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20公里是什么概念?有多远?一般速度要骑行多久?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28 19:20   点击:177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20公里是什么概念?有多远?一般速度要骑行多久?

就一般人来说一步跨出去大概0.6~0.8cm,假设您一步跨出去是0.8m,所用时间为1s(这是一般散步的速度)。而20公里是20000m,意味着要走25000步,所用时间为25000s,也就是说散步的话也要6.9小时。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而骑行的话,肯定比这个快,根据速度不一样时间不一样,评论来看差不多两个小时吧

二、骑行的好处有哪些

骑行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 。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 ,简单又环保。驶过颠簸的路途 ,穿越黑暗的隧道 ,在不断而来的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乡体验风情,在旅途的终点体验成功。那么骑行的好处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骑行的好处

恢复身体

近期研究发现,一些有膝痛和骨关节炎的老年病人,在开始骑行后,病情都得到了改善。事实证明,随着年龄增长,适量的运动,哪怕每天只锻炼很短的时间,都会很有益。

改善心功能

骑行对心脏同样有益,不单单是因为你热爱骑行。Sports & Exercise关于医学和科技的研究,花费了五年时间观察1500多名被测者的锻炼情况,发现平时锻炼较多的人比锻炼少的人患高血压的机率低31%。

更性感

好消息是,你不是唯一一个觉得弹性纤维衣服很性感的人。英国心脏基金会的一个包括600人的研究发现,骑手比普通人智力高13%,同时比普通人更加冷静。超过23%的人愿意将骑手作为相亲对象。

减肥

经常骑行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会减肥,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媒体总说,最快速的减肥方法只有控制饮食,但是科学发现并不是这样。近期研究表明,年长的糖尿病女性患者只能通过控制饮食配合锻炼,才能减少内脂肪。这种方法对于年轻女性来说,也是一样的。

预防癌症

保持健康体重、定期锻炼和规律饮食,会降低患癌机率。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的一个研究,观察了超过14000名男性,发现人到中年后,保持健身的人比其他人患肺癌和结直肠癌的机率更低。

改善自我感觉

锻炼,尤其是骑行,会提高自尊心。骑行过程中的自拍或者一次高难度骑行,会让身体释放大量感觉良好的荷尔蒙,让你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长寿

关于法国巡回赛骑手的研究表明,骑行的确延长寿命。另一个研究表明,平时业余的骑行也很有益,对于将出行方式从开车变为骑行的人来说,比其他人寿命延长3-14个月。

 

骑行的注意事项

一、手套鞋子的选择

手部脚部的保温十分重要。手指僵硬了就会操纵自行车不灵活。脚部冻僵了血液循环就会更差,容易生冻疮。在数次骑行活动中看到有的'骑友戴皮手套骑车,个人认为虽然皮手套可以更好的挡风,但是透气性不够,骑行中容易使手掌闷湿不舒服,故不推荐。拥有一副防风手套是最好的选择。手套要能严密地盖住袖口,保证不往袖口里灌风,为最佳选择。人称脚是第二心脏,脚部保暖也同样重要,穿皮靴骑车脚部闷湿会造成不运动的时候更冷,冻得更狠。所以也不推荐。一双穿着舒适、保暖的高腰鞋子是非常重要的。鞋底要厚,要加鞋垫使脚底更保暖。鞋帮、鞋面要厚实,保护脚面,脚暖就会全身暖。对了!还有护踝,秋冬天骑车,脚脖子会感到很冷,一副好护踝就能让脚脖子温暖起来。当然,穿高筒厚袜保护脚脖也是可以的。要记住,骑行回来后要用热水烫烫脚,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二、护具的选择

骑行活动中,膝关节是活动最频繁的部位,由于活动多局部充血多,毛细血管扩张,寒气也更容易进入。所以秋冬季骑行护膝必不可少。最好选择专门骑行使用的外戴护膝,不要使用登山用的中间带个小洞的那种。护膝不但要防风保暖,而且还要具有很好的弹性。长途骑行还建议带护腕,休息时记得取下,并活动手腕,骑行时可有效地保护手腕,减少长时间震动带来的伤害。护腕、护肘、护踝在易摔车的秋冬季是不可忽视的。

三、骑行注意事项及技巧

骑行注意事项及技巧

近年来,我国喜欢骑行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从小孩到成人,甚至老年人。下面整理了一些骑行注意事项及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要护膝记住四句顺口溜

膝关节在人体中是一个以活动和承重为主的关节,主要功能是屈和伸。有统计表明,骑1个小时车大约要踩踏板5000圈,等于膝关节在一小时内弯屈伸直5000次。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膝关节屈伸活动主要受力支点,膝关节活动过程中髌骨承受巨大压力,必然引起髌骨与股骨摩擦,非常容易产生磨损。

半月板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它的存在能增大骨的接触面,更好地在位移中分散骨所承受的压力,同时增加关节面凹陷程度,就如同垫板一样具有最佳的固定能力。也正是因为半月板的巨大缓冲作用,所以在膝关节的各种运动中,半月板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非常容易损伤。

自行车运动中膝盖受伤多是因为髌骨和半月板受损所致。骑友要记住护膝要诀,坚持正确的骑行方法,有助于保护膝关节。

1. 先热身来后上车,缓和放松莫忘记

运动前需要充分地热身。通过热身运动可以让身体更快地适应接下来的正式运动。避免突然发力导致的肌肉、软骨、肌腱等组织损伤。运动中要量力而行,要注意体力的合理安排,如有身体不适千万不要勉强。运动后要及时缓和放松。大量和长时间运动会造成乳酸堆积,可能带来肌肉的酸痛感和僵硬,严重的还会发生肿胀。所以骑行后,可以做适当、缓和的运动,及时放松。平时要多训练肌力。如果股四头肌及大腿肌肉有力,可以减轻骑行过程中髌骨的磨损,膝关节也就没那么容易受伤。所以,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和大腿肌肉力量的训练。

2. 膝盖运动喜上下,晃来晃去最受伤

骑车时,膝盖骨宜垂直地上下运动,因为此时所受的压力是极少的。相反,如果前后的'晃动,从侧面看膝盖骨呈一个“8”字形或者“S”字形运动,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膝盖损伤。

3. 坐垫位置有讲究,腿直略弯是标准

为了骑行更有安全感,我们习惯把车座调得很低,这样出现问题时可以用脚撑住地。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膝盖越弯曲,压力就越大,对膝盖的伤害也越大。正确的座位高度是,人在骑自行车时把踏板蹬到底后,你的腿也几乎蹬直了,但还有一点点弯,便于回旋。

4. 上坡高转配低速,减阻省力又护膝

上坡的时候尽量将自行车调至高转速、低速挡来踩踏,以减小阻力和磨损。因此,骑行爱好者选择一辆适合自己的变速自行车非常重要。

二、骑行前做好充分准备

1. 补充充足的水分

夏秋季,水分需求会比其他季节多,需要多补充水分。另外,随着水分、盐分的丧失,单纯补水仅解决了问题的一方面,因此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除了补水之外,适当的补充少量盐分,或者喝运动性饮料更有利于体力的恢复。

2. 很多饮品不宜运动后立即饮用

碳酸饮料能迅速带走人体内的大量热量,但含汽量较大,少量饮用后便会有腹胀感。果汁含糖分、黏稠度较高,运动后喝会造成肠胃蠕动速度加快,引起不适。运动后大量饮用冰水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严重的还会引起呕吐。咖啡与茶均含有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会导致失水。酒精可降低力量、速度、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3. 防止晒伤

长时间在阳光下骑行容易导致皮肤晒伤。紫外线强烈作用于皮肤时,可发生光照性皮炎,皮肤可出现红斑、水疱、瘙痒、水肿等;严重的还可引起皮肤癌。所以在户外活动应特别注意防御紫外线。防止晒伤的方法除了尽量减少暴露部位之外,防晒霜的使用也很重要,推荐每4小时至少使用1次。

4. 合理安排骑行时间

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夏末秋初,但中午的气温仍然比较高、紫外线强度很大,骑行要尽量避开对身体不利的时间段。可以选择在上午或傍晚,从而避开高温和晒伤。

三、骑行要注意20个细节

1.必须佩戴头盔、手套等防护装备。

2.根据天气预报做好应对恶劣天气,如大雨的准备。

3.尽可能穿着骑行服装或运动服装,散腿的裤脚应用绑带固定好。

4.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纵队骑行,不抢道,不飙车。

5.注意中途能量的补充,自带水和食品(清淡的盐水、白糖水、巧克力、糖块、水果等)。

6.根据需要适当中途休息,防止体力透支。

7.建议车友必须带好备胎等修车工具,防患于未然。

8.爱护环境,不要乱扔杂物,保护景区及道路周围环境。

9.在不熟悉的路段要控制车速,防止突然刹车,措手不及。

10.转弯时,尤其是多车道转盘要仔细观察来往车辆,打明手势,跟对方示意清楚你的走向。

11.注意力集中,目视前方100米左右,观察是否有道口和逆行者。遇路口要注意减速,防止行人、农用车和摩托车突然窜出。

12.不要在骑行中交谈,避免双排或多排骑行;发现并骑现象,同行的车友要及时提醒、纠正。

13.注意路面井盖杀手,应远离井盖骑行;夜间骑行的时间要尽量短,带好照明设施。

14.遇到特殊情况(如火车路口、路况不好、有玻璃碴等),要及时打手势并用语言提示其他车友。

15.车友有事情(如需要购物、车况出现问题等)要中途停车时,不要突然刹车,要先给后面的车友手势及语言提示,安全地从车队中侧行退出、停车。

16.如果骑行车友大于20人,应适当分成两个或多个分队骑行。

17.骑行中勿听MP3、手机音乐等,也不要播放音响,防止注意力不集中。

18.遇铁路道口要减速或推行,并使车胎垂直于铁轨骑行,防止滑倒。

19.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处注意安全,远离坍方落石地区及有水坑的道路。

20.夏季注意蚊虫叮咬,尤其在夜间骑行时要在体表涂少量花露水等喷剂。如果发生叮咬要尽快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骑行注意事项
下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