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山西省马武山景区(甘肃省武山县旅游景点)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2-12-21 08:40   点击:70  编辑:樊艳   手机版

1. 甘肃省武山县旅游景点

兰州市水车博览园、兴隆山、中山桥、黄河风情线、五泉山、东方红广场、白塔山公园 酒泉市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阳关、鸣沙山、月牙泉、榆林窟、透明梦柯冰川 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悬壁长城、紫轩葡萄酒庄园 白银市景泰黄河石林、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天水市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甘谷大象山、武山水帘洞、大地湾、秦安文庙、小陇山 武威市武威雷台、武威文庙、白塔寺 张掖市大佛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马蹄寺、丹霞地貌 平凉市崆峒山、云崖寺、紫荆山、大云寺、王母宫. 庆阳市周祖陵、庆阳华池南梁纪念馆 定西市贵清山、遮阳山、通渭温泉度假区、陇西李氏龙宫 陇南市万象洞、官鹅沟、西狭颂、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文县天池 临夏州 黄河三峡、炳灵寺、和政松鸣岩景区、康乐莲花森林公园 甘南州临潭冶力关风景区、迭部腊子口风景区

2. 甘肃省武山县旅游景点大全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的麦积山石窟,麦积山大景区内还有仙人崖,石门,曲溪,麦积山温泉等景点,4A级景区有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甘谷大像山,武山水帘洞等。此外还有张家川的关山大草原,清水汤峪温泉,武山温泉等景点。

3. 甘肃武山景区

1、宋河生态农庄

位于梅川镇吕四房村宋河垸,是由梅川镇吕四房村回乡创业青年宋恒兵投资兴建。该项目2010年8月开始筹建,计划投资3000万元,分三至五年实施,占地面积700亩,建成集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休闲娱乐、餐饮会议于一体的农业经济生态农庄。该项目采取当地农民实……

2.武穴仙姑山 AAA

  仙姑山位于武穴市城西5公里处,1997年被黄冈市批准为旅游区,占地面积为3.3平方公里,全区分为寺庙区、水上娱乐区、休闲度假区、军旅野趣区、名人遗址区、服务区六大游览区,相传为何、陈、许三女子入山-处。居氏家族墓据说,辛亥革命的元老、国民党政府-长居正先生曾请……

3.横岗山 AAA

  横岗山为大别山南端一峰,位于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重峦叠嶂,宛如龙卧其巅,故名“横岗”,最高峰815米,素有鄂东屏嶂之称。1988年经省民宗局批准,正式开放佛寺活动。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成立“横岗山森林公园”,成为毗邻省、县(市)宗教活动和旅游观光的名山胜地,……

4.希尔寨生态农庄 AAA

  希尔寨生态农庄位于武穴市梅川镇,农庄占地总面积12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80余亩。农庄融自然风光、花卉园林、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于一体,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及周边佛教圣地,名胜古迹,成为鄂东乡村旅游度假一颗璀璨的新星。农庄山地面积近800余亩,向阳南坡种植了十余种……

5.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古名青林湖。《尚书》载:“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西南流,水积为湖。”湖西有青林山,故谓之青林湖。这在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是有记载的。武山湖是因为武山得名,又叫午山湖。穴在《尔雅》里是水道的意思,而《元和郡国志》和《尚书》(禹贡里武穴被称为东陵,因为黄冈旧称……

6.水府寺

  水府古寺建于东晋末年,原址在太白湖西庙儿咀上。其寺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几迁几废,记载资料残存。现仅存洮绪卅提重伸长寺序一篇,序中云:太白湖滨水府古刹者,东晋城宋公飞仙来梅驻锡之始地也,飞仙去后,乡人修以祀之,盖二千余年。旧址残垣中,发现元朝皇庆年间断碑一块,碑……

7.武穴市博物馆

  武穴市博物馆位于素有“鄂东门户”、“吴头楚尾”之称的武穴市玉湖路中段,占地约6亩。有一座集办公、陈列展览、文物库房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有展厅五间,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设有办公室、……

8.郑公塔

  郑公塔原名椿山塔,位于郑公塔镇东约300米的太白湖滨。号称鄂东第一塔。1985年被湖北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石基砖身,高19.74米,七层八角密檐式,用10余种型号的砖和9种型号的瓦筑成。底层周长18.5米,墙厚1.05米,高3米,对角内空3.8米,成锥……

9.双善洞

  位于武穴市田家镇山上村笠儿垴西侧。隔江与半壁山相望,相传石时有一对仙男仙女常出入此洞,专施善福于人间,故名。洞门高2米,宽约1.5米,上方刻隶书“双善沿”字样,门外石辟8处刻有诗文,明朝名士吴国伦作有《游阳城洞记》,记叙其景,此洞分三洞十八重之多,层层相连,洞……

10.怡湖山庄

  怡湖山庄位于武穴市余川镇,农庄占地总面积8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100余亩。新修红色旅游路直达山庄;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及周边佛教圣地,名胜古迹。这里地理环境优越,背靠荆山,面朝开阔谷地平原,左连荆竹水库;依托的资源丰富,有山清、林葱、水秀、花艳、竹翠等纯天然资……

4. 武山风景名胜区旅游

花果山水帘洞,坐落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王坪村曹家寺,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远近闻名的佛道教洞窟。洞窟开凿在长约1公里、高30多米的山崖上,山上有桃树、杏树,每到春季,野花满山,姹紫嫣红,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花香。一到雨季,洞窟前珠帘垂挂,薄如绢帛,故名“花果山峡水帘洞”、“达摩洞”(或献花洞)。两洞各深5米,高约4米,宽约10米。洞内现遗存有两口铁钟,上面铸文:“清水县漆马营川有花果山水帘洞一处,达摩洞一处,主持僧人大和尚然服。康熙三十一年吉日造。”另遗有一台钟磬,镌刻“然服和尚”。

 

  根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有关文史资料记载,花果山水帘洞,始凿于唐代。水帘洞、达摩洞内壁遗存的飞天壁画,俊秀飘逸,绚丽多彩,酷似唐代的壁画艺术风格。根据洞内两口铁钟所铸文字记载,洞窟佛事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然服和尚主持。经过千百年时光,洞内的壁画和塑像在战争和文革中屡遭浩劫,已荡然无存。如今这里经2003年至2008年间当地群众两次维修,在水帘洞、达摩洞前增加了一座观音殿,还修建洞庭山门一座。每年正月初十举行传统庙会和三月三的桃花会,届时附近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烧香拜佛,祈求幸福安康。

5. 武山县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瑞昌市博物馆

瑞昌市博物馆位于市区人民公园北面。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绿草茵茵,花木葱葱,环境十分优雅,是瑞昌市区一处参观游览的理想场所。

馆内建筑绿瓦白墙,飞檐翘角。主体建筑——陈列大楼,重檐歇山顶廊房式,系仿古建筑,气势宏伟,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古朴实用,与办公用房遥相呼应,形成一座完美的院落构式。

瑞昌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一所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在全省名列前茅。1997年被命名为瑞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现有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部分属国家一、二级文物,分石、陶、瓷、铜、木器等类。瓷器是该馆大宗藏品。种类包括越窑、长沙窑、洪州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白舍窑等。

目前,馆内开设的陈列展览有《瑞昌历史文物陈列》、《铜岭铜矿遗址陈列》、《爱我家乡,建设瑞昌图片展》。几年来,该馆先后举办了《孔繁森事迹图片展》、《汉代金缕玉衣展》、《中国海洋珍奇生物展》等临时展览,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大大增长了人们的社会科学知识,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也使广大观众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瑞昌历史文物陈列》展出了瑞昌地区出土的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类文物,通过大量地实物资料反映了古代瑞昌的经济文化面貌,生产力发展水平,展出的展品中大多系从该馆藏品中挑选出来的文物精品,如春秋青铜盂形鼎、唐代青瓷碗、青铜塔顶盖盒、青铜如意柄行灯、宁代磁州窑水藻莲纹海瓶、七星十二宫仙人乘槎境、元代八思巴文镜等。

《铜岭铜矿遗址陈列》再现了瑞昌地区3000年前的青铜采冶生产技艺。介绍了铜岭铜矿遗址发现、发掘情况及科研成果。所展出的文物多数属国内考古中首次发现,具有重大考古、科研价值。铜岭铜矿遗址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中年代最早、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一处大型铜矿遗址,距今3365年,大量的文化遗存和遗物为探讨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中国古代文明史、冶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遗址曾被评为199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5年,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我家乡,建设瑞昌图片展》介绍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瑞昌人民革命斗争史实和瑞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瑞昌各条战线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整个展览分四个部分,共展出图片135张。

青山风景区是一九九三年度通过专家评审,报请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森林公园于一九九九年被省林业厅授于“文明森林公园”称号。

青山风景区地处赣北北部,位于瑞昌市中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5°6.31′~115°43.45′北纬29°23.6′ ~29°51.11′之间,风景区面积约为123平方公里,境内是幕阜山余脉,最高峰宇峰尖,海拔高程为921.3米,其它地形以低山为主。青山堪称庐山的姊妹山。

青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北缘,水平地带植被为中亚热带,绿阔叶林,以樟科,壳斗科为主,山茶科为副。海拔750米以上,为暖湿常缘与阔叶落叶林。加之人工造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环境植被分布主要有十个类型(人工杉木、松类、常绿落叶、阔叶类、毛竹、杂竹、经济林、药用林、源生杉林、浆果类灌丛和薪炭林)原始森林中植被较为丰富茂盛,种类繁多达500种以上,土壤为丘陵红壤类型。

气候富有山区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5℃,日照1890小时,日照率为43%,年降水1400mm,降水日为146.6天,常年主导风为西南风,东北风次之,一年内超过8级大风的天数为1.3天,无霜期为251天。

青山风景区由森林公园、水上乐园、溶洞群三部分组成,相互联接、相互依托,自然形成风景游览区。

1、青山由“秦山”演化而来,相传秦始皇平六国,南巡时登此山,封以皇姓为“秦山”。苏轼游青山时写下了“吴楚插高峰、羊肠曲经通。风光收半壁,无水不潜龙”的赞句。青山有数不清传说和景点,登上宇峰尖,可见大峰、中峰、小峰、犹如踏云驾雾,远眺长江船帆点点、九江海市琼楼、庐山云雾茫茫,近看云海晨雾,尽收眼底。山峦叠翠、林海茂密。响鼓墩、跑车埂,风车口,伴刀涧是古代农民军战场;飞牲咀、蜡烛峰、桃花尖,大船小船,万丈崖等奇峰险景,美不胜收;七里港另有一番风趣,该港壁陡谷狭,上游水急流畅,水流中港无影无踪,故名“水钻沙”。

2、青山原始植被良好,原始森林有名树红豆杉、银杏、青檀和宝华玉兰。古树繁多,其中有3000年细叶槠树,400年黄连树,630年槐树和100年枫树。

3、青山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有金钱豹、豺、獐、鹿、狐、兔、锦雉、山鸡、穿山甲、野猪及各种蛇类和鸟类。近年发展了各种植业,有云雾茶、猕猴桃、香菇、板栗、竹笋、高山逆时令蔬菜。

4、青山有上、中、下三庙等古刹,经声悦耳,香火燎烧,善男信女烧香拜道者众多,其中中庙(太清宫)由原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谢宗信先生引资兴建,并兼任主持,在此隐住。七子坟、将军墓、红军后方医院及赣北苏维埃革命政权等古迹遗址,游人不绝。

5、青山森林公园南山下,有千亩的中型水库,碧波荡漾。岸边石芽一片,真是山明水秀,七姓垅村寨炊烟冉起,翠山碧水,构成山、水、村迷茫一片,是建渡假村和供游人垂钓、划船、游泳、赛舟等水上游乐极佳之处。

6、青山风景区内地下溶洞资源非常丰富,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距水上乐园500米的万佛洞连涌四洞,全长共1万多米,自然形成溶洞群。

瑞昌峨眉溶洞群

一九八七年春,南京的三位学者对瑞昌西南部的峨嵋洞穴群进行考察后惊叹:“此乃江南第一洞!”

峨嵋洞穴群含大小溶洞二十二个,既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这些洞穴惊、险、奇、幽,美不胜收。步入这些变幻莫测、幽暗迷离的地下溶洞时,种种神奇的幻想便会油然而生:或似遨游于吴承恩的天宫水府,或似徘徊于但丁的鬼牢炼狱,或飘逸、或悚然,不免引出人生许多深沉的感叹。峨嵋洞穴群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万佛洞、老社洞和下畈洞。

相传曾有万尊石佛万佛洞又名“好汉洞”。顾名思义,能进入此洞才为好汉。洞中怪石嶙恂,崖悬壁峭,佳景常在最险处。洞内水气迷漫,景随水变,水转景异,有时景致隐隐约约,寓美于朦胧之中。距洞口不远有一高约五米的石笋立于悬崖之巅下有一飞瀑,珠帘垂落,碑玉四溅,白塔若隐若现,水声如雷轰鸣,似钟声悠远。两壁悬岩陡立,中间潭清不见底,令人不敢涉足。这一景被称作“白塔飞瀑”。再往里走,有一名曰“幻变宫”的景观,只见一簇簇乳石伸向水面,左看如大象吸水,右观似群龙戏珠,仰视群魔乱舞,俯瞰似百花盛开。加上洞里水气迷蒙,更显文化莫测,幻影重重,犹如置身幻觉世界。与此气氛不同的“广寒宫”,空旷的穹顶钟乳倒悬,就象一盏盏宫灯悬挂在美丽如画的宫顶。如果射去灯光,那丝丝幽暗的反光,隐隐约约地照见月下“嫦娥”,如幽如怨,哀哀戚戚,好一幅清冷凄凉的仙境!此外,“榕树映月”、“渔舟唱晚”、“飞龙过江”、“红旗漫卷”等景观各具情趣。出口处有一书室,其侧瀑高几十米,瀑声喧哗,两岸基苔斑驳,绿树成荫。夕阳西下,站在洞口纵目远眺,落霞如金,青山如黛,横港水库上空云蒸霞蔚;寨内炊烟缭绕,村前竹伐片片,村里鸡鸣犬吠,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老社洞在万佛洞东面,与万佛洞相比较,此洞显得温温平和,毫无骇人之处。老社洞有蛇狮、银丝两个洞口和四个大厅。厅内堆积物丰富,组成姿态万千的各种图案。洞中流水潺潺、石水相叠。第二个大厅的洞壁上,有一小洞穴,裂隙中有水流渗出,水洁流莹,沉淀出晶光铮亮的钟形乳石,附着于色彩斑斑的洞壁上,滴水声犹如洪钟响起,人称“峨嵋晚钟”。第二个大厅还有一处“孩童乐园”,又名“狮驼海豹”,酷似海豹的两块石头迭在一起,下狮上豹,令人兴味盎然。第三大厅有两个分洞,呈三角形,内有滴水流出,在上部形成圆盾状钟乳石,缘有锥状乳石下垂,泻脱形成一座“莲台”。“莲台”上有两根石笋,如同一两个圣僧面壁静思,人们称之为“莲台圣僧”。

值得一提的还有乌石街南面的王乔洞。据著名的仙书《搜神记》记载:东汉王乔曾在此洞经两位下棋的仙人指点而得成仙之道,当他功成名就再来这里访仙时,仙人已去,空留棋盘桌凳。王乔失望而去。失落一双鞋于此,化为石狮。洞内石狮、石桌、石凳一应俱在。洞中还有石佛、观音大士等衬景活生生恰似神仙洞,常有百姓入内焚香,顶礼膜拜。

瑞昌赤湖风景区

赤湖,位于瑞昌市东北角,面积7.5万亩,湖底高度12.5米,最高水位18.5米,一般水位落差5米左右,湖内水草茂密。覆盖率达95%,是一般优良的营养型湖泊。四面八方的几十处泉水和五湖两港之水汇集于此。形似一只西飞的巨蝶,湖水碧绿清澈,湖中有丰富的鱼类,湖面鸟类繁多。是赣北有名的水产宝库之一。

赤湖不但是个水产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传说迷人的风景区。传说很就以前,临近长江的武山长得很高,超过了庐山。武山神得罪了秦始皇,以至于始皇移山填海时,一口气把武山抽打了九十九鞭,将这里的许多奇峰峻岭移往庐山。武山脚下形成了一片平湖。后来西汉赤松子在此羽化登仙,因此得名“赤湖”。只有因秦始皇鞭力不够而弃之湖中的三座山峰,即悉天见到的立于湖中的大山、中山、小山。大山宛如一头凶猛的雄师,昂首摆尾;中山犹如罗汉,山上怪石嶙峋,草木不生。崖下石空水急,风吹浪打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小山上矗立一块仰天巨石。传说赤松子就在这里垂钓。湖中心还有一处叫青竹垠的地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林,传说有个贪心的渔人在此捕鱼,发现这方湖水干涸。下面霞光四射。露出无数宝物,他点蒿取宝,没料到蒿落之处洞合水涌,蒿拔不出,竟长出一片竹林来……。

6. 甘肃省武山县旅游景点介绍

武山禅殿寺不要门票,但是进入武功山风景区是要门票的。

武功山风景区门票:成人门票70元/人次 , 学生票50元/人次 ,半价票35元/人次。

1.2米-1.5米的儿童门票半票 

60岁-64岁老人家门票半票 

1.2米以下儿童免门票 

65岁以上老年人免门票 

景区保险2元/人(散客自愿购买,团队必须购买)

7. 甘肃省武山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天水主要旅游景点:玉泉观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 ·大象山大佛·甘肃天水石门山 ·仙人崖 ·伏羲庙 ·甘肃天水水帘洞 ·南廓寺 ·千佛洞 ·甘谷大象山 ·曲溪 ·拉稍寺 ·天水师范学院·大地湾遗址 ·麦草沟 ·拉稍寺石窟 ·水帘洞石窟群 ·卦台山 ·显圣池 ·李广墓 麦积山 石窟位于天水东南部,因该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间有栈道相连,攀援而上可达山顶。   麦积山石窟塑像的大小与真人相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低眉含嫣,有的俊俏活泼,形态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塑像馆”。在天水附近的武山尚有拉梢寺石窟,位于绝壁上的浮雕大佛高约六十公尺,远观尤觉雄伟。   麦积山洞窟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各洞窟。   羲皇故里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载人首蛇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即出生于天水,故天水又称为“羲皇故里”、“龙的故乡”。伏羲,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伏羲诞辰日和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天水便举办规模盛大的祭典仪式,1995年起 ,又扩大办成了天水伏羲文化节。   现存的伏羲庙,又名太昊宫,在市区西关,当地称作人宗庙,其建筑肃穆古朴,巍峨壮观,是海内外华人寻祖追宗的圣地。   麦积山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北道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是中国四大名石窟之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冈、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玉泉观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北, 因山上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在甘肃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重建。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传为元代陆、马二真人羽化处。三清殿梁上墨书题记“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径深幽。春来杂花丛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芦、梁、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内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草书四帖,上书五言绝句四首,笔法苍劲圆浑,质朴豪放,观者无不为之而赞叹。每年旧历正月初九,是玉泉观庙会,当地人称为“朝观”,时值春早人闲,热闹非凡,组成一幅喜气洋洋的风情民图。玉泉观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   2006年05月25日,玉泉观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伏羲庙   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   大像山石窟   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境内距县城五华里处。那里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 ,旧名文旗,现名大象山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象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 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2001年该石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距离火车站有8公里。在车站有直达甘谷的汽车,也可乘火车直接从甘谷车站下车。   卦台山气势宏伟,环境壮观。卦台山山体如一龙马之态雄卧于景色秀丽的三阳川西首,集一川风脉于山岭,画卦台远视如一古老城堡。“文革”期间,这里的殿宇钟鼓楼等古建筑大部分被拆除。改革开放后,被破坏殿宇修复如旧,使卦台山恢复了历史的原貌。卦台山和山右渭峡中的“渭水秋声”同为秦州十景之一。   卦台山传有风胜龙石,洗脚真迹,龙马仙洞,卦台旧痕,九龙朝卦,姜维古城等八景之说。其中最为神奇当推“龙马仙洞”了,传说伏羲在卦台山创画八卦时刻,山右渭峡峭壁中突然有一洞窟訇然窍开,飞腾出一只身着花斑、两翼振动的龙马,便启迪伏羲触发灵感,创画出太极八卦图,易经学者张渊量来这里后写诗句赞曰:“卦台山上文明启,龙马洞中万象生。”   仙人崖   仙人崖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于南北朝,据今近一千六百年。宋代称“华严寺”, 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区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组成,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下,知名景点有“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等,其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丽,景景相连,犹如仙境。其中位于朱家后川的净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净土宗寺院。现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   仙人崖景区自然风景秀丽,山巍、水秀、崖峻、林密;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宇、庙观、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凹凸飞崖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泥塑雕像,遗憾的是多被损毁,遗存较少。据一九五三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兴建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   仙人崖景区主要由石莲谷、仙人崖、罗汉沟、净土寺、瀑布崖、翠英山和哭祷峡等景点组成。   仙人崖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三崖即东崖、西崖和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即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   在这一景点中最宏伟壮观的是由“五峰”和罗汉沟群峰共同构成的“十八罗汉朝玉帝”的景象。其景象的具体构成为:东、西峰和玉皇峰三峰参列,玉皇峰处于正中;宝盖峰和献珠峰与三峰比列,宛若仙童侍立;另有罗汉沟的群峰似具若揖若拜之势,故有“十八罗汉朝玉帝”之美称。在这里现保存有北朝、宋、明、清等朝代的塑像一百九十七尊,壁画八十七平方米,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5尊。以及明清两代建造殿宇二十七座五十四间,多数建于天然岩庵下和巉岩奇峰颠。   仙人崖三崖中,以西崖面积和佛殿数量为最,14座殿宇内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艺术价值极高。   仙人崖地势险要,群峰峦嶂,岩石万仞,松桧成林,鸟语花香。以石岩洞、献珠峰、南天门、宝盖山千佛崖最为典型,奇山、秀水、绿树、野花相映,涉足其间,确有身临仙境之感。珠山与宝盖山之间有一孤峰,望之如塔,峰上有燃灯阁,内有明代塑像燃灯佛。相传这有天然仙灯,深夜有灯火自崖石飞出,故以“仙人送灯”的美称列入秦州八景之中。

8. 武山县旅游景点大全

主要景点

水帘洞石窟

坐落在洛门镇城北约7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石窟寺院。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水帘洞石窟群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包括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濒于渭水,群峰高耸,沿曲径入幽林,峰回路转。水帘洞在石壁上,为拱形自然洞窟。木构遮檐最为珍贵。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 水帘洞在试斧山东侧的峭石壁上,是一个约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因雨季山顶飞流直下如水帘,因有此名。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泉等殿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 石窟群始建於北周,经五代、宋.元增建重修。石窟群共有七寺(显圣寺、拉梢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千佛寺)五台(莲花台、清静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十二处人文古迹,分五组散布於方圆数公里以内,与「雄奇险秀幽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包括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

拉梢寺大佛

濒于渭水,群峰高耸,沿曲径入幽林,峰回路转。水帘洞在石壁上,为拱形自然洞窟。长约50米,高30米,深20米,洞内水锈青苔,红绿斑驳,乱石穿孔。雨季山顶飞流直下如水帘,因有此名。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原有菩萨殿、老君阁、四圣宫等殿阁。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虽经重修却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现存北魏壁画约30平方米,绘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现残存壁画绘千佛、说法图、飞天、供养人及牛车,具北周风格,画面着色瑰丽,残存造像,圆润丰满,神态各异。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 水帘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成为陇右古文化明珠和风景胜地。其中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三处古迹保存较好,而水帘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石窟群。

相关报道

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省洛门镇北6公里处,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天水洞五部分,是陇南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 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现存历代造像90余尊,壁画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古建筑18座。窟群创建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该洞除保 千佛洞 存有大量的壁画、塑像外,还有近代修建的丘祖宫、真林宫、福禄神、老君殿等殿宇及神像。 千佛洞在水帘洞西北约半公里处,面积约500平方米。又因摩崖原塑7佛,故又称七佛沟。上部崖面的高塑佛像,庄严肃穆,风格古朴,为国内早期造像,与炳灵寺169号窟西秦造像风格相同。下部崖面多为浮雕,其间百余尊佛塑,独具北周造型特点,少数具西魏遗风。 拉捎寺,亦称大佛崖,在水帘洞东北侧。其造像为北周、唐、元时期作品。在高约60米的崖壁上石胎泥塑一坐佛二菩萨。佛高(含佛座)42.3米,比麦积山东崖大佛高一倍 ,为国内石窟之最。显圣池位于水帘洞东南侧,为一天然崖窟,洞中有池常年滴水叮咚,有"滴珠鸣琴"之称。其中佛像多系唐时所造,仅留残迹。 天书洞,与水帘洞隔涧相望,与拉捎寺以沟为邻,离地面数丈,修有栈道可达。其洞系高2米、宽4米、深3米的平面长方形平顶窟。洞内坛上置明代制作的三佛二弟子,医书一部,即传说中的"天书",洞由此得名。

折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