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称意大利为蛇城
在意大利中部阿布鲁佐大区一个名为科库洛的小城却是个“蛇城”,这个不到300人的小城,大人和小孩都会养蛇,有的人还以贩蛇为生。该城还会每年举行一次「蛇节」,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蛇节」是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行。节日当天,每家每户都要向圣像圣美尼科献上四五条蛇,於是捕蛇就成了重头戏。
据说蛇城老鼠绝迹,害虫极少,这都因为蛇的存在。
二、有关蛇年的趣闻
关于蛇年的趣闻不知道,这里有关于蛇的趣闻,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蛇和许仙的故事尽人皆知。
蛇城:意大利的洛市是世界上有名的蛇城,城里居民家家都养蛇,儿童以蛇为玩物,每到蛇节,家家放蛇,满街都是。
蛇岛:驰名中外的蛇岛,位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北 25海里的渤海,是一个面积仅 0. 75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现栖息着黑眉蝮蛇 1. 8万条,在不断升温的生态旅游热中,于 1999年 5月 1日对游人开放。神秘蛇岛有许多奇特现象引起科学家的极大兴趣。每逢春暖花开后,岛上蝮蛇开始出洞,饥饿时悄悄爬上树,尾巴缠在树叉上,头部紧贴树梢,微微昂着头,整装待发捕捉飞鸟。由于蝮蛇与树枝为一色,鸟儿飞落后往往分不清哪是树枝哪是毒蛇,蝮蛇凭借它特有的本能,准确地将鸟儿捕捉住,美美地饱餐一顿。蝮蛇既会爬树又善于捕鸟,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蛇村:埃及的首都开罗市郊,有个名叫阿布拉瓦土的小村,村民们爱蛇如命,人蛇共居一室。人们以养蛇数量多引以为富贵和骄傲。他们用蛇皮制乐器,用蛇逗孩子,女人们把花蛇缠在手腕上做装饰品。
三、leimadophisepinephelus是什么蛇长什么样子?
是一条蝰蛇,俗称蝮蛇,是一种比较大型的有毒的蛇。
赤链蛇(学名:Dinodon rufozonatum)[1],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链蛇属于无毒蛇。[2]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蛇。
赤链蛇为微毒蛇,游蛇科被认为其毒腺为达氏腺(Duvernoy)。被咬后通常无激烈中毒反应。通常以伤口红肿,皮疹,荨麻疹为主的中毒过敏表现。但过敏体质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切勿轻视及早就医。[3]赤链蛇全长约1米,最大可达1.5米以上。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别称
火赤链、红斑蛇、燥地火链、红百节蛇、红麻子
形态特征
赤链蛇全长1-1.5m。头较宽扁,头部黑色,枕部具红色“∧”形斑,体背黑褐色, 具多数(60以上)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4]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常入眶;眶前鳞1(2),眶后鳞2;颞鳞2+3,上唇鳞2-3-3或3-2-3(2-2-3)式。背鳞19(21)-17(19)-15(17)行,中段平滑夫棱;腹鳞184-225;肛鳞完整,尾下鳞45-95对。
赤链蛇
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颊鳞狭长、入眼,下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上唇鳞8片。眼前鳞小,1片,不达头背;眼后鳞2片,偶为3片。前颞鳞2片,下面一片特大;后颞鳞3片。鼻孔位于2鼻鳞之间,有瓣膜。下唇鳞10片,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与前4个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体鳞光滑,背中央后部有数行微弱的起棱。鳞列19~17~15行。腹鳞187~207片,肛鳞单一,尾下鳞64~79对。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此蛇属中型蛇类,体长可达1.5米以上,体重达1000~1250克左右,最大者可达1500克。[5]
栖息环境
生活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常见于田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1]在村民住院内也常有发现(山区少见,城市周边的郊区半郊区以及城里的花园等地都有)。以树洞、坟洞、地洞或石堆、瓦片下为窝,野外废弃的土窑及附近多有发现。
生活习性
赤链蛇以蛙类、蜥蜴及鱼类为食。性较凶猛[5],无毒。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繁,白天蜷曲不动,常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
赤链蛇标本西湖博物馆
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6]
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台湾省、河北省、云南省、福建省、江苏省、贵州省、陕西省、四川省、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南省。
也分布于朝鲜及日本。[5]
生长繁殖
赤链蛇繁殖系卵生,5~6月交配,7~8月产卵[7],每产7~15枚,孵化期40~50天。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8]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人工饲养
喂食情况
赤链蛇的食欲旺盛,每隔7~8天便要摄食一次。重500克左右的蛇,每次可吞食2~3 条小杂鱼,多者可达5条。几十厘米长的小幼蛇亦能吞食较大的蟾蜍。在吞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相互咬伤或吞食现象,在食物缺乏时尤为明显。这就要求在饲喂时,需有专人守候,有人在旁并不影响其吞食。遇有这种情况,要捏住一条蛇的颈部让其松口,强行松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