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董永七仙女景区(董永七仙女旅游)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10 10:30   点击:24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董永七仙女旅游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趁董永回礼时顺走了他的包裹。

黄梅戏《天仙配》的主人公七仙女和董永,是中老年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是民间忠贞爱情的代表人物。

七仙女的不恋荣华富贵,情愿与董永共度苦难,苦中作乐的情怀令人赞叹;董永的憨厚、老实、勤劳、善良,更受人怜爱。因此,最后的结局愈发凄惨令人心碎。

2. 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乡

据《孝感县志》记载,此碑建于清朝。人们看见此碑就知道置身于董永的故乡了。

董墓春云:出城关东南五公里有一董永湖,据说董永在这湖畔劳作过,县志载:“永殁,葬父墓侧,相传董家湖旧有裴巷,即其处也。”如今,董家湖附近汤家老屋北面有两座并立的古墓,左边墓前碑,高一百零四厘米,上刻有“汉孝子董公永先代墓”,右边墓碑,高二百零八厘米,上刻有“汉孝子董永公墓”,两碑同立于道光十六年十一月。相传这块墓地上春天常有云雾笼罩,因而有“董墓春云”之说。此墓建于明代,是古孝感八景之一。

3. 董永七仙女公园

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

数月后,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

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

扩展资料

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丹阳里的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稍长,下田劳动,赡养父亲,因家贫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时,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董永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之一,广为传颂。

董永民间故事最初只是汉代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历史却选择了董永作为社会孝观念宣传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在流传过程中董永故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渐渐由孝子故事演变为爱情故事。

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优美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主要价值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关这个故事传说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蕴涵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信息,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第二,该故事传说所颂扬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现实实践价值。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可谓家喻户晓,是中华民族广为流传的著名民间传说之一,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4. 董永七仙女节日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七夕一步一步成为古时女性表达自己的一个极具有性别意义的节日。除了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外,七夕节在民俗节日中的主要内容还是“乞巧”活动,一般都有祭拜牛、女二星的礼仪,如在星光下设供桌,祭品有瓜果、茶浆、面点等。乞巧的方法可以分作三类:一类是“求巧”。希望织女“与之巧”,纺织缝制时手目麻利,得心应手。一类是“卜巧”。《东京梦华录》中说,七夕乞巧时“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盒子内,若网圆正,谓之得巧”。以这些方法来卜问巧拙,显然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一类是“赛巧”。年轻女子在淡淡的月光下比赛穿针引线,比赛绣花,看谁心更灵手更巧,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节日娱乐活动。如柳挥《七夕穿针》“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二句

5. 董永七仙女故居

山东博兴。

董永传说在山东博兴董永故里及周边地区广为传颂。在博兴的董永传说是以“孝”为核心内容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卖身葬父”。东汉时期,青州府乐陵郡千乘县董家村董永,小时侯因母亲去世,父亲又患病卧床不起。为给父亲治病,导致家贫如洗。父亲病逝之后,虽然家徒四壁,但董永不愿让受尽苦难的父亲草草下葬,无奈之下,只好卖身葬父。其孝举感天动地,成了名垂青史的二十四孝之一。

6. 董永公园七仙女图片

记得初次遇见的时候应该是小姐或者姑娘之类的,后来两人结婚之后董永便称呼七仙女为娘子,娘子是古代丈夫对自己妻子的称呼。也有称呼自己妻子为夫人的,而再外人面前则是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或者是贱内或者是拙荆,而妻子则称丈夫为外子。

7. 董永七仙女相遇的地方

黄梅戏七仙女初次抢了董永的锄头

  只是一时兴起,七仙女紫儿陪着几位姐姐一起下凡玩耍,却不曾想到,在户外的山间田野里,她不过是好奇拿起了一把锄头,却不想会就此对一个男人一见倾心,甘愿放弃仙界公主的身份,化作农妇在人间过着清贫苦寒的生活。没有美丽的大红嫁衣,没有华丽的马车相迎,亦没有父母家人作为见证。七仙女和董永就以槐树为媒,以土地公公作为主婚人,在树下结为夫妇,订下终身。也是因为他们俩的爱情传说,千百年来,无数痴情男女在老槐树下见证自己的爱情,将红绳系在槐树之上,希望自己的爱情能长长久久。

8. 董永和七仙女相会的地方

传说汉朝的时候,淮南地方住着一户贫苦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董永。董家靠租种地主傅员外家两亩薄地维持生活,父子二人早出晚归,辛辛苦苦,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除了交租,还可以勉强糊口。不料这一年老天大旱,秋后颗粒无收,地主催租逼得紧,老汉一急之下病倒了。董永是个孝子,他想方设法给老爹爹四处买药,可是当他提着草药回到家中时,老父亲已经咽了气。董水心中悲痛万分,眼下手中分文皆无,拿什么去给父亲买棺木呢?他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就是卖身葬父。于是请人去跟傅员外说,只要帮助埋葬了老父,愿在傅家做三年苦工。傅员外知道董永身强力壮,正好趁此机会找个好长工,便答应了董永的要求,立下了卖身的契约。

  董永埋葬了父亲,三日之后便到傅员外家上工。一路上,他心头痛苦,愁眉紧锁,不住地长吁短叹。走着走着,见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有个土地庙,便想在这里坐下来,歇歇脚。

  董永刚要坐下,就见有个衣着朴素、容貌美丽的姑娘朝老槐树走来了,站在他的身旁。

  董永有些局促不安。沉默了一会儿,姑娘首先开口道:“这位大哥到何处去?”

  “去那傅员外家做苦工。”

  “看大哥老实忠厚,为何到傅家做苦工?”

  “我乃贫苦之人,老父故去,无力埋葬,是那傅员外借钱与我,葬了父亲。今去卖身抵债,要做三年苦工啊!”董永说完,叹了一口气。

  “大哥真是苦命之人,比小妹我还要苦呢!”姑娘说着,流下了眼泪。

  “大姐为何而悲伤?”董永问。

  “母亲去世,爹爹娶了后妻。继母欲将我卖给商人为妾,我逃了出来,故而悲伤。”

  “我二人都是苦命之人啊!”董永叹息道。

  “小女子已无家可归,不知大哥可肯收留,结为百年之好?”

  “大姐差了。”董永忙说,“你我素不相识,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

  “大哥何必固执?若嫌无媒,就请这老槐树做媒,请土地爷主婚,如何?”

  “老槐树如何能做媒?土地爷如何能主婚?”董永不解地问。

  “你可问老槐树三声:你愿意为七姐和董永做媒吗?老槐树如果答应三声,就是愿意。问过老槐树,再去问土地爷。”

  于是董永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老槐树,你可愿意为我们做媒吗?”

  老槐树突然开口说:“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愿意,愿意!”

  董永一连问了三遍,老槐树回答了三遍。

  董永又去问土地:“土地爷,你可愿意为我们主婚吗

9. 游董永七仙女文化园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讲述了背着王母娘娘偷偷下凡间的七仙女,与凡间放牛娃董永之间的爱情故事,不想被王母娘娘发现后大怒,责令天将抓七仙女回天庭受罚。

董永发觉后,想要去追,苦于是凡人无法腾云,此时,家中老牛献出牛角,董永挑着一双儿女踩着牛角去追赶七仙女。

王母娘娘在天庭看得明白,从头上拨下一支簪子往下一投,顿时一条大河拦住了董永的去路。

从此,董永与七仙女便隔河相望,每年的七月初七,成群的喜鹊飞来搭起一座桥,二人才能相会。

这便是如今七夕节的来历。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具有神话色彩,反映了人们勇于冲破封建束缚,追求幸福美好的爱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