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如何能写出让人感觉温暖的文字?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0 09:59   点击:214  编辑:yyns   手机版

感动的不是文字,而是情节。


如何构思情节,能给人极其温暖的感觉,

两种方法:

1,转折;

2,固执。


先来看一个例子:

张嘉佳在《姐姐》这篇小说中写道:

1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 二八式大杠永久。
爸爸说生日那天给我骑。
我仰天大笑:“哈哈哈哈,爸爸你终于不爱姐姐只爱我了。”
爸爸说:“你姐姐早就骑过了。”

2
过了几年,姐姐有了一辆自行车。
每天上学都是她骑车带我。
姐姐终于要去外地上大学了,把那辆自行车留给了我。
我很开心。 一晚上没睡着。
我们全家送姐姐。
姐姐上了火车。 我突然眼泪哗啦啦流,一边流还一边追火车。
姐姐我把车子还给你,你不要走啦。
姐姐隔着车玻璃喊。
我听不见,但是可以从她的口型认出来: 不要哭。
我拼命追,用手背抹眼泪,拼命喊:“狗才哭,我没有哭!”

3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最害怕听到火车的汽笛。
听到汽笛,就代表要分离。
送走姐姐之后,我骑车去上学,被很多很多同学笑话。
因为那是一辆女式自行车。
大家说我是人妖,说我娘娘腔。

4
我依旧骑,因为感觉姐姐就在自己身边。


可以看到,张嘉佳在这篇小说里,感情色彩一直在“感动”与“幽默”之间转换。

【1】是幽默。

“我”以为爸爸很爱自己。(惊喜)

最后推出来原来自己是捡烂,姐姐不用的东西才轮得到自己。(悲伤)

由“惊喜”转换成“悲伤”,加上爸爸发出这个行为,是基于一个荒谬的动机,所以造成了幽默的效果。

【2】是感动。

姐姐把自行车留给我。(惊喜)

“我”想把自行车还给姐姐。(悲伤)

由“惊喜”转换成“悲伤”,加上这是基于一个“爱姐姐”的崇高理由,所以造成了感动了效果。

【3】【4】同理。



只要知道了方法。

任何一个表达方式,通过灵活的运用都可以造成幽默或者感动的效果。


这个基本原理就是:

我们描述任何一个事件,它都有原因,或者推出一个结论。

而这个【原因或结论】与我们描述的事件,感情色彩是相反的。

A,如果这个【结论/原因】是荒谬的,就会引起发笑。

B,如果这个【结论/原因】是崇高的,就会造成感动。


例1:

事件:一家三口去森林里玩儿,不幸被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盯上了。这时候爸爸丢下孩子和母亲,撒腿儿就跑。

结果(荒谬造成幽默):结果爸爸反而被老虎咬死了,母女俩反而没事。

结果(崇高造成感动):很多年以后孩子才知道,爸爸跑的时候一边朝妈妈大喊:好好照顾孩子。因为他知道,老虎只会去追跑的动物。


例2:

事件:老师当着所有同学的面夸奖袁华说:就在昨天,袁华同学获得了市作文大赛一等奖。

原因(荒谬造成幽默):作文题目是《我的区长爸爸》。

原因(崇高造成感动):这个家庭贫困的男孩,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卧病在床的父亲。(因为想让生病的父亲开心,所以才努力学习。)


知道了这个公式,【1】的幽默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转换成感动了: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 从那以后,姐姐天天就只能走十公里的路去上课了。

【2】的感动转换成幽默,再转换成感动,张嘉佳已经做得非常好,我就不赘述了。


相对来说,在幽默与感动的转换方式中,感动的转换公式要简单很多。

一般分为两种结构:

1, “讨厌→喜欢”式的转折

这种结构,通常是某个人的行为一直在伤害自己,非常讨厌他,最后发现那个人是因为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这么做的。从而变得很喜欢他。

人民日报公众号曾刊登过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在雨中拦着一位骑车的中年人,不让他淌水。
中年人跃跃欲试,想要骑过去。 男孩就是不让,搞得中年人非常恼火。
这时候小男孩挽起裤腿,以身试水。
中年人见水这么深,就改道走了。

另外,星巴克的故事也是这种结构。


2, 固执的行为。

例1

我时常见到爸爸穿一件破烂的衬衫。

我们家里条件不差,我经常劝他穿新的,他也无动于衷。

直到后来,我看到相册里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

那是他们的情侣衫。

原来爸爸是在以这种方式,怀恋死去的妻子。


例2

《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个经典的镜头。

托儿所有一个小男孩,每个星期六都站在门口等人。

他的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回答说,因为他妈妈把他放这里的时候,曾告诉过他。

说星期六的下午,就会来接他。

所以他每个星期六,就早早地来门口,已经在这里等了好几年了。

其实他不知道,他妈妈根本都不会来了。


固执的行为,表现的是主人翁对于挚爱执着精神。

这个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太稀有了,所以才显得那么温暖。


幽默的转换方法要复杂一点。

如果感兴趣,请移步:

如何修炼成一枚段子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