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都洛阳史称?
神都,洛阳古称。是唐、武周帝国的首都,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神圣之都”,乃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次年,从各州迁入数十万户充实神都,使神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突破200万的城市。694年,世界各国元首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695年,武则天置九鼎于神都。
神都俗称洛阳城,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外郭城、上阳宫和神都苑,有3市109坊,总面积约455平方公里,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都。
神都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乃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麦加、耶路撒冷并称“世界四大圣城”。拥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先后有22个朝代政权建都于此,盛唐时期人口达118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东都洛阳玫瑰 诗句?
东都洛阳玫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美妙意象。诗人们用它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赞叹自然的恩赐。下面是一首描绘洛阳玫瑰的诗句:"洛阳城里春光明,洛阳女儿花般容。玫瑰花开似彩云,香气四溢沁人心。红颜凋零珠泪落,玉骨犹存香如故。"这首诗以东都洛阳为背景,通过描绘玫瑰的美丽和芬芳,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和坚强。红颜凋零,珠泪落下,但玉骨犹存,香如故,让人感受到女子对生活的执着和对美的追求。此外,还有许多诗人也留下了关于洛阳玫瑰的美丽诗句,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玫瑰的美丽,更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三、东都洛阳为什么繁华?
地理位置好。
公元605年,隋炀帝将洛阳作为东都,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条河道,洛阳的水运贸易往来开始频繁。公元691年,武则天迁都洛阳,赐洛阳“神都”封号。两年后下令于洛阳开建新潭,以为各州府停泊船只之用。一时间,洛阳漕运千里不绝。公元749年,洛阳的粮食储备量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近58万石。
四、东都洛阳是哪个朝代?
东都洛阳主要是武周,武则天时期
五、洛阳东都医院怎么样?
洛阳东都医院(原中铁十五局医院)是一所实力雄厚,拥有多个临床科室及各种大型检查设备的新型综合性医院,是洛阳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13个,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百余名,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口腔科、中医科、颈肩腰腿痛、体检等科室,拥有美国先进的GE双排螺旋CT,日本进口柯达CR数字化成像系统,彩超及各种化验、检查等设备。病房设有豪华间、标准间、普通间,可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建院十年来,始终坚持“医高道善、心诚药真、厚道行医、实在做人”的办院理念,以“善待病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服务宗旨,以低廉的收费、最高的报销比例、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回报社会。
六、东都洛阳西都长安距离多远?
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大约六百多公里,东都洛阳为十三朝古都,而西都长安也是十三朝古都(西都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市),东都洛阳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西都长安沿古代丝绸之路而将我国的古代文明和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开来,再由古代各国沿丝绸之路向我国传播各国的文化技术等等,所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在我国古代都是很重要的古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七、洛阳东都医院的医院简介?
洛阳东都医院(原中铁十五局医院)是一所实力雄厚,拥有多个临床科室及各种大型检查设备的新型综合性医院,是洛阳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定点医院。医院现有临床科室13个,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百余名,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口腔科、中医科、颈肩腰腿痛、体检等科室,拥有美国先进的GE双排螺旋CT,日本进口柯达CR数字化成像系统,彩超及各种化验、检查等设备。病房设有豪华间、标准间、普通间,可满足不同层次需要。建院十年来,始终坚持“医高道善、心诚药真、厚道行医、实在做人”的办院理念,以“善待病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服务宗旨,以低廉的收费、最高的报销比例、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回报社会。
八、武则天为何喜欢居住东都洛阳?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东都是洛阳。唐代从高祖到高宗,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然而,武则天即位后,从长安元年十月(701年)一直住在长安,一直到三年十月,其余的时间一直都在洛阳。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于公元684年改为光宅元年,将东都改为了神都,这种做法无疑抬高了洛阳的地位,这也意味着洛阳的新开始。同一年间武则天在洛阳修建了七座武氏庙,随后几年又开始大修明堂。我们知道这七座寺庙是古代皇权的象征,明堂则是皇帝举行祭祀庆典等活动的地方,武则天的做法无疑是想取代长安。除了这些,她在即位之将十万户人家迁址洛阳境内,毫无疑问的显示出了皇帝啊想要以洛阳为政治中心的目的。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种说法,其实《资治通鉴》和《唐书》中都有记载。武则天在没有登基之前和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恩怨我们是比较了解的,在二人失势的时候当时的高宗是比较伤心的,于是对二人进行了重新的处理。武则天听说后,就叫人砍下这二人胳膊和腿,扔进酒缸里,这在古代叫做人彘,是一种极为残忍的惩罚,不久之后二人便死去了。后来武则天经常梦到二人血流成河的画面,为了摆脱噩梦的困扰,她先搬到了蓬莱宫,但眼前还是经常出现两人身影,别无选择只能直接搬到洛阳。这种说法虽然已经流传很久了,但是似乎是合理的,却有很多漏洞。
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首先武则天将洛阳当成政治中心并且久居于此是在高宗驾崩之后的事情,这与王皇后他们的死少说也有20年的差距,如果我们非要将二者作为一个因果联系,确实是有些勉强了。再者我们从武则天一贯的行为和性格来看,她并不像一个害怕魔鬼报复的人。搬到洛阳后,她杀人并不少,甚至有学者认为她杀人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这样的人怎么又会害怕王皇后的报复呢?因此,我们这些史书的论点很难站得住脚。另一种理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长期住在洛阳,是因为她在长安出家,躲在在洛阳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寻欢作乐。
其实呢,这个论点是有争议的。武则天先后当过皇后、太后、皇帝,她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无论她是想寻开心还是想掩饰自己在长安当了尼姑,仅仅搬到洛阳是掩盖不了过去的。更重要的是,当徐敬业起兵造反的时候,骆宾王在文书中就已经提到过武则天秽乱后宫的词语,这些世人皆知的事情,任凭武则天在怎么迁都也是没有用的。就算女皇想要享乐,更不用背地里偷偷摸摸,历史上武皇的男宠们我们不说是否属实,就是单看皇帝的作风,在镇压叛军和政治统治上,他就比其他任何男性皇帝都要强大。如果她想享受生活,她会害怕舆论的限制吗?
有人认为武则天住在洛阳是出于经济原因。早在隋炀帝时期,他在东都的时间就超过了长安。到了唐代,唐太宗曾三次来到洛阳。当时关中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供应不足。因此,皇帝经常搬到洛阳,在关中等待收获后再返回长安。唐高宗去洛阳七次,这也是主要原因。对于武则天来说,干脆住在洛阳。长安的交通远不如洛阳方便,洛阳位于南北运河的中点,交通便利。因此,洛阳对武则天的重要性不能排除在政治和皇权的欲望之外,而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地位。
另一种观点,比我们前面所说的观点更新颖,认为武则天迁都洛阳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她的目的是想将周王朝代替唐朝。在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继承制的限制下,女性要想取得王位成为真正的皇帝并非易事。然而,武则天作为一个皇后、太后和皇帝,在这一过程中比男性更尴尬。虽然她终于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作为李氏的妻子她和李的家庭总是有密切的关系,无法改变的传统男性为尊的思想和男性中心的帝国继承制度。她不能让李氏决裂,而且她明白不管是抬高或贬低李家对她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她只能选择另立门户,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毫无疑问,这一举动也有利于理顺李氏与武氏的矛盾,显示出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和智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之所以住在洛阳,是高宗初期独特的军事和政治原因造成的。高武时期,周边地区的军事形势与初唐时期大不相同。唐朝一直与东北、西部和北方作战。唐高宗为了便于指挥与朝鲜的战争,多次来到洛阳。与吐蕃战争后,唐朝面临东西两面,高宗在两个都城之间往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洛阳处于国家几何中心的战略位置,比长安更便于应付各种战争。武则天上台后,在制度上建立了新的、不同的制度,政治上的原因与军事上的原因一样成为了留在洛阳的另一个原因。她想要抛弃长安,摆脱李唐的政治堡垒和礼制氛围。高宗死后,她甚至拒绝回长安西葬。
所以,武则天想建立另一个政治中心。她为什么只选择洛阳?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由洛阳自身的条件决定的。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虽然土地肥沃,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但由于它是历代都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满足城市的粮食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西汉时期,政府就大力发展粮食运输。然而,由于距离遥远,黄河流经三门峡的河道又窄又深,粮食运输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洛阳位于三江交汇处,与长安完全不同。洛阳的一名官员杨齐哲曾在给武则天的奏折中表明了洛阳的种种好处,由此可见,当时洛阳的经济发展要优于长安。
从古至今,洛阳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具有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它。汉高祖说:“我游遍天下,却只看到洛阳的好。”隋炀帝也说洛阳是天地相会、阴阳相会的地方。这一切都表明了洛阳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洛阳具备作为都城的条件。到了武则天时期,更是特别喜欢洛阳。洛阳被她视为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并不奇怪。可是后期的唐中宗、玄宗等又将神都订成了东都,重新返回了长安。因此,武则天在洛阳的久居,可能是一个特殊的人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九、东都洛阳是现在什么地方?
河南省洛阳市
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十、西都长安东都洛阳是哪个朝代
唐朝的时候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这两座城市的作用分别是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为两个都城的主要原因是长安和洛阳各有优势,长安有山河之固,适合应付变乱,洛阳有中土之美,适合德化天下。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