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明园景区游览图
圆明园东门也是长春园的东门。“石门”遗址,在长春园的西洋景区。所以东门在几个门中距离遗址区最近。适合整体游玩时间短,又想看大水法的游客。
大水法,就是人们常说的“石头门”。其实石头门是因为毁坏,中间的壁画被打掉只剩下两根柱子,才看起来像门。而驰名中外的十二生肖兽首,也出自西洋景区的海晏堂,它们本是全身像,因为不方便携带,在掠夺的时候被毁坏。
进东门很近还有就是狮子林,狮子林是仿照苏州倪家狮子林所建,遍地种植枫树,最适合观赏的时候就是秋天,紧邻着还有黑天鹅景区。
2. 圆明园著名景点图片
1、【大宫门】 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
2、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
3、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1、【大水法】 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2、【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的水池。池旁依势设置各种兽类,呈半圆形,表示兽战和林中逐鹿等游戏;喷水的管口安装有时钟,根据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用12种动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个时辰,每隔1时辰便有1兽的口中向池内喷射水。
3、【万花阵】 万花阵亦称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太监、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4、【线法山】 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3. 圆明园内最佳游览路线图
圆明园游览路线:
首先,从圆明园南门进入圆明园(地铁站所在位置),沿大路一直往前走,先游览十二生肖、福海和西洋楼遗址;然后,沿福海岸向西走,游览圆明园西侧的众多自然景观,包括丘陵、湖泊、各种树和植物等;最后,从西侧的藻园门出来。因此,圆明园的景点主要包括东面的人文景观和西面的自然风光。
游览后的吃饭和休息:游览结束后,从藻园门出来,向左拐走到西苑。那里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呷哺等快餐厅。
如果想吃中餐,可以从藻园门出来后直走,到前面的小巷子里去吃,物美价廉,完全没有景点周边饭菜极贵的景象。
4. 圆明园景区游览图高清
绮春园新宫门 → 鉴碧亭 → 石残桥 → 天心水面 → 涵秋馆三孔桥 → 仙人承露台 → 别有洞天 → 曲院风荷 → 蓬岛瑶台 → 平湖秋月 →→ 方壶胜境 → 西洋楼遗址(万花阵迷宫、大水法、观水法) → 线法山 → 圆明园全景沙盘 → 含经堂遗址 → 绮春园,结束游览。
5. 圆明园旅游图
280元
圆明新园耗费了300亿复建费用,况且规模之大,建成之后只向大众收取280元门票费。相比起来国内其它的旅游景点,这280元也不算太贵。再说了,能够在横店重见圆明园的美丽,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 圆明园景区游览图片
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内,因此又称"圆明三园"。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即"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积347公顷。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先是劫掠,继而放火烧毁这座旷世名园,只留下残壁断垣,衰草荒烟。
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总平面图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后,又在园的东侧辟建长春园,在园的东南辟建绮春园,作为附园。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
圆明园全部由人工起造。造园匠师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和理水的各种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作为造景的骨架。圆明三园之景都以水为主题,因水而成趣。利用泉眼、泉流开凿的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水面如福海宽600多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200米左右;众多的小型水面宽40-50米,作为水景近观的小品。回环萦绕的河道又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并供荡舟和交通之用。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以及岛、屿、洲、堤分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1/3。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构成了山重水复、层叠多变的百余处园林空间。这些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色的缩影,又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风物的再现。 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游览名园胜景,凡是他所中意的景致都命画师摹绘下来作为建园的参考。因此,圆明园得以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汲取江南园林的精华,成为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内有类型多样的大量建筑物,虽然都呈院落的格局,但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之中,就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各异的大小"景区"。这样的景区总共有150多处,主要的如"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六景",都由皇帝命名题署。园内的建筑物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如宫殿、住宅、庙宇、戏院、藏书楼、陈列馆、店肆、山村、水居、船埠等,但大量的则是供游憩宴饮的园林建筑。除极少数的殿堂、庙宇之外,一般外观都很朴素雅致、少施彩绘,与园林的自然风貌十分谐调,但室内的装饰、装修、陈设极为富丽,以适应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
圆明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地方,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紧接园的正门建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宫廷区,包括帝、后的寝宫、皇帝上朝的殿堂、大臣的朝房和政府各部门的值房,是北京皇城大内的缩影。 圆明园内的150多组建筑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胜的,如福海沿岸摹拟杭州西湖十景,"坐石临流"仿自绍兴兰亭;有取古人诗画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表现神仙境界的,如"蓬岛瑶台"寓意神话中的东海三神山;有象征封建统治的,如九岛环列的后湖代表禹贡九州,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异树、名花、奇石作为造景主题的,如"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修竹等。这些主题突出、景观多样的景区,大多数作成"园中之园",它们之间均以筑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联系,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景走向另一景。
园中有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独特布局形式,圆明园在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长春园北部有一个特殊的景区俗称"西洋楼",是由当时以画师身份供职内廷的欧洲籍天主教传教士设计监造的一组欧式宫苑。六幢主要建筑物为巴洛克风格,但在细部装饰方面也运用许多中国建筑手法。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和绿地、小品则采取勒诺特尔式的庭园布局。这是在中国宫廷里首次成片建造外国建筑和庭园。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