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傣族园旅游风景区
还可以,曼谷傣族园里面有个泼水广场,每天会举办两场泼水活动,建议去参加泼水的小伙伴准备好换洗的衣服和盆,不要想着到里面买一个盆,里面的盆是非常的贵,一个小盆租30元,押金20元, 如果说你有钱不在乎这点钱的话,那无所谓,里面也都是一些当地居民,不过已经被开发的变成商业话了,当地特色风情逐渐减少,而且里(交通)面也没什么玩的,就相当于花钱去人家村里转一圈出来了,而且一进大门就会引导你坐观光车,个人建议如果说你体力比较好可以不做,里面走走玩玩也不会占用太长时间。
2. 傣族园在哪里
西双版纳只有一个傣族园,在橄榄坝 ,其他的景点都是穿着傣装的工作人员和表演人员,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园景点才是真正的傣族园,景点是在傣族寨子里面,这里有真正的傣族姑娘100多人,不管是什么活动傣族姑娘都是特别的多 , 还是挺不错的 。
3. 傣族园旅游风景区图片
傣族园住宿需要门票。如果有门票可以优惠10元。
4. 傣族园旅游风景区门票
这是云南一些旅游景点门票石林是140元,民族村是70元,大理的游船124元,三塔是121元,天龙八部是60元,蝴蝶泉30元,丽江的门票:古维是80元,进山费80元,索道云杉坪80元,大索道是162元,香格里拉:虎跳峡50元,普达措一线190元,纳帕海60元,松占林寺80元,泸沽湖:进山费是80元,划船25元,环保费30元,西双版纳,野象谷40元,植物园80元,森林公园50元,大概就是这么多,还有些景点你也会不能去旅游的。
如果没你需要的景点门票价格请咨询昆明青年旅行社 www.yts88.com 云南旅游景点门票价格齐全。石林风景名胜区:140元 世博园:100元 云南民族村:70元 云南省博物馆:10元 云南铁路博物馆:10元 云南民族博物馆:10 元 九乡风景区:90 元 [3] 西山森林公园:30元 金殿名胜区:20元 昆明动物园:10元 昆明动物园 10 元 大观公园 10 元 黑龙潭公园 10元 昆明植物园 8 元 海埂公园 8 元 昆明西山-海埂索道单程:40 元 轿子山风景名胜区:30元 昆明野生动物园:35元 大理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 宾川鸡足山风景区:60元 宾川鸡足山索道:50元 苍山景区门票:30元 大理三塔公园:121元 大理蝴蝶泉公园:32元 天龙八部影视城:60元 南诏风情岛:22元 大理苍山萦道:30元 崇圣寺景区:69 元 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群:25元 洱源地热国:100元 大理洱海公园:5 元 丽江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丽江古城维护费:80元 玉龙雪山进山费:80元 玉龙雪山大索道:162元 云杉坪索道:42元 牦牛坪索道:62元 东巴王国:35元 木府:35元 万古楼:15元 黑龙潭:30元 玉峰寺:25元 白沙壁画:30元 东巴博物馆:30元 玉柱擎天:25元 东巴神园:15元 玉水寨:50元 老君山:80元 束河古镇:60元 东巴谷:25元 泸沽湖景区:78元 摩梭家访:20元 观音峡:40元 虎跳峡:50元 香格里拉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190元 明永冰川:60元 白水台景区:30元 虎跳峡景区:50元 碧塔海景区:30元 松赞林寺:10元 属都湖:30元 碧融峡谷:20元 纳帕海:30元 东竹林寺:30元 飞来寺:10元 藏民家访:60元 梅里雪山:20元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勐伦植物园:60元 傣族园:50元 原始森林公园 :50元 野象谷景区:50元 热带花卉园:40元 勐泐园:30元 曼听公园:30元 野象谷索道 单程:40元,往返:60元 勐腊县望天树景区:35元 雨林谷:20元 勐海县景真八角亭:10元 勐海县勐景来:50元 勐海县打洛独树成林:10元 贝叶文化村:10元 腾冲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和顺侨乡:40元 瑞丽淘宝谷:50元 独树成林:5元 莫里热带雨林:15元 树包塔:5元 勐巴娜西珍奇园:15元 太保公园:10元 市博物馆:4元 热海:25元 火山公园:20元 北海湿地:25元 国殇墓园:10元 叠水河:15元
5. 傣族园一日游游玩攻略
傣族园游玩需要4小时左右。
傣族园称为中国第一自然生态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距州府景洪27公里。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
这里一年四季青翠嫩绿、竹林环绕、果木成林、香蕉、椰子、槟榔、菠萝密、芒果,给寨子洒下了一片片浓浓的绿荫。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阵阵热带花开的幽香随风送来,一片清幽恬静。 古色古香的佛塔,佛寺与旖旎风光相互掩映,形成了具有独特佛教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和园林景观。
傣族园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迎宾广场、曼松满古佛寺、傣家村寨参观、泼水广场、园内傣族自然村、露天剧场等等。
西双版纳傣族园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充满着诗情画意,是难得寻找到的世外桃源……这里独特的美景让中外游客游客赞口不绝。
门票价格:100元/人,优惠价50元/人。
景区开放时间: 8:00--18:00
6. 傣族园旅游风景区介绍
1.景洪曼听公园 AAAA
曼听公园位于景洪市东南方,距城区约2公里,处于澜沧江与流沙河汇合的三角地带,占地面积11.54万平方米。园内风光明媚,林木蓊郁,稀有的铁刀木、各类果树比比皆是,是人们观赏游玩的理想园地。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石老的公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西双版纳傣王……
2.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 AAAA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的南联山半山坡,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三面被葱茏的天然林、橡胶林环抱。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博物馆主展区分为5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勐泐回望——西双版纳历史帆影”,通过考古发现、汉……
3.西双版纳融创乐园景区 AAAA
融创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位于中国西南的雨林圣地——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北部,借助西双版纳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携手国际一流团队,以世界的高标准打造了西南地区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业态组合丰富的世界级傣文化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融创乐园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北……
4.勐远仙境景区 AAAA
勐远仙境(全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勐远景区)是一个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景区,以南传佛教为背景,集山、水、石、石灰山季雨林、溶洞群落、傣族瑶族等民族风情、康体疗养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由于景区地处属于石灰山热带季雨林的勐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
5.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AAAA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位于景洪市城西的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内,占地120公顷,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热带花卉园保存热带花卉100多个种300多个品种,以及600多个热带经济植物种类的近7000份种质。是集科研、科普、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休……
6.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AAAA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景洪以东、澜沧江以北,距州府所在地8公里处,是全州离景洪城最近的一块原始森林。是由浙江金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全额投资,总占地面积25000亩,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
7.勐泐文化园 AAAA
勐泐文化园景区位于景洪市东郊,澜沧江和流沙河交汇处,景洪至橄榄坝公路旁,离景洪市中心4公里。景区坐落在傣王宫遗址范围内,拥有反映西双版纳历史文化的勐泐博物馆、傣王宫遗址和遗物以及来自热带雨林中的珍稀奇特的猿猴。 勐泐博物馆展示出一千余件反映西……
8.西双版纳野象谷 AAAA
野象谷位于213国道西侧,西双版纳的野象,主要集中生活在勐养自然保护区内。现在野象谷主景区内建起了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森林酒吧。勐养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中现存亚洲象近300头,现驯养大象16头(含表演象),是我国第一所驯象表演……
9.勐泐大佛寺 AAAA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
10.傣族园 AAAA
傣族园,全称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第一期投资4200万元,已完成土地征用,道路修建,旅游购物区地下水管、电线的埋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7. 傣族园景区门票
2022年1月20日起,每人可携二位亲友享受4A级景区(西双版纳野象谷、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免门票游览政策,执行时间至2022年12月31日。自2022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因疫情滞留景洪的旅客出具在景洪市内入住、离店凭证(“12.26”疫情期间)、火车票及机票等信息或离景时开具的《放行通知书》,联系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便可兑换3张旅游通票,可携2名家属到森林公园和野象谷景区免首道门票进行游玩。
8. 傣族生态文化园
傣族建筑大体分为民用建筑和佛寺建筑。
傣族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傣族建筑作为独树一帜的建筑形式,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如今,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开始以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竹木结构,但还保留“干栏”的形式或人字形屋帽的外形,因而仍习惯称呼它为“竹楼”。竹楼周围的宽阔庭院里都要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小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不设防的天然绿色“围墙”,外围随意搭上的竹篱,不为防人,只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
在气候变化较大,平坝少山地多,依山麓而居的傣族地区,代之而起的是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土掌房系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一楼住人,二楼堆放粮食和杂物,牲畜单独建圈。土墙有两层,厚达三尺,对防热保凉防寒保暖起到了独特的功效。土木夯实的平面屋顶厚达五至十寸,夏夜可在平顶上纳凉,秋收时又可在顶上翻晒谷物,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9. 傣族风情园
翻开中国编年史长卷不禁心潮澎湃,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古代文明体系中。不仅有华夏民族一脉相承的历史韵味,同时也有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如果将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历史比喻成一幅画卷,那么少数民族就是这幅画卷上的浓墨重彩。
在我国云南边陲各地分布着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将孔雀、大象视为吉祥物;每年四月中旬都要举办民族盛会泼水节;整洁、干净、淳朴是世人对其族人的第一印象;它就是素有“水的民族”美称的傣族。
傣族又称为泰族,唐宋时期将其称作“金齿”,或“黑齿”、“银齿”、“绣脚”等。据文献记载傣族先民曾与汉朝在同一时期并存,而在汉代史料中,也有对傣族先民的记载。如果按照这个历史时间去推算,傣族的人文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
相比较于我国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傣族是一个在多个方面都比较全面的民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傣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可以促进民族发展,必须的傣语、傣文以及服饰、饮食习俗。同时,还孕育出了比较成熟的傣族民间文学。
笔者认为,傣族文学应该在傣语、傣文出现之后,就已经在傣族文学家的笔下诞生了。古歌、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叙事长诗;神话、传说、歌谣、故事等应有尽有。完全可以称得上体裁与题材多样化,内容繁多、语言朴素、思想内涵也较为深刻。
傣族人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有所建树,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根据日月星辰运动规律发明了“傣历”;以“四塔”理论开拓了傣族医药;澜沧芒团村傣族女性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用“构皮”通过手工造纸。
傣族先民在不断与大自然抗争与妥协过程中,发现了傣乡黑土可以制作“黑陶”的秘密。这种以黑土、沙、水为原料经过捶砸揉压制成的黑陶,不仅具有十分良好的透气性,而且在炎热的夏季用它装水不仅不会变质,而且还会有一种清凉甘甜之感。
傣族民风民俗形成离不开悠久的历史沉淀,同时也与其世居云南息息相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影响之下,傣族人历经2000多年演变,终于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
傣族民俗风情渊源及历史沉淀
一、众说纷纭的傣族起源历史
目前,我国境内的傣族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德宏、新平、元江,以及瑞丽、陇川、耿马、澜沧芒景、芒那等。每个地区的傣族又都有不同的称谓,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都是不同地区傣族人的自称。
1.由北向南“迁徙说”
如果深挖傣族形成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早在西汉时期傣族先民,就已经出现在汉代史籍中了。但是关于傣族先民的发源地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现居住在云南地区的傣族人,原来聚居于川北陕南和阿尔泰山地区,但后来因为其他民族驱逐而不断南下。
持这种观点的历史学家笃信傣族“迁徙说”,而支撑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就是一些史料。《本勐傣泐西双邦》、《西贺勐龙》、《巴沙坦》等书籍中,都曾记载过现代傣族人居住的地区,原来只有拉瓦人、克木人、孟人、孔人等族群。
从这个角度来看傣族确实为后迁入民族,但另外一种说法却否定了“迁徙说”。有一大部分历史学者都认为,傣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此地,并且分布于红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这种说法就是目前比较受认可的“土著说”。
2.“土著说”
“土著说”的佐证主要依赖于汉代史籍,因为在汉代文献中曾记载过,由傣族先民所建立的国家,“滇越”、“掸国”、“越裳”、“蓬国”等。而且这些史籍中所记载的国家,大致位置基本上都在现代傣族聚居地。
但由于“迁徙说”、“土著说”都无法得到学术界认可,而且除了这种两傣族起源说之外,还有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两广云贵等说法。所以关于傣族起源还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傣族起源于古代中国境内。
无论是由北方迁徙至南方,还是云南当地土著民,其实都不影响傣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民族特色。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傣族先民被记录于汉代史籍,再到现代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傣族在变化莫测的历史洪流中,不断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傣族别具一格的民族习俗文化
每个民族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数以千年的历史洗礼。在历经历史风霜与世事磨难之后,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民族。生活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傣族人,就是在这种历史变革中沉淀下来的少数民族。
相信一谈起傣族的民风民俗,很多人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泼水节”、“竹筒饭”、孔雀、大象等,令世人耳熟能详的傣族印象。虽然中国境内的傣族人数要相对较少,但是由傣族先民创造出来的特色习俗,却依然在各个村寨之中经久不衰。
虽然很多人对傣族的概况有一定能了解,但如果深挖傣族文化内涵与民风民俗,相信至少有80%以上的人都会一问三不知,傣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原生民族,不仅拥有极具傣族风情的习俗文化,同时也在汉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傣族习俗。
一、崇拜孔雀与大象
1.象征吉祥如意的孔雀
在傣族人的生活中,孔雀与大象绝对是非常神奇的存在,这主要与傣族人向往和平与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孔雀在傣族人的思想中象征吉祥如意,傣族人经常将年轻漂亮的姑娘比喻成孔雀公主。
傣族人对孔雀的喜爱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能够善舞的傣族人创造出了“孔雀舞”。这种舞蹈以模仿孔雀动作为要领,舞姿优美、活灵活现、仙气十足。事实上在傣族人的世界中孔雀元素可谓随处可见,图腾、服饰、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关于傣族孔雀崇拜其实还有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在傣族聚居区有一个孔雀王国,这个国家中有七位美丽的孔雀公主。她们每天都在金湖里游泳嬉戏,但有一天最小的孔雀公主羽衣不见了,原来是被勐板加王子召树屯偷走的。
这位王子被孔雀公主的美貌所吸引,所以才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孔雀公主却深深的爱上了王子,于是就流传出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个传说在傣族聚居区非常流行,而且直到现在社会依然被傣族人口口相传。
2.象征五谷丰收的大象
傣族人对大象的感情绝不亚于孔雀,而且大象与傣族人的生活也十分密切。在傣族社会中大象象征五谷丰收,据史料记载傣族先民自古就有饲养大象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在元、明时代傣族人还曾将象牙当做贡品。
相传在古代社会傣族部落,酋长的座驾就是大象,而且傣族人在外出游玩时也要乘坐大象。在傣族社会中大象不仅是交通工具,而且也有类似于牛马一样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傣族人驮东西。
二、泼水节
泼水节在傣语中被称为“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大意就是六月里的新年。作为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都会在农历四月中旬左右举行。而此时也正是傣历六月下旬或七月初,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泼水节被誉为“最美好的日子”。
正常情况下,泼水节的时间大约为三天左右,在节日当天的清晨,傣族人都会先沐浴并做礼拜。然后就是大家比较期待的泼水活动,在泼水节当天不分老幼尊卑,人们都会相互往对方身上泼水以示祝福。
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哪怕是路人都会被泼水,因为在傣族人的思想中被泼水,最多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祝福。在这一天人们会拿着水盆成群结队四处泼水,即使是见到了自己的亲属也要蜂拥而至,往他们的身上泼水进而表达最衷心的祝福。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在泼水节到来之后,不仅要举行尽人皆知的泼水活动,而且还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同时,在比赛结束之后还要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保管。等到第二年泼水节的时候再重新组装进行比赛。
三、花街节
花街节是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一般都会在傣历正月十三举行。在节日当天各个村寨中的年轻男女,都会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到“花街”。他们会自主排成一个团队款款走过花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比美”。
而参加花街节的小伙子们则是为了寻找意中人,如果在求爱的时候得到姑娘青睐。两个人就会来到凤尾竹下的荔枝丛中,这个时候傣族姑娘就会拿出“秧篾饭”,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谈情说爱,基本上在这顿饭吃完之后也就好事将近了。
所谓“秧篾饭” 其实是傣族的一种风味美食,简单说就是用芭蕉叶包裹着糯米饭,以及猪脊肉、油炸黄鳝、腌鸭蛋等。直到现在这种美食依然在傣族地区十分流行,很多去云南地区旅游的游客也对这种食物津津乐道。
四、傣族竹楼
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傣族的民风民俗都透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美感。实际上在唐代时人们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由傣族习俗给世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尤其是当春风吹过一排排傣族竹楼时,那种令人陶醉的民族文化一览无遗。
唐代大诗人们都不惜笔墨,去描绘傣族竹楼的独特文化积淀。刘禹锡在《相和歌辞·采菱行》一诗中,写道“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罗隐则用“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来表达清风掠过竹楼使人神清气爽的感觉。
但是笔者认为,最能代表傣族风土人情的文字,其实是《七律.暑假游版纳傣族风情园(新韵)》。
“澜沧江畔傣家园,椰映竹楼米酒甜。千客竞泼甘露水,万人对唱爱情缘。花香四季蓬莱境,景秀经年热带天。劲舞欢歌心畅醉,徜徉碧翠赛神仙”。
这首诗不仅全方位的写出了傣族的民风民俗,以及独具特色的傣族生活和情趣。从第一句开始就在不断描述,傣族人的生活环境与文化习俗。“澜沧江畔傣家园,椰映竹楼米酒甜”,这是何等的惬意与美哉啊!
结 语
傣族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是却创造出了氤氲了2000多年的,独特的民族历史与经久不息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笔者认为如果将壮族比喻成一个壮小伙,那么傣族就是一个令世人为之陶醉的孔雀公主。
傣族的历史渊源与风土人情不仅别具一格,而且还充满了一种灵动的自然之感。在热带雨林地区孔雀开屏、大象鸣叫,一身傣族传统服饰的傣族姑娘,正在落落大方的向世人款款走来,单是这种感觉就足以令人为之沉醉。
10. 傣族风情园游玩攻略
有的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
70岁以上、残疾、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
票,优惠人群政策,儿童身高1.2米-1.4米
60岁-70岁、学生证凭有效证件到景区自
行购买优惠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