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
万众瞩目中,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巨大的轰鸣声打破大漠戈壁的寂静。火箭扶摇直上,穿出大气层,成功将载有3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为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执行“神十二”任务的航天员合影。徐部摄
一问:神舟十二号将执行哪些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同时,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包括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 健康 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此外,任务还将开创两个首次: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二问:这次航天员要做什么?
时隔五年,中国航天员再次飞天。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对于航天员在太空中开展的工作,大家都很关心。
季启明介绍,3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成为第一批进入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员。未来,他们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按照计划,航天员将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在轨期间主要完成4项任务
――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进行航天员自身的 健康 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 健康 状态。
2021年04月22日 航天员在核心舱模拟器内训练。徐部摄
专家表示,核心舱作为第一个发射的舱段,是空间站名副其实的“核心”,它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太空家园工作和生活频率最高的地方。进驻天和核心舱后,3位航天员将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
为了保障3位航天员能有良好的工作状态,科研人员们把核心舱打造得宽敞而舒适。
季启明介绍,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
舱内根据功能做了分区,分为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等六大部分。其中,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此外,科研人员还为航天员打造了“大气再生控制”“电解制氧”“水处理”等技术先进、工作可靠的太空“家居”。
航天员吃什么?据了解,舱内为三名航天员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
为了让航天员吃得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科研人员研制了食品加热装置,形似白色方盒,内有三层加热空间,安装在飞船内,可定量对航天员的航天食品和饮料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和时间都可以控制,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享受到热乎乎的饭菜。
三问:航天员“乘坐”的火箭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此次发射,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阔别近5年后再次迎来载人飞船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谌廷政介绍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针对包括实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在内的多次空间站载人飞行任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全力打造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航天港。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是专门用于载人航天的二级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系统最复杂的火箭。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火箭院长二F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说:“相对其他火箭,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载人飞船状态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救生系统,在火箭顶部带有逃逸飞行器,是我国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长二F火箭距离其上一次发射载人飞船也已有近5年时间。5年来,研制人员不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最终将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894。逃逸系统改进后,火箭安全性评估值从0.997提高到0.99996这一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解释了小数点后这一串数字的意义:“就目前的技术状态,长二F火箭需要发射十万次,才会有4次逃逸失败,平均一万次发射,还不到一次逃逸失败的情况。在保障航天员安全方面,它比‘万无一失’的水平还要高一些”。
据介绍,在空间站在轨建造及运营阶段,假如空间站或飞船出现较为严重的危险或故障,地面必须快速发射救援飞船把航天员接回。根据空间站应急救援任务具体需求,长二F火箭具备10天内及20天内两种状态的应急发射能力,能够快速发射飞船将航天员安全接回。因此,从此次发射的长二F遥12、遥13火箭起,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的“滚动备份”发射模式。
未来几年,长二F火箭还将继续以每年2发的高频率执行发射任务,在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运营过程中担当重任。
四问:这次的载人飞船有何不同?
载人飞船长啥样,也是读者关心的话题。专家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是载人空间站建设的重中之重。
神舟十二号模拟图。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供图
“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形象点来说,它已经完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载人飞船研制目标。”高旭说。
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还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高旭用 游戏 技能形象地打了比方,“我们现在首次将技能点数全部点满,飞船停靠3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是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为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神舟团队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季启明表示,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计划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