得不讲阴阳五行,就不是中医了。其实,早在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张仲景本人是反对阴阳五行的。
我们看到的伤寒论这部书,并不是张仲景伤寒论,后面加入了不少的内经家的解释,让整个伤寒论又重新走向内难的路线。
伤寒论第30条,有一句话,证像阳旦。阳旦汤,指的是桂枝汤。
从陶弘景的辅行诀,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仲景的时代,有用阴阳五行,脏腑补泻命名的方。比如大阳旦汤,小阳旦汤,大阴旦汤,小阴旦汤;大泻肝汤,小泻肝汤,大补肝汤,小补肝汤;大小补心汤,大小泻心汤;有五脏的大小补泻汤。还有四神汤,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鸟汤。
为什么要有这些方名?
因为内难崇尚阴阳和脏腑补泻,比如难经中一句话,倪海厦经常提起的,东方实,西方虚,泻南补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东方属木,肝;西方属金,肺;南方属火,心,北方属水,肾。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发现肝实肺虚,就需要泻心补肾。
那么怎么泻心补肾呢?用泻心汤和补肾汤的合方呀。
但是,张仲景发现,用这种思想指导灵床,不对。而且用这些方名,会误导医生往脏腑补泻方面去想。于是,他把方名全部修改了,比如小阳旦汤就改名为桂枝汤,阴旦汤改名黄芩汤等。对脏腑的补泻一律不用,只保留了泻心汤,因为仲景的泻心汤泻的是心下,也就是胃的位置。因为四神汤和脏腑无关,所以也被保留下来了。
你想,如果仲景支持内难,干嘛这样?仲景这种讲究客观实际的做法,到了后来一直被内经家误读,用内经解释伤寒论的太多了。导致简单好用的伤寒论和中医,变成了高深莫测的东西。
推荐胡希恕的书。
三、中医上的体寒、经络堵塞理论能否用科学的解释?
你既然都知道讲降前列腺素了,你就不看下前列腺素对外周血管的作用?寒冷气温对外周血管的作用。还有前列腺素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前列腺素的分泌可能会受到什么外在因素影响?为什么西医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痛经和许多的疼痛?
虽然中医的寒邪不完全是这些,但稍微也能用这个来解释一些。
经络里面属于血管的部分堵了痛不痛?
四、风寒感冒或者风热感冒时候又要防寒保暖又要清热去火,这里的辩证法是什么道理?
这是从六经传病那来的吧?百年来中医生产出两套理论是越辩越糊涂,就是八纲辩证与推给张仲景的伤寒传六经说,驱寒温补都不在大椎穴附近,伤寒论虽有项强一说,但那属表症,
无论寒热感冒都叫伤风,不属伤寒,发汗不过者为热伤风,汗出后鼻流青涕不止,其热在下,可用通下去热,
建国初组建卫生部,把一些海龟请进卫生部,由余云柚提出消灭中医论,上报中央,毛主席不准,因此事闹大了,两名将军被革职,那些龟却留居高官位,后组建中医大学,教材即是出自他们之手,由学西医的边中医教材结果是啥,用辩证之证病用症而用证意义不同,因辩证法是毛主席提出来的,医理中就含有捧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