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职工游盘山风景区(参观六盘山)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2-12-30 10:41   点击:1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参观六盘山

六盘山纪念馆是免费参观的,是不需要报销的,所以不需要报销,一般有身份证持身份证进入就可以了,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讲解员给大家讲解,但是进入的时候要保持安静,注意持续听从讲解员的安排,用心听

2. 参观六盘山的目的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境内的六盘山上,于2005年9月18日落成,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五部分组成。海拔2832米,距固原市区50公里,距隆德县城14公里,“312”国道、“101”省道、银(川)平(凉)公路从山下通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为纪念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既长征胜利70周年而建的红色旅游景点。

 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的全面展示,反映党和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不怕牺牲、艰苦创业、振兴民族的崇高精神,尤其是突出了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的历史,突出了党在回族聚居区的早期活动,强化了毛泽东六盘山词的展示,填补了同类展馆相应题材的空白。展出面积2159平方米,展出图片413张,展出实物近300件,创作油画220平米,创作群雕1组、圆雕11尊,制作沙盘、幻影成像、介入式场景各1组,制作场景复原6组,多媒体展示9套。

红色纪念馆的历史意义在于:

纪念馆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大力拓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历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通过组织党员参观展厅,举办红色党课,开展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触摸历史、感受震撼、启迪思考,有效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广大党员无私奉献、干事创业的热情。经过不懈努力,已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打造成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体系完备的党性教育基地,成为了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永葆革命青春的加油站。

3. 参观六盘山长征纪念馆作文

宁夏海原县南华山,系六盘山余脉,位于海原县城南7.5公里处,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35公里,宽25公里,总面积42万亩;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马万山海拔2955米,仅仅次于贺兰山,名列宁夏第二。

4. 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感悟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可以坐景区大巴车上去,单程20元,往返40元 也可以从红军小道步行上去。

5. 参观六盘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背景是1930年末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电影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英国人乔治,带领60个孤儿踏上不平凡的征程。他们为了最终到达安全的蒙古沙漠,走过将近1000英里的险途,穿越了六盘山的终年冰封。在这过程中,他开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当乔治环游世界抵达上海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他从牛津大学毕业不久,目标是成为一个作家。

他年轻,鲁莽,渴望体验一下年轻冒险家的经历,就像现在在阿富汗或者伊拉克的一些人一样。

他急于知道自己从何开始,于是努力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记者。

6. 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心得体会

长征经过了几个省市?

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西藏)、甘肃、陕西,共11个省

经历了几年?

长征是从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共经历了二年和二个月

途中有什么故事?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三个: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第四个: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经过里几条河?几座山?

翻过的山有18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岷山、六盘山等。

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24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胡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