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建设背景及条例
用地红线后退范围绿地建设情况的调查
目前,鄞州新城区各类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其配套的用地红线后退范围的建设却往往被各家单位所忽视,杂草丛生的周边环境不仅影响了建设项目的品质,也对新城区总体环境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处于断头路(四明路、科技路等)末端的建设项目,其用地红线后退的范围经常成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地段。根据此现象,我科室在几天的调查过程中,对新城区红线后退范围内的用地做了分类和初步统计,现将分类结果总结如下:
一、已经由建设单位建成永久性绿化,但是长期未得到正常养护的绿地:
用地红线后退范围的区域从性质定位上属于城市公共用地,一部分建设单位在配套建设中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把该区域的环境建设纳入到项目的配套建设中,特别是一些房地产项目,外围区域的环境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项目的品质,为了提升房产项目的品质,其红线后退范围往往由房产公司代为建设。由于该区域属于附属建设的项目,在绿地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一般不会投入很大的成本,特别是在养护方面,基本没有配备专门的养护队伍进行日常养护。城管局作为新城区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已在每月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中,把该部分的绿地养护情况列入考核通报的范畴,从每月的考核通报中反映,该部分的绿地情况基本上处于无人养护的状态,特别是四明春晓西侧绿地、中翠家园南侧绿地、鄞州体育馆、博物馆东侧绿地等,长期的疏于管理使绿地内杂草丛生,严重影响道路沿线的视觉效果乃至整个新城区的景观质量。
针对该现象,我科室将同绿地的建设单位衔接,把该绿地作为群众性绿化的素材,开展建设单位绿地认养活动,并通过媒体的宣传把该绿地认养的知名度提高到适当的高度,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该绿地的养护状况,提高建设单位绿地管护的责任感,如果可能,双方可签订认养绿地养护协议,在认养活动期间,认养单位须按照养护标准对绿地进行合理的养护。通过摸底、调查,把所有该类型的绿地列入新城区养护绿地的范围并核拨养护费用,防止因为责任不明确导致绿地养护出现真空。
二、落户单位正在施工建设或还未建设,红线后退区域以临时绿化过渡:
这种情况在新城区内遍布情况最为广泛,鉴于目前新城区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时期,虽然城市管理力度在区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建设造成的绿地被侵占、破坏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为了不使施工外围区域成为垃圾、渣土的倾倒地,同时也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对于该种情况的红线后退区域基本实行临时绿化过渡的原则,从2004至今,我局为配合各类迎检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路段的重要、次要情况分类别,分阶段的已实行了将近28035平方米的临时绿化,临时绿化的形式按照区域的大小分别以草坪、草坪+灌木、草坪+灌木+球类三种形式为主,对于实施临时绿化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对实施的绿化进行一年的养护,如在养护期内发生各类苗木死亡或者养护不力的现象,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的约定负责补种和更换,养护期满后如该绿地仍然存在,经城管局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养护单位进行养护。由于环境整治具有阶段性,并非所有的建设施工项目外围都实施了临时绿化,对于未实施绿地的部分,进行全面统计,系统分析后确定需要实施临时绿化的区域和地块,并落实临时绿化的方案。
三、建设项目已完成,但是红线后退区域未同步建设:
该类区域主要由两种情况组成,一种情况是由于市政配套设施人行道的建设滞后,导致原先布置有临时绿化的后退红线范围因为人行道的建设被全部开挖,如新城区东部的春园路,由于早期道路建设定位为工业区支路,没有按照标准的道路断面进行实施,随着中心城区定位的转变,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功能也日渐完善,人行道的设置也重新被提到了日程,目前,人行道实施后留下的200米长,1.5米宽的空余用地一直处于黄土露天的状态。对于该类情况,道路建设单位应承担该红线后退部分绿化重新建设的费用。另一种情况是建设项目完成后未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把周边环境的改造列入配套设施的范围,如春江花城东侧约5000平方米的区域,从小区交付至今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该区域俨然已成为建筑、装潢等各类垃圾的倾倒地,为避免各类不文明的现象愈演愈劣,对于该类绿地,应尽快明确设计方案后落实永久性绿化。
纵观目前新城区用地红线后退范围实施的绿地情况,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形式上也以单一的中层绿化和小灌木绿化为主,再加上施工单位养护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绿色隔离屏障效果,我科室将在下一步的绿化实施过程中,在植物品种的选择和上中下层苗木搭配方面拓宽新的思路,用简易的植物品种展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1.如何提高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 2.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1.改善城市生态
城市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制约,又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城市生态的理想调节器。
植物具有固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在城市中建设大面积绿地,可以弥补城市氧气供应不足的缺陷。
在污染物浓度不超过植物承受临界值时,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某些有毒物质,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很高,在夏天可以降低气温,增加周围大气的湿度,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绿地减弱噪音和放射性污染,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增加城市中的水土气循环、增加降雨、遮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美化城市景观
绿地给城市注入生气。在城市内的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广种花草树木,养护山体水体,使城市被有生命的绿色植被包裹着,并吸引鸟类定居,使城市成为人类与动物共有的家园,城市因此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
绿地使城市变得多姿多彩。城市中植树、种花,建草坪,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植物的自然色彩,点缀城市的灰色建筑与道路,使城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色,城市居民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享受到田园般的美丽,精神得以放松。
绿地丰富城市景观。植物有乔木和灌木、木本和草本之分,高矮不一,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相互搭配种植,产生一种层次感、错落感和韵律感。高大的植物,可以遮盖不美观的建筑和破旧的街道。平原地区的城市,如果将裸土堆成起伏的土丘,上面种树植草,便会形成一个个有立体感的绿色“小山”,使城市富有空间变化的美感。
3.塑造城市特色
城市绿地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还具有标识作用,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许多旧城推倒重建,城市容貌变得越来越相像,甚至失去了特色与个性。城市绿地的标识作用,有助于塑造城市特色,增加城市魅力,培育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
4.调整城市布局
城市绿地具有隔离带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将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隔离起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而且能限制城市用地的蔓延和人口规模的膨胀,从而收到调整城市布局的功效。
5.养怡居民心智
通过保护和建设城市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亲绿空间、亲地空间和亲水空间,提供休憩游览场所,养怡居民心智,增强身心健康,滋养道德精神。
城市绿地,因其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特色、调整城市布局的功效,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自然、美丽、温馨的家园,降低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使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森林中的现代城市居民,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致,领略到大自然的宜人气息,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原文链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