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怀远县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340304身份证是:禹会区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东以朝阳路、燕山路、蚌西路与蚌山区为界,西、北以淮河分别与怀远县、淮上区相连,南与凤阳县、淮南市接壤。总面积331平方千米,含高新区114平方公里。[1]截至2020年3月,禹会区辖5个街道、2个乡镇和涂山风景区管委会,共36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禹会区常住人口为325814人。
2. 怀远县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蚌埠到怀远涂山自驾线路
起点(蚌埠)
进入东海大道,行驶9.7公里
右转,进入黑虎山路,行驶2.6公里
左转,从黑虎山路到怀远涂山,行驶5.4公里
终点(怀远涂山)
3. 怀远涂山风景区门票多少钱
怀远涂山风景区,白乳泉,禹王宫,大圣寺,都是不错的风景,欢迎来怀远游玩!
4. 怀远县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电话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怀远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淮北平原的南端,东邻固镇、蚌埠、凤阳,南界淮南,西毗凤台、蒙城,北依濉溪、宿州。
怀远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唐、虞时代,境内设有涂山氏国。夏禹王娶涂山氏女为妻,治水凿山的遗迹至今犹在。禹五年(前2030年)在涂山南麓的一个村落大会天下诸侯,以后称为“禹会村”。
5. 怀远县涂山多高
【龙子河】 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脚下。河面宽阔为湖,津浦铁路横穿其上。相传明大祖少年时在此撑船,落竹篙于河中,不久竹篙化为巨龙,因而名龙子河。河南有明代信国公汤和墓,河上建有双龙桥、珍珠桥。今蚌埠市在此依山傍水辟为公园,供游人游览。
【汤和墓】 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末随朱起义,屡建战功,封信国公,死后追封东瓯王。墓面对龙子河,背负曹山峰。墓室是一座依山构筑的大型砖石单券式建筑,高3.6米,宽3.96米,面积约40平方米。墓南神道,长225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雕刻线条流畅粗犷,为明初石刻中的精品。现已划入蚌埠市的龙湖公园。
【卞和洞】 亦名抱璞岩、抱玉岩。在安徽怀远县荆山东。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故名。洞由巨岩天然巧成,石型圆润,石表青翠。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迹。洞中可容数十人,岩壁有“青螺石帐”镌字,置身其中,仿佛人玉珠帐里。古人“白壁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有旧题”诗句,正是此间写照。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唐宋以来游人不绝,留下不少题咏。宋苏拭《上已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中:“刚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洞内原有唐胡曾《荆山诗》碑,已毁。
【白乳泉】
在安徽怀远县城南郊,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和禹王庙隔河相望,西邻卞和洞。因泉水甘白如乳,故名。泉左有望淮楼,登临远眺,意趣盎然,正如楼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匝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泉右有双烈祠,为纪念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怀远全城。这里群峦迭翠,芳草如茵,古榆参天,柏林似海,景色迷离,清幽宜人,实为天然佳境。泉水内多含矿物质,烹茶煮茗,芬芳清洌,甘美可口。表面张力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一米粒厚而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游人观之,无不称奇。宋苏轼游此,赋诗留念,将此泉誉为“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亲笔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名。
【禹墟】 又名禹会村,禹村冈。在安徽怀远县涂山南2.5公里。传为大禹会诸侯计议治水的地方。原有祠庙名禹帝行祠。《康熙凤阳府志》载:“唐彭晁作庙记,略云,禹会诸侯于此,故村名曰禹会,有夏家,禹家之裔。”清嘉庆《怀远县志》云,“禹会村,亦名禹帝行祠。”今祠已毁。宋苏轼《濠州七绝·涂山》诗:“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即指此。
【禹王宫】 别称禹王庙、涂山词。在安徽怀远县东南涂山之顶。《左传·哀公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一般即指此。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在此立庙。庙始建于唐之前,具体年代不详。原有三进,现尚存二进,院内有千年银杏两株,大可数围,拔地而起。西北有瞭望台,登临其上,涡、淮波涌,荆、涂翠峰,尽收眼底。西南有启母石(又名望夫石),正襟危坐如妇人远望,传为禹妻涂山氏望夫所化。西有圣泉、灵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均来此游览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苏轼《濠州七绝·涂山》诗碑刻,今珍藏庙壁,邓石如“旷览平城”摩岩题字,仍清晰可见。
【铣锁岭】 在安徽五河县城东15公里淮河出县境处。与浮山(一名临淮山)隔河相望,为淮河下游要隘,南朝粱天监中,为求壅塞淮水淹灌北魏的寿阳城(今寿县),发军民20万筑浮山堰,南镇浮山,北接铁锁岭,中间压相邻五县边境。五代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于此处大破南唐兵。宋代秦观有《浮山堰赋》记其事。今岭南北方向,宽50米,长约2.5公里,常有古代箭头出土。
6. 怀远县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地址
名字由来为:
怀远县古为涂山氏国,四千年前,夏部落首领、治水英雄大禹,曾在这里娶妻生子,劈山导淮,召会诸侯,留下了“新婚三日而别,三过家门而不入”等佳话。经中国先秦史学会研究论证,怀远县涂山为“禹娶禹会和夏兴之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以涂山荆山为主体的“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怀远还有平阿山、大洪山、淮河、涡河、北淝河、芡河、荆山湖、四方湖、孔津湖、龙女湖、鳗鲡池等自然风光,有禹王宫、白乳泉、卞和洞、桓傅故里、遇春园、含美学堂古建筑群及古城垒、古墓葬、古战场遗址等人文景观。秀山丽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骚客前来采风探古,曹丕、王粲、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梅尧臣、宋濂等留下了咏颂怀远的辞赋诗文。 从唐虞时代淮夷人聚族而居的涂山氏国,到南宋宝祐五年设怀远军,元至元二十八年改怀远军为怀远县,怀远县历史4000余年,县名沿用716年,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积淀,使怀远县有淮上明珠之美誉。
历史沿革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宋史·地理志》释五河县名:“有浍潼沱漴淮五河,故名”。清人张佩芸有《五水咏》:“五水相连号五河,东潼西浍北沿沱,漴流春泛鱼苗长,淮浦秋生雁影多。”五河县自宋咸淳七年置县起,确有五道河,并有五河口。但至今时逾七百余年,陵谷变迁,沧桑多劫。清末《五河县志》即云:“河本有五,而今存其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