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井陉锦山风景区门票价格
石家庄南部藏着一处绝美风景,当地人称“小武当”,内有悬空寺。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50公里的井陉县境内,有一处绝美风景。这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它就是太行明珠——苍岩山。
苍岩三绝
1、桥楼殿,2、白檀树,3、古柏朝圣
2. 井陉锦山风景区门票价格表
石家庄周边的山很多,主要是太行山脉,主要有平山的天桂山,灵寿的五岳寨,鹿泉的抱犊寨,井陉的锦山、苍岩山、仙台山(现在看红叶),赞皇的嶂石岩,这些地方你要是自己开车一天就能往返。
1、天桂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西北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境内奇峰突起,怪石林立,洞泉遍布,林繁花茂,云环雾绕,古刹重重,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风光,又有皇家园林的高贵气韵和道家仙山的庄严气势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称,"北方桂林"之誉。
2、五岳寨旅游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部山区,南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是集旅游观光、健身疗养、避暑消夏、寻奇涉幽、登山探险、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品位、多功能自然风景区。
3、抱犊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距省会石家庄16公里。东临华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峥嵘雄秀,四周皆是悬崖绝壁,远望犹如巨佛仰卧,眉目毕肖,其山顶平旷坦夷,异境别开,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犊福地"之誉。
4、锦山(南寺掌)位于福庆寺南30公里处,南寺掌村西。锦山以林深、谷幽、峰奇、石怪等自然野趣为特色。景区,春天花朵簇簇,绚丽多彩;夏季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深秋红叶点缀,山碧峦娇;冬天山舞银蛇,众树晶挂。
3. 井陉县景山风景区
石家庄周边爬山的地方很多,临近市区的有:抱犊寨,西山森林公园,封龙山,远一点的郊县有井陉的景山和嶂石岩,平山和灵寿的五岳寨驼梁等等。
4. 井陉县锦山风景区门票免费
锦山是太行山区最大的原生态自然风景区,它位于井陉县南部深山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距井陉县城56公里,据石家庄市80公里,这里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9℃,年平均降水量500㎜。锦山以碧湖、茂林、奇峰"三绝"闻名,奇、秀、雄并存,幽、静、险齐聚。
5. 井陉锦山风景图片
苍岩山风景区,窦王岭游乐场,秦皇古道,古长城,桥楼殿,锦山风景区,天长古镇,大梁江古村落,于家石头村,苍岩山天王殿,石林,水龙洞,石家庄长城。
6. 井陉十大免费旅游景点
井陉龙凤山的门票价格是30元每人,1.1米以下儿童及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进入。井陉龙凤山位于井陉县测鱼镇,距石家庄市区85公里,一条长约20公里需要爬升600多米的盘山路从山脚一直通到山顶,盘山路路窄弯多,错车非常困难,一路盘旋三百十八个弯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缓开阔。大片的农田,俨然的石舍,编篱的农人,啄食的鸡鸭,仿若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7. 井陉绵山风景区图片
第一关 山海关
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这里遂成为了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
秦皇岛山海关
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 黄崖关
蓟县小雁门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始建于北齐时期,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黄崖关位于现今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黄崖关城东侧山崖的岩石多为黄褐色,每当夕阳映照,金碧辉煌,素有“晚照黄崖”之称。黄崖关游览区包括“黄崖夕照”、"二龙戏珠”和“云海烟波”三大奇观,具有雄、险、秀、古四大特色。
第三关 居庸关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位于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
第四关 紫荆关
河北省易县城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紫荆关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紫荆关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近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河北省易县城紫荆关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
第五关 倒马关
河北省唐县倒马关,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
倒马关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倒马关城东门、西门已在修公路时拆毁,北门亦在早年被拆,关城城墙仅西面城墙大体断续残存。通过倒马关遗迹可辨认出外侧为青砖包砌,内侧为卵石砌筑,其余三面均被拆毁,只局部可略辨残迹。
河北省唐县倒马关
第六关 平型关
山西省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
山西省平型关
平型关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元帅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平型关战役
第七关 偏头关
偏关县偏头关
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雁门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雁门关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在东城门外,曾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第九关 娘子关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
第十关 杀虎口关
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杀虎口关出入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杀虎口关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杀虎口”关。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第十一关 嘉峪关
甘肃省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甘肃省嘉峪关
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嘉峪关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甘肃省嘉峪关
第十二关 阳关
甘肃阳关故址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于西汉置关,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第十三关 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
说起玉门关 ,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
玉门关遗址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