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屋洞景区最佳旅游季节是
西山林屋洞蛮好玩的,洞内弯弯曲曲象个小迷宫,空气好凉爽,进洞后漫步欣尝,到出洞不走回头路,约五十分钟时间,洞的面积比张公洞和善卷洞大,出洞后还可以玩林屋洞山,山上有个将军阁,总游程2个半小时。
2. 林屋洞景点
苏州西山景点 西山林屋洞 苏州西山林屋洞,是太湖西山开发最早的一批旅游景点。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既幽且深,既曲而折,深幻莫测,扑朔迷离。 林屋洞有天下第九洞的美称.站于斯,可观梅园胜景。3000亩梅海,蔚为壮观。“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活动基地。每年2月底至3月初“太湖西山梅花节”胜会便在此召开。林屋梅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赏梅基地. 西山人称:龙洞山。 林屋洞因为其顶平如屋,立石成林,而有林屋洞名的由来。由于洞形犹如巨龙而游过 ,俗称“龙洞”,但主要还是洞里发现了唐代的金龙而命名的。如今人们也称之为“天下第九洞”。 西山石公山 石公山景区位于金庭镇西山岛的东南端,三面环水,一面背倚丛岭,风光无限好,堪称人间仙境。山衬水映,美景天成。 因昔日在山下傍水处有两块奇石,形如一对老翁和老妪,称为石公、石婆,故而名为石公山。论山高,石公山微不足道,只有50米,仅是一座矮山;论山势,石公山也不足挂齿,谈不上险峻雄伟,东西长约二百多米,南北三百多米,方圆二里多。石公山的西南湖面隐约可见天目山余脉,巍峨起伏,构成了一幅岛中有岛,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壮丽景象。它却以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景致,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的游客。 西山明月湾 西山的明月湾处于太湖赏景的黄金地段,被大量的文人所赞颂。明月湾现已成为了西山最有名的古村落。一路上可以欣赏到太湖的美景,和零星的荷花。据说明月湾是古人正月十五来赏月的地方,它的后面据说就是申花队用来修养的地方(真是会选地方呀!门口望出去就是美丽的太湖)。 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古村由此得名。 西山缥缈峰 缥缈峰是西山的主峰,海拔337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缥缈峰顶有一形似鹰嘴的 巨石,上刻民国元老李根源题写的“缥缈峰”三字,附近还有紫云泉、砥泉、仙人桌、登高台、望湖亭等遗迹。太湖风云多变,山峰常隐于云雾之中,缥缥缈缈,似仙山隔云海,如霞岭玉带连,有“缥缈晴峦”景观,为西山八大胜景之一。 金庭西山的风景毫无疑问是美丽的,在苏州区域来说,可以名列前茅,宋代诗人范成大曾这样评价过苏州太湖西山:“满载清闲一柞孤,长风相送入仙都。莫愁怀抱无消豁,缥缈峰头望太湖”。 苏州西山雕花楼 西山雕花楼位于西山镇的堂里村,原名是“仁本堂”,取自“以仁为本、礼为教本”的意思。雕花楼能传世至今的重要原因是它那无与伦比的雕刻。梁柱、门楣、长窗,到处都是美妙的木雕花饰。3000多件雕刻,从大的砖雕匾额,到小的木雕花窗,或花鸟鱼虫,或戏文故事,绝无雷同。老房子里有清代的砖雕、木雕、石雕、铜雕、还有泥塑雕等,应有尽有,共计3000多件。可以用“多、精、巧 、奇、雅”来概括其特点。 西山包山寺 西山包山寺位于林屋洞景区西北的包山坞中,1998年元旦伴随着“华夏城乡游”旅游活动的开始,太湖之中最大的岛屿西山岛上,又增添一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西山包山禅寺这一太湖之滨著名寺庙祥光再现,迎接八方来客。 西山禹王庙 禹王庙,大禹太湖治水之地,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岛衙甪里村,在甪里古村北端三面临湖的甪里洲。景区占地五十多亩,由山门、大禹像、禹王殿、牌坊、梨云亭、财神殿、天妃宫、太平军土城遗址、古码头等组成。相传四千多年前大禹曾在太湖治水,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并祈求风调雨顺,在太湖西山建造了四座禹庙。 禹王庙旁边就有一个被废弃的码头,旁边就住着渔民。码头上放着被晒干的鱼网。禹王庙出来可以看到很多正在晒干的杨子,这就是在做零食。 西山关帝庙 西山的关帝庙(俗称大圣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太湖金庭镇西山岛东村行政村张家湾自然村,原为供奉汉代大圣人关羽的庙堂,所以称之为:关帝庙,西山人俗称大圣堂。此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是当地张家湾张氏、夏泾金氏及植里李氏家族为保佑出入平安而集资创建的关帝庙,庙在明清两代还供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佛教神像。 三山岛 三山岛时可以看到“十二生肖”的景点,上了三山岛(25元/人)之后,沿着农家小路,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山间小道,然后就到了板壁峰,这是三山岛的重要经典之一,其实就是一块石头,据说是吴中第一奇峰。沿着小路继续前进,看到一块刚刚开发的平地,从此望下去可以看到太湖,农家,小群岛,与城市的景观真是迥然不同。 此外,三山岛景点还有一线天三狮身人面石,姐妹桥,从山路上下来还能看到座娘娘庙。 三山岛是一个四周环太湖的岛屿,岛上景色相对于其他地方只能算一般,但由于四周环岛交通不是十分便利,所以岛上的人不是很多,有山有水所以有时间到这里来度假也挺不错的。
3. 林屋洞景区最佳旅游季节是几月份
林屋洞的母体是石灰纪的石灰岩,它的形成时间距今约3亿年左右。而林屋洞的洞龄至少也有2.5亿年了,并且至今还在发展之中,所以它是研究太湖流域地质科学的重要活材料。
4. 山洞的一年四季温度
天然的山洞或地洞都是恒温的,夏天的时候感觉是凉的,冬天的时候感觉是暖的.
因为是恒温,因此天然洞里的气温基本常年保持在摄氏15-20度左右,因为石头是可以保温散热的,所以有条件的地方的人们喜欢使用石快建造房子,就有冬暖夏凉的作用.至于干湿度就与地形有关,一般上是山洞比较干燥,除非有泉水水脉经过,而地洞则大多机会与地下水系接触,所以比较潮湿.如果北方自己挖出的泥质地窖就比较干燥,而南方挖出的泥质地洞都容易遇到地下水系,所以南方人不挖地洞保存粮食等用途.
海拔的高低对于洞穴的温度一般都变化不大,只是寒冷地方洞穴比与温暖地方洞穴稍微温度低一些而已.
5. 林屋洞开放时间
太湖
所在地区 江苏
面积 2425.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3.34米,平均深度米
容积 51.5亿立方立米
成因类型 古泻湖
生态特征 太湖富营养化明显,磷、氮营养过剩,80年代未主要污染物总磷、总氮属严重超标,局部汞化物和COD含量超标;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高水温达38.0℃,最低水温0℃,水温年变幅介于29.5—38.0℃之间,历年平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温高1.3℃且二者月平均值年过程相应、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8月份和1月份,历年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太湖现有鱼类106种,隶属15目24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有54种,占太湖鱼
形态描述 太湖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从湖底地形可见湖盆的地势是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形态呈浅碟形,湖中现有51个岛屿,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太湖平均高程海拔1.1米,南北长68.5km,东西平均宽34km、湖岸线总长405km,平均水深1.89米,最大水深3米,总蓄水量47.6亿立方米,总面积36500平方公里;底质为泥沙;主要水系有东西苕溪、荆溪、黄浦江和江南运河五大水系,较大的河道有140余条,入湖有70余个,以上游入湖为主,多发源西部,主要有东苕溪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 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吴县洞庭东山和西山、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km2,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国土面积创造着约占全国1/8的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太湖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来的吴县市,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吴中区无疑是天堂里的天堂。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县”。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县占3/4,湖中72峰,吴县市拥有58峰,国务院规划的13个太湖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 ,角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县市境内,景区内有石公山,林屋洞,启园, 天池山等著名景点,秀山丽水,举目入画。
吴县市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89处,其中省级24处,国家级1 处。有三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司徒庙“清”,“奇”,“古”,“怪”四株古柏,保圣寺的唐塑绝艺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罗汉等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吴县,是旅游者的购物天堂,既有枇杷,杨梅,橘子,梅子,银鱼,白虾, 梅鲫鱼,莼菜,大闸蟹,碧螺春等土特产品,又有苏绣,革丝,雕刻,澄泥砚等 吴文化化工艺品,物产丰富,工艺独特。
怀抱苏州古城的吴县市,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京杭大运河综观南北,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于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紧靠相连,再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吴县市近年来建设了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大桥,东山、宾馆,光福机场等在内的一大批娱乐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了梅花节,金秋采桂游,四季鲜果游,水乡古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吃,住,行,娱, 购,游的配套服务体系。
太湖风光旖旎,吴中人慧景丽,这里是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
太湖县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合九铁路、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行车至合肥、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只需2小时。全县辖15个乡镇,56万人口,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他们成就斐然,声名远播,为家乡添光增色。如今,状元故里,教育昌盛,莘莘学子,遍及四海。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汉代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代修的佛图寺、唐代建的西风禅寺、清代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国家级佛教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狮子山二祖禅堂正在修建。当年刘伯承、邓小平在刘畈主持召开高干会议旧址胡氏新祠,极具瞻仰意义。赵河汤湾温泉,水温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吨,水质清澈,可饮可浴可医。位于全县中心腹地的花亭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10万亩水面碧波荡漾,气势磅礴。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叠嶂,果木葱笼,是旅游观光、疗养休闲的胜地。
太湖资源丰富,特产众多。这里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和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安徽省茶叶、板栗、柑桔重点生产县,“天华谷尖”茶为部优产品并获国家绿色食品标识,“方竹”粉丝、天华尖封缸酒是省名牌产品,电机、日用细瓷、水松纸、羊毛衫、板栗罐头、李杜茶干、辣红素等特色产品享誉全国,出口海外。境内有石英石、紫砂岩、瓷土、铁砂等20多种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县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