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九华山风景区天台顶真如庵(九华山最高处是天台吗)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2-12-24 18:13   点击:1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九华山最高处是天台吗

天台禅寺位于太湖山主峰的半山坡上,由天龙关、龙王殿、大雄宝殿组成。

龙王殿内有一股清泉终年从石龙嘴中涌出,清澈甘甜,故称“龙泉”。

大雄宝殿内由巨大的天然“倒心石”组成,更为奇观的是“倒心石”右侧有一株碗口大的灵芝。

这曾是无用贤宽禅师修炼休息处。整座山上的灵气都集中在这里,故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

天台禅寺四面环山,前有溪水淙淙有声,后有山林郁郁葱葱,环境十分幽静。

接引庵与太湖禅寺隔山相应,为含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西边有“双泉”,泉水日取不竭,庵前有一古树,高13.5米,枝叶舒展,优雅别致。

太湖山佛寺集中,布局合理,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它们组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庙宇群,其建筑风格类似九华山,故又称为江北“小九华”。

2. 九华山上天台

九华山索道

安徽省景点

九华山索道,即九华山天台索道,地处九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闵园、天台景区,下站设于大觉寺北150米的洼地上,上站设于木鱼峰南侧20米山坳中,纵跨闵园、天台两大核心景区。始建于1993年,改建于2012年,选用进口单向循环脱挂式吊箱式索道,索道线路全长1244.31米,高差469.5米,每车厢限座8人,每小时最大运量可达2000人。

3. 九华山 天台寺

九华山天台寺和肉身宝殿是在一起的。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1306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

天台寺横卧于天台、玉屏峰间的凹地上,坐北朝南,块石木结构,硬山顶,是一座3层走马通楼的民居式殿宇。是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汉地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4. 九华山天台寺院

九华山山顶的天台寺能买东西。

天台景区是九华山旅游区的景点,其中天台峰是九华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登上天台,可观到九华全景。九华山天台寺,即地藏寺,又名地藏禅林,位于安徽省九华山天台峰顶,为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院,素有到九华山"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天台寺为全国重点寺院,全国首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和谐寺观教堂"。相传唐时新罗僧地藏等在此禅修,留有"金仙洞"遗迹,寺院周边石壁上存有历代名人朝山时留下的摩崖石刻。

如今的天台寺,前后供三进殿宇,地藏殿、大雄殿、万佛楼等,殿宇的底部架空,下面有蓄水井。在天台寺周边,有块岩石上有一凹下的巨大脚印,传说为地藏菩萨的足迹,这里有路可以到捧日亭,亭子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亭内有石雕佛像、神台,前设石凿香炉。

5. 九华山最高的寺庙天台

地藏菩萨像共200个台阶。

1、像体总观瞻高度139米,为世界第一高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是九华山国际性佛教道场的标志性景观。

2、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坐落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九华山风景区下的柯村新区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内。柯村新区为九华山管理机构处所在地,是九华山旅游路线中新的交通枢纽,也是九华山风景区的北大门。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定位于此,有效充实了柯村景区的功能布局,带动柯村景区的旅游和相应经济发展,实现为改善九华街景区环境拥塞现状,而将有关管理管理机构由九华街下迁柯村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有利于依托柯村中心区的基础设施及各项配套服务设施。1995年开始筹建,由顶峰国际规划设计公司承担景区规划设计。

3、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像身高度84米,加上莲花座底盘高度99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之一。地藏菩萨为比丘相,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面向西北方,端庄慈祥,以示“昭示众生,国泰民安”。

6. 九华山 天台

九华山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位于池州市青阳县,海拔高度1325米,略低于十王峰,因天台是教徒朝拜地藏“圣迹”之所在,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的主峰,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古名天台寺,著名景点有十王峰,蜡烛峰,天台峰,一线天,大鹏听经石,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以下为前往乘车方法:

到达九华山后直接乘坐黄颜色的公交车;乘坐公交车到九华街,然后从九华街上面的车站坐车到凤凰松索道站;到达拜经台后,从拜经台往上走就到天台了九华山的顶峰。

7. 九华山 天台景区

天台寺——因坐落在海拔高度1325米峰顶的地藏寺,古名天台寺。来九华山的佛教徒大多到此朝拜,称之为'中天世界'。相传唐时新罗僧地藏在此禅居,留有“金仙洞”遗迹。宋代高僧宗杲《游九华山题天台高处》诗云:“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说明宋代已有寺宇。

明洪武元年(1368)居士阵履泰捐资,住持僧昭莲重建,遂为丛林。相传嘉靖年间寺僧玺玉居山护林,佛德高洁,享年110岁。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僧人尘尘子行脚至天台峰结茅而居,庵名“活埋庵”。

据乾隆《青阳县志》载:“尘尘子,名杜多,能诗工书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